言论

马哈迪已“改邪归正”?/刘泰安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7月22日身穿伊斯兰党青色外套,出席国盟在吉兰丹哥打峇鲁举办的万人大集会州选造势活动。据报道,这是他第一次在伊党的政治演讲舞台亮相,全面为国盟站台拉票。

伊党副主席、丹州看守副大臣的拿督莫哈末阿马宣称,他欣慰马哈迪“改邪归正”,得以修复后者过去所犯下的错误。他表示,马哈迪的政治斗争理念已经改变,所以,伊党接受马哈迪的支持。

多年来水火不容

众所周知,马哈迪从政以来就与伊党(前称回教党)水火不容,早年为了抗衡声势壮大的伊党,把回教青年运动出身的安华拉进巫统,后来的发展已成为历史。

他本人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攻讦伊党,人尽皆知。近年来他退出巫统后,也曾指责伊党是叛教的政党,因为该党为了得到地位而不惜与巫统及非回教政党合作。

所谓“改邪归正”,是指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其近义词是:改过自新、弃暗投明。

伊党副主席声称马哈迪“改邪归正”,值得玩味。他暗喻马哈迪过去走的是邪路,现在今是昨非。不知马哈迪对此“美言”有何感受?

过度吹牛 让人讪笑

马哈迪在造势活动上表示,他从政80年来,这项活动是他出席过的最大型集会。难免令人感觉他在“自暴自丑”,两度任相长达22年及22月之久,都不曾有过举办如此大型集会的号召力?

他又宣称,国盟很快就能在6州选举赢得全部6州的执政权。信心喊话固然沒错,但过度吹牛,只会让人讪笑啊!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就此讥讽马哈迪如今窘迫无奈,被迫力挺他昔日用“最残酷”手段来对付的国盟成员党之一的伊党。马哈迪和伊党主席丹斯里哈迪阿旺过去曾经互批对方是异教徒,如今却联手合作。

平心而论,站在伊党的立场,该党认为马哈迪现在已“改邪归正”的说法并没有错。但对广大民众(尤其是华社)而言,恐怕马哈迪不但没“改邪归正”,反而“变本加厉”呢!

举个近例,马哈迪7月20日接受某网媒访谈时,评价执政8个月的团结政府是无能(Tidak Cekap)的政府;如果人民继续支持现有的政府,国家的未来将会继续“黑暗”。

称“没批评团结政府”

值得—提的是,他强调,从团结政府组织后,他没有批评过这个政府,并给予足够时间让他们履行各自职务,包括首相和内阁部长。但是,团结政府的部长比较注重薪资和“YB”(尊贵的)头衔,只为了保住团结政府的形式,而忽略治理国家的本分。

马哈迪自称并没有批评过团结政府,根本是自欺欺人。

例如:马哈迪今年3月5日在布城首要领袖基金会上批抨团结政府执政百日,无所作为。虽然安华每天都发表关于他想做什么的声明,但没任何改变。这不是批评又是什么?

此外,由于“马来人宣言大会”被迫取消,马哈迪3月19日在吉隆坡土著权威党总部召开记者会,炮轰以安华为首的团结政府为“独裁者”,无法接受任何批评。这不是更够呛的批评吗?

敦马像似“原子弹”

我日前观赏了现在正上映中的二战题材传记电影《奧本海默》。片中提到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在现场看了原子弹首次试爆成功时,突然想起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里的一句話:“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灭者。”令人闻之动容!

奥本海默在战后致力于游说国际社会对核能进行管控、避免美苏发生核军备竞赛和防止核扩散、反对氢弹的研发等。虽不是很成功,但不啻有“改邪归正”的意义。

引申而言,马哈迪不是“死神”,却像一枚“原子弹”,不但是“安华政治世界的毁灭者”,也是“这个多元种族国家的毁灭者”。

总之,“改邪归正”这词是不适用于他身上,其反义词如“执迷不悟”、“死不改悔”,倒是比较恰当的形容词啊!

 
 

 

反应

 

言论

特朗普“称帝”可期?/刘泰安

美国白宫官方账号今年2月19日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一张由总统特朗普亲自发布、模仿《时代》封面的照片。

只见他头戴镶满珠宝的金黄色王冠,开心微笑,下面有一行英文字:“LONG LIVE THE KING”(国王万岁)。特朗普得意洋洋“自封为王”的模样,令人哑然失笑!

纵观特朗普在今年1月20日开启第二任总统任期后的所作所为,不难发现他确有“称帝”的野心。

逐步挑战立法司法

众所周知,民主制度讲求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三权必须相互制衡,才算真正的民主。如果某一权力独大,政体便趋向帝王或独裁统治。且看特朗普2.0政府如何逐步挑战立法与司法权力,以彰显自己的行政权力“大过天”!

特朗普甫上台,便成立“政府效率部”(DOGE),由世界首富马斯克领导,声称要大幅削减联邦开支,推动诸如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等行动。但此举很快引发法律诉讼,围绕执行、人事安排和政策方向的争议不断。

特朗普未经国会批准便设立这个权力广泛的新部门,被指违反美国宪法。

绕过国会关教育部

此外,特朗普于3月20日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关闭联邦教育部。据悉,特朗普长期以来批评教育部,认为联邦政府在教育领域投入巨大,但教育质量未达预期。

他还指责教育部充斥左派意识形态官员,利用过度监管扩展权力。近期,特朗普政府已对教育部展开大规模裁员行动。

此举遭到民主党人和教育界的猛烈抨击,被认为是“最具破坏性”的政策之一,并可能严重影响美国的教育质量。

根据美国宪法,所有联邦机构的设立和解散通常需要通过立法程序,获得国会批准。特朗普一声令下关闭教育部,此举实属违法。这正是他挑战立法权力的一个典型案例。

同一天,特朗普针对联邦地方法官博斯伯格要求司法部解释为何无视临时禁令、继续驱逐委内瑞拉移民至萨尔瓦多一事,指责法院阻挠他执行对非法移民的政策。

他严厉抨击司法系统,指责法官立场激进、充满党派偏见,并要求弹劾该法官。这种直接挑战司法权威的做法,鲜有总统敢如此公然实施。

更早之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3月5日否决了特朗普政府冻结数十亿美元全球卫生援助资金的行政令。

作出裁决的包括特朗普本人提名的大法官巴雷特、共和党前总统小布什提名的保守派首席大法官罗伯茨,以及另一名自由派法官。

他们自主联手反对总统决策,不仅是“捋虎须”,更凸显了当下美国行政与司法之间的紧张关系!

卢拉揭特朗普野心

另一方面,巴西总统卢拉于2月20日接受采访时,直斥特朗普其非。他指出,特朗普的种种行为方式,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世界的皇帝”,干涉各国事务。

他举例说,特朗普曾公开宣称想吞并加拿大,使其成为美国的一个州;曾提出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甚至讨论过控制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的计划。

卢拉抨击特朗普“每天、每小时都在发表各种言论,却从不考虑其后果”。他提醒特朗普,他是美国总统,而非世界总统,言行应更加谨慎。这番批评,无疑大快人心!

值得回顾的是,特朗普3月4日发表了重返白宫以来的首次国会演讲,长达100分钟,打破了历任总统国会演讲的时长纪录。他在演讲中自夸:“在上任43天内,取得了超越多数美国总统4年甚至8年任期的成就。”

他还强调:“很多人说,我当总统的首个月,是美国史上最成功的首个月。更了不起的是,排第二的是华盛顿。”

或许,特朗普的这番话并非全无根据。毕竟,华盛顿是美国开国元勋、首任总统。但如果特朗普有朝一日创立“大美帝国”,成为第一任皇帝,他的光芒是否会盖过华盛顿?

然而,特朗普的“国王万岁”美梦,真的会有成真之日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