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迪的另类效应/许世平
首相敦马哈迪穿的霸打橡胶鞋、平价市场的衣、用的原珠笔、还有桌角的桶装原珠笔,竟然都变成网红,还一下子变成抢手货。
那些看似毫不稀奇的东西,就因为“政治正确”,比名牌包包及粉红钻链更接地气,而让市场痛快地被接纳。
以前就有个新科状元,为一个粥铺题了一个“弓弓”店,还写上“钦赐状元题”,“粥”字少了米,剩下两个弓弓字成了别字,却使这个生意冷清的粥店红火起来,就这相似的例子。
要检验市场现象,记者还须掌握好些经济学理论,例如“低价非必需品偏爱趋势”的口红效应,反应股市走势的裙摆效应,甚至还有观察一个国家政府是否腐败的“机场公路直线指数”,在筑路时因涉及征地,会有反对民意,透明度高的政府会协商,机场公路就会绕行。
希盟执政后正着手推行百日新政,记者还须到市场走一趟,去验证敦马有没有发挥另类的政治营销效应。
在希盟元年,记者还须尝试应用敏锐的观察,从一些特殊的异趣现象挖掘新闻事实,以激励人们,了解国情及激活市场。
扎希否认曾指控敦马 “没提名字只说某人”

(打巴25日讯)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否认,他曾指控前首相敦马哈迪拒绝签署放弃作为巫统资产信托人责任的文件。
他指出,相反的,若马哈迪真诚交还该党资产信托人职责,巫统将感谢并以开放及包容的态度看待。
“我从来没有提到他的名字(马哈迪)……当记者问我时,我只是说某人(有关签署文件以转让巫统土地的状况)。”
技术问题可修正
阿末扎希说,如果出现一些技术问题,例如名字拼写等等,是可以修正的。
“我们(巫统)对于任何信托人在其任期届满时真诚地交还(资产责任)并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敞开心胸,持宽容态度。”
阿末扎希今日出席与原住民社群举办的“关怀开斋节”活动后,在记者会上这样指出。
《每日新闻》近日报道,马哈迪表示不存在他拒绝交还巫统资产的问题,因为他已于2015年10月27日签署了一份声明书,以申请资产转让的许可。
马哈迪也是土团党前主席;他指出,他与另外3名信托人所签署的声明书,也已列明在巫统所提诉讼的支持宣誓书中。
2015年12月28日,联邦直辖区土地与矿产局办公室表示,吉隆坡土地工作委员会已批准将资产从上述信托人转让给巫统的申请。
然而,该资产转让程序于2017年5月受阻,原因是地契上的姓名与身分证上所载不符。
此前有报道指出,巫统已提出原诉传票,要求法院宣告该块面积为9723平方米的土地转让至该党名下;该诉讼将联邦直辖区土地与矿产局注册官列为被告。
据悉,该地契登记在4位信托人名下,即马哈迪、已故前财政部长敦达因、前副首相敦慕沙希淡、以及已故前吉打州务大臣丹斯里沙努西祖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