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哈迪翻云覆雨半世纪/谢诗坚

研究马来西亚政治时,你会发现战后以来都是巫统(1946年)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巫统不但主导了马来西亚的政治走向直到今天,而且巫统的领袖中只有一个人先后牵动我国政局达47年之久,有些难以置信。但事实就是如此,而这个人非马哈迪莫属。

这段故事得从1969年的大选说起。马哈迪在那一年寻求蝉联失败,整个联盟也蒙受打击。因此他将此归咎于东姑领导不力,失掉民心。



所谓“513”事件是指在1969年大选过后的第三天,首都爆发种族冲突流血悲剧,全国进入紧急张。此时,由初生之犊的马哈迪发起炮打司令部,公开迫使东姑下台谢罪。

被胡申翁挑当副手

东姑在大权旁落之前,通过巫统开除马哈迪(1969年)(企图“埋葬”马哈迪的政途);但在大权旁落之后(1970年敦拉萨接位成为首相),敦拉萨在1971年将马哈迪召回巫统。

马哈迪回到巫统后,在1975年当选党副主席,另外两位副主席(嘉化峇峇及东姑拉沙里)开始坐立不安,他们推测未来的劲敌必然是马哈迪。

果然不出所料,当敦拉萨于1976年逝世后,胡申翁扶正,他出人意表地在三名副主席中挑中马哈迪当副手,而东姑拉沙里继任财长,嘉化峇峇拒绝入阁。



因此当1981年胡申翁因健康问题退休,马哈迪就被跃升为第四任首相。由于对东姑拉沙里有成见,默许慕沙希淡角逐党署理主席,以便把东姑拉沙里排斥出去。就这样,慕沙希淡成为署理主席兼副首相。

讵料,慕沙希淡在1985年与马哈迪失和辞卸副首相职,但保留党署理主席职。1987年的党选,竟然反过来出现东姑拉沙里与慕沙希淡联手对付马哈迪,他们三个人的关系也因之破裂,久久未能“一笑泯恩仇”。

马哈迪斗倒东姑拉沙里与慕沙希淡后,安华因坚持站在马哈迪这一边,也就被倚重出任教育部长。

在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形容他们两人是“政治父子组合”,并看好安华将会成为接班人。

政治巨人“无所不在”

另一方面,党选失败后的东姑拉沙里另组46精神党与马哈迪抗衡(1989年),他虽然得到了东姑及胡申翁的支持,但46精神党在1990年大选以失败收场。

1993年,安华已在党内组成“宏愿队伍”,另三位副主席是慕尤丁、纳吉及莫哈末泰益(前雪州大臣)。如果我们看到今天的局面,很快就会想起“宏愿队伍”成形的年代。

惟在1996年的党选,马哈迪打破了宏愿队伍,阿都拉巴达威挤回副主席,而挤掉慕尤丁。

1998年,马哈迪与安华反目成仇,斗争进入白热化,几乎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就这样马哈迪塑造一个新的队伍和新的巫统(1999年),启开一个没有安华的年代。

正因为阿都拉(一向不喜欢安华凌驾在他的前面)不属安华帮(2003年拜相);而纳吉与慕尤丁也先后转向马哈迪的码头,安华成了孤家寡人。

事隔18年(1998-2016),退休的马哈迪竟然与安华这一对宿敌于不久前在法庭上演“喜相逢”。这里边的动机就不言而喻了(为了要迫使纳吉下台),还有慕尤丁也见了安华商谈与伊党合作事,双方显得合作愉快。

真没想到,到了今天还是马哈迪与纳吉、与安华、与慕尤丁和阿末扎希之间的恩恩怨怨占据政治舞台中央而继续在转动。这之中,马哈迪从来没有缺席,他依然是马来西亚政坛上“无所不在”的政治巨人。这世界没有所谓永远的敌人和永远的同志,马哈迪的故事印证这一点。

反应

 

言论

从一党独大到多党共治/谢诗坚博士

真正掀开巫统当家作主的是1955年举行的联合邦普选(独立前)。

在开放的52席中,联盟大捷,总共拿下51席,伊党只获1席(参选13席),拿督翁的国家党全军覆没。另还有46名官委议员。

联盟的东姑阿都拉曼被选为马来亚联合邦首席部长,权力相对被强化;特别是在1957年向英国争取马来亚独立成功,东姑也就从首席部长转身成为马来西亚首任首相,权力进一步扩大。

由于巫统在选举中占了34席、马华及国大党分别只得15席和2席,根本无法与巫统平起平坐,巫统一党独大的心态也就膨胀起来。以巫统来说,可以分成3个阶段来演绎一党独大为何可以在不同时期发挥其独特的影响力和作用。

第一个阶段发生在1969年的大选。因为巫统在1955年大胜后随即走向巅峰,从1959年到1969年才因“513”事件爆发,改变国家政治生态。

1969年的大选,选民已不能忍受马华的软弱和巫统的霸权,结果大选出现了政局的大逆转,巫统只有51人中选(参选67席)、马华只有13人中选(参选33席)及国大党2人中选。联盟总共拥有66席,比所需要半数只多出14席。

奇招让巫统重整旗鼓

巫统首次面临这种屈辱的打击,却有奇招让巫统重整旗鼓。

主要是时任首相敦拉萨巧妙地穿针引线下,成功地把反对党收编,包括伊党、民政党、人民进步党及砂人联党,也就顺其自然地将联盟扩大成国阵。但后来巫统发现这一改不但未转弱巫统的影响力,反而促成巫统更能左右逢源。这就是巫统的另类一党独大的呈现。

第二波则是发生在1999年大选。马哈迪面对从政以来的第二挫折(第一次是在1969年落选)。虽然崛起的不是拿督斯里安华的公正党,但却扶起了伊斯兰党,它首次拥有27个国席和控制吉兰丹及登嘉楼州政权,意气风发地迫使马哈迪交出其回教国大蓝图。

这意味着巫统为伊党开了另一扇门,不是民族主义,而是宗教主义。当然马哈迪依然不改其一党独大的招数。

到了2016年,被马哈迪排斥的安华意外地同意与马哈迪合作(加入希盟)以打倒纳吉,但他也没有想到其后果是异乎寻常的。

2018年希盟上台执政。但在两年后(2020年)马哈迪不肯交棒给安华,加剧希盟的斗争。

有趣的是, 原属安华最忠诚的最后一名支持者阿兹敏却背叛安华,转而支持马哈迪不必退位。

马哈迪故态复萌坚持一党独大,他不会因为组成多党共治而改变咄咄逼人的态度,他是一党独大的代表性人物。

后来由伊党主席丹斯里哈迪阿旺爆料,是他与马哈迪策划“喜来登政变”,以促使土团党退出希盟,后者也因之破局而失掉政权,首相职位就落在丹斯里慕尤丁身上。他组成了包括伊党在内的国盟。

宁做老二不成众矢之的

巫统的第三波是在马哈迪、慕尤丁及阿兹敏被清理后,剩下巫统的阿末扎希在选举期间四处活动,终于在2022年圆了安华的首相梦。希盟与国阵联手组成团结政府。

但是巫统的一党独大局面已不复存在,巫统寻求的是宁做老二,也不希望成为众矢之的老大,大马也因之转入多党治国。

关键是巫统仍是一党独大的心态吗?或者只求保住现状?不然还是有得乱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