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币走强到年尾?/南洋社论

马币自4月中几乎贬到1美元兑换4.80令吉以后,走势慢慢转强,尤其是8月5日一度升到1美元兑4.40令吉以下。

回顾上半年,令吉反弹到过去一年来的新高,成为区域表现最强的货币,让政府乐开怀。

在做了许多加强国家财务表现的努力之下,2024年首季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4.2%,预计次季有望进一步达到5.8%,如果令吉走势没有起色,是很难接受的事。

经济部长拉菲兹也大胆预测,若照这个趋势,令吉在年尾的时候可以走强到4.20令吉兑换1美元。

这个预测,市场看法分歧,有的认为合该如此,有的却不以为然。

比如说,国家银行虽然没有大力干预马币走势,但是当令吉一步步逼近5令吉的兑换率时,行长不止一次喊话,认为市场过于低估了马币的价值。

团结政府改革缓慢

相反的,不认同者觉得令吉自2021年头开始贬值,一直跌到2022年10月的4.74令吉兑换1美元,在团结政府执政以后,才开始回升。

但是,之后或许发现团结政府改革缓慢,同时反对党为夺权来势汹汹,令吉就开始了拉锯的局势,涨跌于4.40令吉到4.80令吉兑换1美元之间。

去年此时,令吉走强到4.50令吉,但是,正当大家以为可以否极泰来的时候,它又不争气的下跌到今年4月才止。照这样看来,年底再下探4.70令吉,不是不可能的。

如今全球经济走势无法再上一层楼,涨势似乎到了瓶颈。

中东局势一直无法缓和下来,以巴战争可能延烧到邻近国家如伊朗等。另外,欧洲的强国之中,英国成为第一个倒下,宣布破产的国家。

身为本届奥运会主办国的法国,目前正全力办好赛会。一旦赛会落幕,激情之后,要面对的可能是残酷的现实。

现实是,举办了一个盛大的运动会后,主办国通常元气大伤,经济可能陷入衰退。完美收关,但是如何保持经济的热度,是很重要的问题。不信的话,看看当年希腊强撑着主办了奥运会以后,就破产了。

美国科技股表现低迷

在美国,其科技股近来表现低迷,是不是代表前进的列车已经开始走下坡了?或许今年是总统选举年,人们觉得衰退不会在今年。

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继续加热经济的引子,衰退在所难免。那么,到底是烧伤才缩手,还是提早离场为上策?

看看巴菲特和英伟达总裁黄仁勋近来频频脱售股票套利,大家心里有数吧。

所以,预测马币会一直走强,确实有点大胆。

一些老经验的投资者认为,令吉走强和经济复苏当然有关连。但是,从2021年开始的马币急贬,更大的原因在于美国加息。

如今美国停止加息,甚至有减息的可能,马币回强,也理所当然。

问题是全球局势扑朔迷离,作为一个小国的货币,若要持续回升,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促成的。

反应

 

名家专栏

国外好使国内便宜?/胡逸山博士

美国候任(与前任)总统特朗普近日大放矢言,其中就提到假如一些国度尝试以其他货币来取代美元作为国际上最为通用的交易货币的话,那么他将捧出关税大棒,对彼等出口至美国的商品施以100%的关税。

我之前曾详细谈到,为何特朗普上台后,虽然在美国权力分治体系下,可能未能全盘操控美国的货币政策(如形同其中央银行的美联储就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但起码在整体上会寻求偏低的美元币值,以便促使美国制造的商品在国际上更具有出口竞争力,来完成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宏愿。

那为何特朗普一方面不介意美元币值的走低,但另一方面又那么介意美元是否维持作为国际上主要交易货币的独特地位呢?这主要是这两者之间,其实并无经济逻辑上的冲突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这得从何说起呢?可能先从本地社会说起吧。大家在本地社会生活里,坦白说通常对马币币值的高低走向,有着在社会心理学上所谓的认知偏颇。

当马币走高时,我们一片欣喜若狂,尤其是如当下般年底学校放假,大家携老扶幼到外国度假时,马币得以兑换更多的当地货币,花起来当然也就更为得心应手了,譬如得以血拼更多的当地商品等。

即便没有出国旅游或送孩子到外国念书(也就必须兑换马币来缴付彼等的学费和生活费),更高币值的马币也意味着进口到本地的商品会显得更为便宜(相同数额的马币得以进口更多商品)。

经济社会微妙偏颇

有钱人买时装、香水等奢侈品会更便宜,但连中低收入群体者购买一般的日常用品、食物等也会更为便宜,因为在本地许多这些商品也是进口的。

所以大家在社会经济认知上,都有一个微妙的偏颇,认为马币币值高就很好,政府就显得有“做事”,有把马币币值往高处推。

反之,如果马币走低,出国旅游时的花费就更高了,孩子的外国学费与生活费也就更高,搞不好还要好像当年家长自身在外国念书时般,到当地唐人街的华人餐厅打工、洗碗碟、抛大镬、捧餐送外卖等,我见犹怜,令从小宝贝爱儿爱女的家长们心疼不已。

家长们心想新一代的海外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可能还不如旧一代,而那都是马币低迷所闯出的祸,那当然义愤填膺,大骂政府无能了。

即便未能负担得起孩子出国念书,甚至也没能出国度假的中低收入群体们,也必须忍受马币低迷所带来的主要依靠进口的必需品的价格的相应上涨,当然也是怨声载道,迁怒于政府为何不设法把马币币值提高了。

急功近利主流文化

在如此的一片马币币值高企好、低迷坏的认知偏颇狂热里,合理马币币值走低的优势,是很难被本地主流社会所欣赏的。

如更低的马币,理论上是能帮助本地的出口商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更能卖出去,如此也就更能带动本地的主要还是依靠出口的经济动力的。

当然,极为讽刺的是,撇开高科技产品不说,本地出口虽多,但进口也很多,甚至更多。而低企的马币,虽然会导致进口商品更为昂贵,但也就变相地鼓励本地必须更为迈向自给自足的经济韧性,自己做来自己用,就无需依赖进口了。

但在本地一片急功近利的主流文化思维下,什么长期竞争力、韧性等通常都抛在脑后,而要马上看到“出国钱好使,本地物价低”的成绩了。以后再续。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