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股还能更糟吗?/黄子伦
从2022年开始,美联储就不断在升息,去年几乎让全球主要股市崩盘,到了年末才有所好转。
到了2023年,原以为美联储已经暂停升息,奈何其主席鲍威尔始终都保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加上他一直都没有明确的鹰派或鸽派色彩,使得市场难以猜测美联储未来的举动。
这当然造就了美元从去年至今几乎是最强势的货币,任何想要与之抗衡的货币的国家都要付出庞大代价,不管是马来西亚国家银行还是新加坡的金管局。
回到正题。当本地股市这么萎靡的情况下,许多人对马股的耐心已经被磨得干干净净了,因为大家也不知道吉隆坡综合指数在年末能够守在什么点数。
一些基金经理同行已经有点是惊弓之鸟,如果一些股票有满意的涨幅就迅速套利;反之,如果有一丁点负面消息就火速清空,最近暴跌的Farm Fresh股票就是遭遇这种“踩踏事件”。
是这些基金经理过于慌张吗?也不尽然,纵使他们对某些投资标的有信心,但他们也需要担心顾客会不会要赎回本钱。要是他们没有提早预留足够的现金水平,到时紧急平仓可能造成更多不必要的损失。
说到底,在这样的环境下依旧能够做到内心没有波澜起伏的基金经理已非常人,遑论散户,所以大家都是为了留一手做准备。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做才是上佳策略?
老实说,财力和业绩俱佳的企业,而且估值诱人的股票,和去年相比似乎更多了。但是,选择更多,大家的疑虑也更多,因为焦点都放在“何时才是谷底”上。
错失入场良机
然而,寻求市场谷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许多人常为了找到这个绝佳入场点,往往错失了许多入场良机。
那么,市场有最佳入场点吗?如果你在吉隆坡综合指数在1450点时认为是最佳,那么当吉隆坡综合指数来到了1400点也应该是最佳,而现在当吉隆坡综合指数已经低于1400点了,就更应是最佳。
更高的电费和劳动力成本,动荡的政治状况(8月才投票意味着整个7月很可能就这样被浪费掉),情况还能更糟吗?
好像也能,但是发生的概率有多高呢?悲观者永远都在放大这些概率。
投资赚钱这回事,永远都属于乐观者。
市场震荡何所惧/理财农夫
自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以关税手段谋取本国利益后,全球投资者便开始担心其对世界贸易的冲击将引发通胀危机,进而带来经济衰退风险。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激烈竞争、经济泡沫的预期等外围因素,更加剧了系统性风险,引发外资大量撤离,导致全球股市风声鹤唳。
马股自年初以来更是节节败退,投资情绪持续低迷,单日大跌4%的现象,更成为一记重击。
当市场大跌,投资组合一片“红海”,相信大家都会心惊胆跳。除非你的投资组合股债平衡,加上手头有稳定的薪水或租金收入,再不然就是手握充沛现金,否则此刻多半会陷入犹豫:现在到底是“价值浮现”的良机,还是即将接住“掉下来的刀子”?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投资策略与纪律。
毕竟,在投资世界中,真正能从市场赚钱的,往往是那些“理性且逆人性”的人。如果你感到害怕,这其实很正常,因为要历经几次市场洗礼,才能学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掌握3大护身符
那该如何应对市场调整?首先,要掌握3大护身符:资金控管、资产配置、止损机制。其次,也要学会“用百分比看市”。
虽然马股自年初已下跌逾百点,但换算为百分比其实还未达到20%,在技术上这仍属“修正”范围,尚未进入所谓的“熊市”。
若你是短期投资者,一旦市场下跌就该果断止损。但奇怪的是,止盈时却往往犹豫不决、恋恋不舍;回调时又因为“被套”不愿认赔,只好改口说自己是“长期投资者”。
这种把没有基本面的个股当作长期持有对象的行为,最终只会让人血本无归。
要在市场中生存,就必须厘清投资周期,明确自己的目标与策略。
近期市场走势也再次提醒我们:市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虽然长期来看,市场多呈上升趋势,但期间必然会有波动与修正。
千万不要因为一时贪婪而抵押房产、盲目加杠杆。诚然,在上涨趋势中杠杆操作可能会带来可观回报,但一旦市场反转,伤害也会被成倍放大。这也正是为何当年“大时代”里会出现被断头、跳楼的惨剧。
历史不会重复,却常常惊人地相似。每当市场调整时,切记:莫开尽杠杆。你可以用“屡败屡战”的精神去创业,但在投资市场中,没有良好的现金流与资金纪律,这种精神反而会成为负担。
当账单一张张飞来,而你却早已“摊平到谷底”,那一刀砍下,便是血的代价。
磨炼心态好机会
市场永远在循环,今天的调整,未来依然会重演。我们要么耐心等待风暴过去,静待市场均值回归;要么练就一颗强大的心,在下一次动荡中从容应对。
尤其对年轻投资者而言,这正是磨炼心态的大好机会。别总说股市高时太贵,低时却又不敢出手。等到下一轮反弹,人们载歌载舞时你才冲进市场追高,又再次被套,那才是真正的“历史重演”。
记住,“慢牛急熊”是常态,回调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纪律、无策略。
若不正视熊市的本质,未来损失的不只是金钱,还有时间与机会。别让自己沦为看他人晒幸福、却只能刷屏叹息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