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人听闻的被失踪/陈圆凤
2019年4月3日,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日子”,因为这一天发生了两件爆炸性新闻:第一就是前首相纳吉被提控洗黑钱等罪名,第二就是一位牧师和一位社运分子经大马人权委员会裁决,“被政治部被失踪”,前者的发生在预料之中,很震撼,但并不意外;后者的定论则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虽有预想,却骇人听闻。
纳吉被控是从去年延荡迄今,全国人民都引颈期盼。有些人因为等得不耐烦而怀疑新政府是否有此决心,事实上,有些事情急不得,司法程序是需要时间的,也需要有足够的法律准备。现在案件开审了,大家就坐看法庭审讯,希望总检察长不会让人民失望,还国家一个“真相”。
关于许景城牧师及安里仄末的失踪案,人权委员会强迫失踪案听证会主席马永贵做出惊人的结论,是警方“政治部”掳走他们,这两起失踪案是“国家机关”所为!
结论可信度很高
这绝不是主观的臆测,而是经过将近一年的听证会所取得的结论。同时,根据马永贵列举的原因,这项结论是有很高可信度的。
“政治部”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在“马共”活动的时代,“政治部”就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机构,可以说,这是我国警方的“特别”部门,情报网密集;而且在近年对付恐怖分子的行动中,有超高效率,只是不料这个部门竟涉及社运分子的失踪案。
我们常听闻某些国家的某些民权人士“被失踪”,家属毫不知情,以为这些案件只发生在铁幕国家,没想到竟也会发生在马来西亚。
除了许景城和安里仄末之外,是否还有其他人士“被失踪”而无人知晓呢?这实在太让人感觉惊怖!
许景城牧师的失踪从一开始就充满蹊跷,种种迹象都让人感觉这不是一宗普通的失踪案,内情重重。警方也曾多次对案情发表公开论述,其中都不曾提到“政治部”这个因素,如今人权委员会的结论却明指“政治部”涉及此案,警方之前对案情的态度如今又作何解释?
当时的警方政治部总监正是现任即将退休的警察总长弗兹,当时主管内政部的则是前任副首相阿末扎希博士,还有当时的总警长卡立,这几位“时任”高官难道什么也不知道?
“不知情”不是理由
很显然的,“不知情”并不能成为理由,身为部门最高级的主管,对下属这种超特殊行动毫不知情?这是前朝惯用的借口,现在已经改朝换代,新政府是否可以容忍这种荒谬的事情再发生?
除了许景城及安里仄末,人权委员对牧师朱苏华希尔夫妇失踪还没有结论,我们再联想到印裔妇女英迪拉找不到女儿的案件,是否都含有不可告人的惊骇真相?
无论如何,在法治国家,警方的作业应该遵循法治原则,一切都在公开透明的程序中,以保障人权,社运分子“被失踪”这种情况实在让人无法接受,现在,许景城和安里仄末身在何处、是否安全,是警方不可回避的问题。
轻视实干者的后果/章龙炎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我国进行国事访问之前及之后,网络世界冒出许多“历史回顾”。最吸引人的是,当时在野、现在在朝且身居高位的政治人物,在社交媒体发布带有“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出卖国家给中国”等讯息的贴文。
纳吉当时因与中国建立密切关系而遭这些政治人物嘲讽与抨击。
时过境迁,对这些“历史回顾”,有人轻描淡写地说,那是政治。意思似乎是:为了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即使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多数人会接受这样的托辞。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
搞政治,需要有一定的高度,尤其是在涉及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课题上。综合这些当初在野、后来在朝的政治人物的谈话内容,他们之所以无上限地抨击纳吉,是因为他们没想到真的能从国阵手中赢得政权,对自己的言行也就不设下限。
他们操弄我国与中国关系的课题,主要目的是借此挑拨马来社会反纳吉及他领导的国阵。
吊诡的是,与中国有着剪不断“情意结”的大多数马来西亚华人,却是“义无反顾”反纳吉的族群,而非马来族群。这意味着,希望联盟打出“反中牌”在马来社会中其实是事倍功半。
那纳吉当时是否误读了华人?根据当时的民意,华人整体是较为“亲华”的。
但他们可能认为,与中国建立密切关系是理所当然的,无论谁当首相都不会影响这关系,因此可以毫无顾忌地反纳吉。或者说,是以“告别腐败”为由反纳吉、反国阵。
从这点看,当时的华人在政治上可说是“画地为牢”,被国内政治宣传误导,没有从马来西亚在国际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尤其是地缘政治的角度,作为选政府的关键考量。
华人偏好善于演说的领袖
更别说重视首相的国际领导才能了。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纳吉被“当草”,说明华人偏好强硬或善于演说的领袖,而非实干有为的国家领袖。
你看,纳吉任内与中国合作无间。当时被抨击得体无完肤的计划,如东海岸衔接铁路(东铁)、马中关丹产业园、宝腾—吉利合作、TRX等,希望联盟执政后却脸皮厚厚地“继承”了下来。没有高度的政治,是蛮可悲的。
所以,民主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赠送刻有“东风浩荡,实干兴邦”的锡蜡盘龙雕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是锦上添花。要是陆兆福把“实干兴邦”送给他的老板,那才是雪中送炭,也可与其老板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