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高铁·春运·捞鱼生/黄英豪博士

2008年春节前一周中国迎来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当时我还在厦门上班,晚上看电视画面看到温家宝总理亲赴广州火车站慰问80万滞留在广州地区归心似箭的游子们。温老语重心长“由于天气这次给大家造成不便,耽误了大家时间。大家辛苦了!现在各级部门正在想办法,只要电通了,交通就会好转,一切就好办!”。

当时人虽然在几百公里外的电视机前但是还是感触良多,心想治理一个大国还真不容易,单单春运就如临大敌,每年迁徒人数上亿,有增无减。



然而时移境迁,十年光景,中国大陆经历天翻地覆的大跃进,令国外很多学者,政界人士,工商巨贾大跌眼镜。

黄金十年发展梦

中国驻我国大使白天先生于本月13日撰文《团圆日·回家路·发展梦》,讲述40年来的改革开放心历路程,尤其是对高铁的神速发展,让人有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感觉。字里行间我们读到的是他对回家游子的亲切问候和对我国各民族和睦共处的感慨。文中不乏对近几年来中国在高铁技术取得的辉煌成绩自豪一番,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到“科技输出”。

白大使甫上任才3个多月,深入民间,承前启后,秉着前任大使黄惠康一贯的亲民作风,来者不拒风尘仆仆的赶场连续参加了将近两个月的春节团拜活动,甚至冲动到要给马来西亚颁个“最长的春节”奖。他以最短的时间熟悉这里的环境,融入我们的社会,也懂得富有本地色彩“捞鱼生”的喻意。



初到我境,文章不愠不火,措辞妥当,恰到好处,以高铁发展为背景与我国一脉相连,不失大国风范又与我国同声同气。

时代契机回家路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要对白大使不敬的指指点点,只是我对以前在中国办事的诸多不便与今日大陆跨越式发展对比深有感触。灵机一动,决定把课题带到班上辩论,让同学们从学术的角度评估和分析这史无前例的人类里程碑。

我先声夺人把辩论题目和范畴定下,我很了解我的学生,不然的话没两下子功夫就有人离题,越扯越远。还好一位同学举手说Sir,我们可以从PEST的角度切入,你说好吗?当然好!

PEST乃学术界最常用的大环境分析模型,由四个英文字母凑成,代表四个对大环境具有影响的因素,用在这里最恰当不过。四大因素分别为:政治因素(Political),经济因素(Economics),社会因素(Social)与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此概念乃由哈佛教授弗朗西斯·阿吉拉尔于1967年首倡。

(注:1980年代因为时代的变迁,政经工商版图移动,后来的学者们再增添两项因素,分别为:“E”Environment环境因素,和“L”Legal法律因素,把阿吉拉尔教授的“PEST”演进成为目前年轻一辈比较熟悉的“PESTEL”)

经过激烈的头脑风暴集体思考,大家提供意见,千禧儿对网络的钟爱无可媲比,万法归宗还是“网”,他们提出一个引人省思的论据,他们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时机刚好踏上无线科技,网际网络,数码技术的普遍化和普及化。如果要像美国那样在辽阔的疆土安装的有线电话,很费时费力又费钱。所以说,如果早十年改革可能还要浪费十年的“青春”默默耕耘的在“有线世界”摸索。

结果投票通过,排在第一的是“技术因素”,那我回敬他们“科技的普及化不是全人类同时共享的吗?为什么对中国情有独钟?”

“是政治和社会的因素”,后面传来洪亮的声音,平时不吭声终于有意见了!我说何解。

他说文革以后(还蛮有见地),满目苍夷,百业待兴若非政治的因素,开放门户让外资涌入从此开启了“中国制造”的新篇章,中国也不会与世界逐步接轨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承前启后共繁荣

而“社会因素”这位同学说就是中国人的刻苦耐劳,辛辛苦苦几十年,绝不回到解放前的那种韧性,五千年的优秀中华传统让整个社会动起来。这还与习近平主席上任迄今给国人带来的愿景息息相关,民族的自信不断扩长膨胀,“政治因素”从这起点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大国博弈讲智慧更讲实力,曾几何时不只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明信片,航空科技,人工智能,每一项前瞻性行业都有中国人的足迹和手印。

1816年拿破仑对到访的英国使臣阿美士德伯爵讲述了他对中国的看法:“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下课之前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高铁项目也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十年前的那一场大雪覆盖中华半壁江上,历历如昨,回乡游子,举步艰辛。引述白大使的文章,今天的中国高铁已经克服了“千里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极高难度的铁路施工挑战,堪称奇迹。

看来这沉睡的狮子确实是被惊醒了!

反应

 

言论

隆新高铁带来的潜在益处/潘政麟

吉隆坡至新加坡的高速铁路(简称“隆新高铁”),自1990年代末由杨忠礼集团首次提出构想以来,历经多年波折。进入21世纪后,随着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两国于2016年签署合作协议,项目正式提上日程。尽管在2018年因马来西亚政府换届导致计划延期,并最终在2021年因未能达成一致而宣告终止,但到了2023年,我国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重申了恢复此项目的意向。

隆新高铁一旦建成,预计将在建设和运营阶段创造超过6万个直接与间接就业机会,同时成为吸引国内外投资的强大磁石。这条高铁不仅将革新区域内的交通网络,更将成为一个蕴含巨大发展潜力的平台,促进沿线地区房地产、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通过鼓励企业在成本效益更高的马来西亚设立办事处或生产基地,有助于平衡区域发展差异,增强整个地区的经济活力。

支持跨国通勤发展

对于居民而言,隆新高铁有望显著提升生活质量。

一方面,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能够有效缓解现有公路交通的压力,减少大马交通异常拥堵的情况;另一方面,相较于传统交通工具,高铁以其环保节能的优势助力马来西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目标。

此外,便捷快速的交通连接将支持跨国通勤模式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在不同城市间轻松往返工作和居住地点,享受更优质的生活条件和职业发展前景。

虽然存在对人才流失问题的担忧,但如果管理得当,隆新高铁可以转化为机遇。它将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交通环境,帮助马来西亚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士定居和发展事业。更重要的是,随着更多跨国企业和研发中心的落户,本地劳动力市场将迎来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进一步推动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技术革新领域的发展。

缩小马新经济差距

长远来看,这不仅有助于缩小马新两国间的经济差距,还将可能形成一个更具竞争力的人才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隆新高铁不仅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连接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及更广泛区域的一座桥梁。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交通方式的革新,还涵盖了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尽管项目面临诸多挑战,但从长远角度出发,其潜在价值不可忽视,对于促进大马长远的繁荣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