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327vs26/陈福星

随着敦马11日被内阁撤除国油顾问职,前人民代议士协会17日宣布终止这位前首相在该协会所担任的名誉顾问职位,紧接下来,大家自然而然把目光转向敦马的普腾主席职。

前人民代议士协会名誉顾问纯属挂名,可有可无,可担任国油顾问事关个人面子,敦马想必还耿耿于怀,而普腾是敦马一手扶植的心肝宝贝,如果首相真的去除其主席职,老人家不气坏才怪。



阿吉哥立不败之地

不过,政治本来就是一场赌博,很少出现不输不赢的局面,敦马不仅跟阿吉哥对着干,还退出巫统,更变本加厉跟反对党手拉手一同走,阿吉哥还吞得下这口气就不正常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当爱儿慕克力痛失州务大臣宝座后,敦马跟阿吉哥注定没有回头路可走,而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或许还说不准两人斗臭斗垮的结局,因为两败俱伤也可能是这场互斗的最终下场。

人性是奇怪的,虽说相骂无好口,但跟越亲近的人吵架,骂的口气往往越凶,这几乎是人之常情,但心情平复后,或许就是挥之不去的连连懊悔。

当初敦马向阿吉哥开炮的时候,很多人(包括在下)心想,这次阿吉哥有难了,哎,没想阿吉哥沉着应战,稳住了内阁和巫统内部的支持,至少在此阶段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逼走首相后患无穷

很多人(不包括在下)说,阿吉哥身边的人都挺不直腰,因为他们跟26这个号码沾上关系,这种说法其实有点不公平,难道之前将对方骂得一文不值的敦马和反对党领袖可以抱在一起,阿吉哥的战友就不可以跟他(阿吉哥)站在一块?

在下预言,3.27倒阿吉哥集会不会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当然,领袖可来可去,首相任职中途亦可退位让贤,但大马若出现首相被迫下台的先例,必然后患无穷。

反应

 

言论

勿忘大马是我们祖国/黄瑞泰

1956年,作为时任教总主席的林连玉老师给《马来前锋报》的开斋节特辑写其著名的〈心理的建设〉一文,文中的为尚未建国的马来亚(后来的马来西亚)提出了两个建议,分别是共存共荣的观念以及以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的观念,这在当时可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想法,至今仍然适用。

林连玉老师所提出的这两个理念是我国华人在这个土地生活的基本信念,尤其是第三、第四代华人的出现,本地华人早已将马来西亚视为第一家乡,把马来西亚视为自己的祖国,这在过去是无人可以质疑的。

共存共荣正是多元文化的象征,华社普遍推崇多元文化理念,唯有透过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接受多元的文化传承,才能延续我国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这正好也是独立至今华社极力维护的基本信念。

过去巫统主导的政治环境中塑造了马来人社会团结一致的印象,华社则以一种抵抗国家意识形态的打压而团结一致的合作,如此一来华巫两个群体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而华人社会与巫裔两个社群从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存在。

只是这种以族群文化身分划分表面看起来稳固的共同体,在近年来国际局势的丕变,包括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及以巴冲突在我国回教徒社群带来的冲击下,却显得脆弱不堪,华人社会对于中国崛起有不同想象与期待,巫裔社群内部对于马来人身分也有不同的讨论,改变了国内的政治版图与加剧族群间的误解。

坠入身分冲突情境

对我国华社来说,中国崛起给了很多人不同的想象与期待,甚至渴望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能够带领我国华社逃脱长久以来的的意识形态困境,只是这样的期待对自己的身分及国家认同产生不同的矛盾,使得很多人坠入另一个身分冲突的情境。

或许林连玉老师〈心理的建设〉一文所提出的概念可以作为今天华社困境的提醒。我们的第一家乡是马来西亚,当我们享受这片土地所有的好时,也该思考如何解决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挑战,而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只能够往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身上找寻,而不是透过外来的力量能够解决的。

中国的崛起或许能够带给我们更大的市场与更好的经济契机,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政治、社会,甚至是文化发展在这个改变中就会变好,长久的问题就能够被解决,尤其是国内所面对的政治、族群关系的问题更不可能会因为中国因素而得到缓解。

大家还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这片土地本来就汇集了不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人群。唯有通过彼此互动、磨合才能够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和平共处。

作为移民的后代,华社应该要理解这里才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崛起或许可以锦上添花,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马来西亚才是我们的祖国。

林连玉老师在六十八年前的呼吁,是一个超越时代和社会的见解。在整个族群与文化日益撕裂的今天,我们仍需要时刻叮咛自己勿忘共存共荣和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这两个号召,让马来西亚可以度过矛盾与分裂,走向更好地未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