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7000万令吉打造未来领袖/李彦慧

日前,财政部所提呈的2019年财政预算案宣布政府将耗资7000万令吉,推出“国家未来领袖学校”(MFLS)计划,以栽培更多国家未来领导人。早前青体部长赛沙迪出席青年经济论坛时指出,该项计划将针对政府筛选出的两批介于15至17岁的学生提供培训,以塑造个人学生的特质。

此外,他也指出此项计划将取代早前被废除的国民服务(PLKN)及国家干训局(BTN)。



据国防部长莫哈末沙布指出,国民服务落实14年来共花费84亿令吉,其中43%经费用在租借场地。即每年平均花费6亿令吉,平均需要8万5000令吉才能训练一名学员。因此笔者认为,相比国民服务,7000万令吉的“国家未来领袖学校”计划是较符合经济效益的。国民服务开跑多年来,其课程内容改了又改,从原本的强制性参与到自愿性进行训练。

另外,国民服务局公关处曾经在2015年指出,该局以抽样方式在50万人中选出14万人参加训练,但最终服役人数却只有约9万人。

鼓励学生公平竞争

笔者认为,国民服务之所以不受学生青睐,是因为有关当局把该项服务列为义务性,加上该局以抽样方式选出服役学生,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性格有别,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及对国民服务课程感兴趣。



因此,若这项“国家未来领袖学校”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筛选人选的标准及课程内容方面,制定一套专属现代中学生的全新制度,确保学生是在乐意及踊跃的心态下参与培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项“国家未来领袖学校”计划并不会只着重于精英学校,而是从国内所有学校选出完成中三评估考试(PT3)及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的学生来参与计划,学生也必须经过3个阶段的筛选才能参与。

笔者认为这种开放公平竞争的制度值得嘉许,因为并非只有精英学校才有打包票的天才学生,普通学校也能有卧虎藏龙。此外,这样的筛选方式也能提倡健康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在学生的心中种下“努力就会有成功”的积极心态,鼓励学生天天向上。

总的来说,这项计划若要成功,就必须吸取此前失败例子的教训,并确保新计划是更加的人性化及更具弹性,才能获得学生的青睐。

若用7000万令吉真能培育出国家未来领袖,试一试又何妨?

反应

 

言论

该不该搁置国民服务3.0?/南洋社论

因为冠病关系,耽搁了许久的国民服务计划,即将在明年一月启动。

由于近来频频发生学子被霸凌的事情,让许多爱护子女的家长对这个计划表示质疑。或许政府可以解释为学校霸凌事件和国民服务不同,但是,父母从媒体得到学生被霸凌的新闻,惊讶于霸凌手段的残忍之余,更对政府和有关当局的行动缓慢感到不安,所以,一股抵制国民服务计划的气温正在酝酿。

国民服务计划由2004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告一段落,历经14年,本意是为了培养年轻人爱国精神而设立。

课程乖离目标

在这项计划有五大宗旨,主要是为了提高年轻人的爱国精神、促进各种族之间的团结、灌输正确价值观和塑造正面的思想,以及加强国民志愿献身的精神,并培养更灵敏更有自信的下一代,都属于灌输我国年轻人所需要的精神。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政治介入的影响之下,部分课程面对过度歌颂当朝政府的问题,乖离了原本的目标。此外,计划花费惊人,14年里开销高达84亿令吉,个中项目有无公开招标,以及是否涉及舞弊,也引起众说纷纭。

同时,训练期间也存在不少争议,营内殴斗、霸凌事件、性骚扰和种族纠纷频频传出,令被抽中的学生(特别是华裔)和家长感到害怕,不惜利用各种理由或借口来延长入伍或逃避入伍。

虽然争议事件涵盖各族同胞,但是,华人向来少生子女,自然对子女特别关爱。近来霸凌事件频传,其中几宗还涉及国防大学,搞出命案。连国防大学这类讲究纪律的大学都发生这些令人发指的事情,叫家长如何放心让孩子前往一个为期只有3个月的临时计划?

国民服务之后因冠病而停止,到了2023年,国防部长才建议推出国民服务计划3.0,初步计划只训练45天,未确定属于强制性或自愿性,第一阶段的训练对象是16岁或中四在校制服团体学生。

日前国家建设、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特别遴选委员会敦促政府,停止推行将于2025年1月试跑的国民服务计划3.0。

他们认为,国民服务计划耗资巨大,成效却不显著,而且该计划所追求的目标完全可以通过现有项目或教育机构来实现,何必多此一举。

政府选择沉默

特委会有此建议,加上家长发现到目前风头火势的学校霸凌事件,事后普遍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形,没有人或者官员出来认错或承担责任。对家长来说,这些应该防患于未然以及根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在大错铸成以后,事后补过完全没有意义。

更重要的是,政府选择了沉默,直到东窗事发以后,也没有第一时间严肃处理,更不能保证事情不再发生,叫他们如何敢让孩子犯险,面对断送未来甚至是生命的威胁?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