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出价近2万搜罗 数据中心抢人才

薛长峰:人才匮乏非短期能解决的问题。
独家报道:陈美玲、洪诗迪
(吉隆坡28日讯)大马数据中心市场发展蓬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涌入,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市场一片欣欣向荣,奈何人才资源与发展速度失衡,各大数据中心企业皆请不到人,经营者为了抢快,不惜高薪挖角,出价近两万令吉的月薪争聘电子电气工程师!
数据中心在国内建不停,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却有苦自己知,经营者面临人才匮乏,最终不得不高薪挖角,以诱人的薪酬搜罗人才。
一名熟悉数据中心劳务市场的人士告诉《南洋商报》,柔佛某数据中心开价1万5000令吉至1万8000令吉的月薪聘请专才,刚毕业的电气工程师也获得4000令吉的起薪。
跨国产业顾问公司大马仲量联行(JLL Malaysia)资本市场数据中心负责人薛长峰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证实了这一消息。
只能高薪挖角
他说:“现在市场严缺工程师,因为数据中心建好后,都需要专才操作,特别是电气工程师(Electric Engineer)。但我国的半导体行业相当蓬勃,大部分专才都已经集中在半导体领域,而且薪资待遇也不错。”
正因如此,数据中心要争夺人才就不得不高薪挖角,包括从半导体领域或同业的竞争对手挖掘。
据他透露,目前应届毕业生的起薪约有4000令吉,至于有经验的电气工程师则要逾万令吉。
而其他高需求的岗位,还包括土木工程师(Civil Engineer)和营运经理(Operation Manager)等。
人才匮乏显然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长期下来势必会影响数据中心的发展,但薛长峰却不得不坦承“这并非短期能解决的问题”。
1座数据中心需要50专才
每建一座数据中心,需要约50名专才才得以投入营运,以此计算,大马市场大致需要近千名专才!
首先,数据中心需要的是软件设计人才,懂得云计算,又懂大数据,能优化数据中心业务系统及提升运转的效率,现在这方面的人才可谓求贤若渴,技术型人才供应也非常吃紧,有经验者更是高薪厚职。
以微软的数据中心为例,当第一座大楼开始使用时,会雇用约50名全职员工和供应商,再有后续建筑时,会雇用更多员工。
一般数据中心员工分两类;
第一类:关键环境技术员(CET),负责监督数据中心的关键基础设施(冷却、电力、安全等),确保所有设备始终在线,职责也包括设备设置、安全、应急响应和文档编制。
第二类:数据中心技术员,负责管理和维护数据中心的硬件基础设施,设置和配置服务器、排除技术故障、进行检查和处理硬件升级。在紧急情况下,技术人员需要迅速反应,最大限度减少停机时间。
目前,3大科技巨头亚马逊云服务、微软、谷歌都承诺在大马投资建设数据中心,合计投资额达470亿美元(约2049亿令吉);而在柔佛已至少拥有13个数据中心,还有大量项目兴建中,大马已成为东南亚成长最快的数据中心市场。

应对人才匮乏3大解决方案
懂中文专才更吃香
消息人士指出,一些中资数据中心的高管无法使用流利外语进行有效沟通,因此在委托第三方劳务公司寻找人才时,会特别强调要聘请能以流利中文沟通的专才。
“问题是,懂中文的专才,不是早被其他数据中心挖角,就是已经前往新加坡工作,逼于无奈唯有出高于市价的工资请人。”
办课程培育人才
《南洋商报》探知,狮城电气工程系应届毕业生的工资范围,介于4000新元(约1万3140令吉)至4500新元(约1万4783令吉);有5年工作经验的电子工程师,薪资介于6000新元(约1万9710令吉)至7000新元(约2万2996令吉)间,每年加薪约4%。
薛长峰指出,不管数据中心的投资者来自哪一国,都会遇到人才稀缺的问题。
“根据业内反馈,不管是机械工程师或电气工程师,都一样缺人,一些营运商不得不从国外请人。”
他说,数据中心从选址、设计、建造、竣工、投入运营和维护,都涉及多方面专才。
“大专院校是时候开办课程,为国家培育数据中心人才。今年,数据中心在国内招聘会招揽工程系应届毕业生,并愿意提供在职训练,提升技术,为大马人才市场创造机会和挑战。”

尤莉亚:大马要吸引更多外资一定要先做好4点。
国家经济高飞须强化4点
大马经济若要飞得更高,前提是必须强化人工智能、环境、社会与监管(ESG)、5G网络和扩充巴生港口四大元素,才能与他国一争高低,吸引更多外资。
大马仲量联行研究与咨询部负责人尤莉亚今日在一场发布会上,整理出了2025年财政预算案的几项重点,她认为,我国必须先做好上述4件事,才能与其他国家竞争,招徕更多海外投资。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多次对外表示,不打算通过巨型项目推动经济发展,而是设法吸引外资入驻。
确保竞争力
她说,加强本地人工智能生态系统,能促使大马从不断增长的数字基础设施投资中,解锁多重效益,从而被定位为区域数字强国。
“而东盟人工智能安全网络(ASEAN Al Safe)更进一步为大马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铺平了道路,并以负责任的方式实现人工智能的变革性效益。”
她也提到提升5G网络的重要性,这将有助提高大马得竞争力,并吸引以技术为基础的公司前来投资和建设商业设施。
尤莉亚表示,要保持大马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大马政府积极的ESG措施和明确的净零碳排放转型路径至关重要,有助大马在全球供应链中保持地位,并吸引长期的外国直接投资。
至于巴生港口的扩建,将能增加周边仓库、配送中心及其他物流相关物业的需求。
视频推荐:
专家:数据中心岗位有限 大马人才外流新加坡成隐忧

(示意图/canva)
(新加坡30日讯)近几年,柔佛迅速成为东南亚增长最快的数据中心市场,吸引了微软、英伟达等全球科技巨头投资。
尽管数据中心产业蓬勃发展,但如何培养、留住本地人才,成为业界和政府最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新加坡更高薪资的吸引下,许多技术人才更愿意“南下”发展。
目前,柔佛共有47个规划中和运营中的数据中心,尽管政府将数据中心视为经济新引擎,但专家指出其就业创造能力可能被高估。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马来西亚研究项目研究员卢莎拉(Sara Loo,译音)撰文指出,业界普遍认为,外资推动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并对地方经济发展形成正面带动。
然而,她说,数据中心是否能带来足够且具永续性的优质就业机会,则是另一值得关注的课题。
她指出,柔州政府今年3月推出首个“数据中心技术员培训计划”,计划填补约200个岗位,月薪介于3500至4000令吉,最低学历要求为大专文凭。不少年轻人跨州参与培训,视为进入新兴产业的跳板。
“然而,从国际经验观察,数据中心更接近传统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提供计算能力,而不是创造大量工作岗位。”
她举例,单个数据中心通常仅需30至50名固定员工,即使是最大规模的也不超过200人。换句话说,即使所有47个数据中心都满员运作,创造的岗位也不到1万个,而更现实的估算可能只有2500个。
另外,大型科技公司往往喜欢直接从国外聘请高端人才,而不是本地培养。
她举例,微软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投资建设的数据中心,大部分高技术岗位都由外聘员工填补,留给当地人的工作多为行政或后勤岗位。类似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在柔佛。
建筑业更需人才
她说,虽然数据中心本身的技术岗位不多,但建设过程却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特别是建筑行业的高端技术人员,比如熟练掌握建筑信息建模(BIM)和数字施工管理的工程师。
马来西亚科技转型与创意学院(MTTC)等职业技术学院,正努力培养这类专业人才,以填补市场需求。
MTTC的毕业生几乎100%能找到工作,很多人进入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或成为3D建模设计师、设施管理人员等。

抵御狮城高薪虹吸效应
尽管柔佛本地的技术人才供应正在增加,但如何留住人才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
新加坡凭借更具吸引力的薪资待遇,成为大马技术人才外流的主要目的地。
目前,新加坡相关行业的起薪可达3600新元(约1万2000令吉),相当于大马同类职位的三倍,柔佛的两倍。
大马科技与创意学院创始人王莉善透露,该学院已与多家新加坡企业签订长期合约,为其输送稳定的技术人才。
对此,卢莎拉表示,为留住人才,柔州政府推出多项举措,包括为持文凭者提供4000令吉、持马来西亚技能证书者提供5000令吉的最低薪资保障。柔新特别经济区也计划在未来五年创造2万个高技能岗位。
“若这些政策得以落实,将有助于缓解马来西亚长期以来的人才流失问题。
“目前来看,数据中心及相关建筑行业的人才供应正逐步增加,但如何留住人才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