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助中小企科技化 经济转型需完整策略

【大马经济路在何方(下)】

独家报道:李治宏

过度依赖外劳,尤其是低技能外劳,拖慢了大马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然而,大马经济结构问题一箩筐,不是错综复杂的外劳课题解决了,就能解除向前迈进的一大障碍。

反之,困扰大马多年的经济结构问题一日不解决,我们就会落后跑在前头的国家越来越远,甚至被后起直追的国家反超。

过去多年来,国内一直在谈论经济转型,减少对外劳的依赖,但经济学者认为,大马经济目前的结构性问题并非外劳造成。

拉曼大学商业与金融学院副教授黄锦荣博士认为,当局要摆脱对外劳的依赖和改革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就必须有一套全方位的方案。

例如,政府须有完整的一套策略,各政府部门之间也须协调,而非目前般各自为政。

重点不在冻结外劳

“如果像现在这样,各部门推行本身的一套政策或措施,没有协调,往往会在一些组织的反对下收回成命,或是反反复复,最终形成政府执行力和信誉受损的局面。

“大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如工资偏低,追根究底,问题在于国内绝大部分企业是中小企业,当中高达70%是微型企业,他们大多只做本地市场,获利较薄、聘雇能力不强,但国内60%就业人口却遍布于各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

“要解决大马经济结构性问题,重点不在于冻结外劳,而是协助多达70%的微型企业转型。那该如何转型?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有线上业务,同时公司的作业流程数字化。”

他指出,大马经济要朝数字化转型,不能仅局限于大企业或某几个领域大举数字化,而是涉及各行各业、大小企业的全面转型。

例如,政府推动企业数字转型的奖掖,是只给数字经济领域,还是各行各业?

“大马的工业及研发活动底蕴不强,与其谈论把资源集中在未来经济增长新领域,不如致力提升各领域对科技的采用。”

数字化勿限某领域

他指出,数字化和科技的广泛采用不应局限于某些特定领域,而是各行各业大大小小的企业共同进行,当底子扎好了,才能营造整个有利经济长远发展的大环境。

“政府为提升工业发展和经济转型所提供的各项资助和税务奖掖,不能再像过去般集中在某个特定领域,而是不分行业和公司规模,全面开枝散叶的扶持,才能协助各行业同步转型。

“只有这样,政府提供的资助和税务奖掖,才能起到带动整体经济的作用。”

黄锦荣:勿仅聚焦吸外资
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去

黄锦荣指出,未来10年,大马在改革经济结构方面必须改弦易辙,不能一味把目光锁定在国内市场的小框框,而是协助数目庞大的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走出去。

“所谓经济转型,不在于吸引外资,而是协助作为国家经济主干的广大中小企业走出困局,协助本地企业走出海外,与国际工业链接轨,把他们的产品卖出国。

数据亮眼国民无感

“我们过去一直把焦点放在吸引外资,这或许会带动一些特定领域和大企业,却无法惠及中小企业,起到“仙女散花”惠及整体经济和国民福祉的作用,这是我国过去公布许多亮丽经济数据,但大部分国民却无感的原因。”

他强调,唯有大量的企业走出去,做大、做强,我们才能提高生产力,工资也会跟着提高。

“一直以来,大马的工资偏低,是因为我们的生产力不足,企业利润也不高,这又跟大部分企业只能做内销市场有关。只有扩大市场、产品卖得好价钱和提高赚幅,才能通过提高工资来激励员工提高生产力。

“过去,我们的工业升级和转型,主要涉及官联公司,并造成一些领域出现垄断的问题,而竞争法令却未能对涉及垄断的官联公司采取行动。未来,要加速改革大马经济结构的弱点,就必须涉及各个行业和层面的全面性重组。”

把握改革契机
趁疫情发展数字经济

此次疫情凸显了线上生意和数字经济的重要性,也加速了自动化、电子化的发展,但令人担心的是,疫情过后,大家很快的又回到过去的舒适圈,令经济转型的努力徒劳无功,国家经济打回原形。

黄锦荣说,这是大马经济的一大隐忧,即每每出现转型的契机,却没有加以把握,以致改革的步伐缓慢,甚至原地踏步。

不应多部门处理投资

他说,要推动经济转型,政府也必须改变现有多个部门处理投资事宜的做法,改为设立一站式的统筹统办单位,负责审批投资申请、执照、人力资源、技术、科技等事项。

这样一来,投资者尤其是外资在我国投资设厂或经商时,不必同时向多个不同的监管机构申请,省却许多繁文缛节的麻烦和避免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这样做其实有多项好处,一来,外资来马设厂可解决找不到可提供支援服务的本地企业对接的问题;二来,不同州属有不同政策,尤其是土地方面的政策,由单一机构统筹统办,可让投资者更容易办理各项申请,尽早启业。”

政府干预太多
转型力不从心

据了解,一名国家财经决策人早前在一项媒体汇报会上坦承,我国须加速改革经济结构和重组资源,将资源投放到有需要的地方,并把握疫情经济危机带来的新商机,例如绿色经济(包括有机农业)、科技与数字化加速的各种商机、原产品与可持续资源下游工业等、可带来高收入工作机会的优质外来直接投资等。

经济改革集中某领域

黄锦荣指出,大马过去的经济改革,大多集中在某个特定领域,这样做并非完全不可行,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确定,政府对于有关领域的了解,会比私人领域来得强?”

改革和转型不了,问题在于国民收入增长太慢,这又和国民的教育程度、商品市场等息息相关。

此外,大马经济过去的转型往往涉及太多政府的干预和官联公司的参与,间中也掺杂一些政治因素,造成经济转型力不从心。

“以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彭亨州政府回收非法榴梿芭地事件为例,有关榴梿芭已耕种了数十年,如果当局纯粹以政策考量来行事,其实不会演变成今天的局面。

“当局可以通过成立合作社,将榴梿小园主们集合起来,携手出口榴梿到海外市场。然而,政府插上一脚回收有关地段,并衍生中间人从中得利的机会。”

连惠慧:奖掖反应欠佳
政府应主动联系商家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经济系教授连惠慧博士认为,除了过度依赖低技能外劳及熟练员工短缺,大马经济结构的主要问题,还包括科技采用偏低、生产力增长缓慢、合法融资难求等,导致整个生态系统运行欠佳,成为经济长远发展的障碍。

她指出,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政府的政策与民间的需求没有对接,这又涉及公务员体系执行力不足的问题。

她解释,以政府提供的各类融资配套和奖掖为例,以华裔为主的中小企业和微型商家经常申诉融资困难,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但却对政府提供的融资配套和奖掖等懵然不知,不然就兴趣缺缺,以至当局认为华商对有关措施不感兴趣,反应欠佳,以致相关政策或措施不达标。

“其实当局可以更主动接洽不甚留意相关资讯的中小企业和微商,向他们讲解有关措施及种种利益。

“然而,很多时候,官僚作风及一些商家在申请政府融资配套或奖掖时遭到刁难,而非主动积极的提供各种援助,会导致当局的一些政策和措施无法达标。”

条规不够明确

此外,她指出,政府在推动一些政策和措施时,相关条规不够明确,存在一些灰色地带,商家、百姓担心“误踩地雷”,不愿去触碰,宁可保持现状而不积极改变,造成国家经济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很多都在原地踏步,整个生态系统都欠缺动力。

“也许大型企业及各相关商会、公会等可更积极的扮演领头羊的角色,带动大家进行改变。我们看到各商会组织等比以前更积极的进行宣导工作,主动和当局接触和了解各有关政策和措施等,希望可以带来更多正面的成果。”

科技及医疗保健
聚焦2领域驱动经济

据《南洋商报》了解,我国放眼通过大马2大“利器”,即科技与数字化及医疗保健,走出当前的经济危机,驱动未来增长。

据悉,一名财经决策人认为,由于我国已在上述2大领域奠定基础,有能力再度通过聚焦这2大领域,引领国家经济转型。

我国独立来多次经济转型,从最早期的农业型经济体,于上世纪80年代转型成为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再于过去10年从制造业转型至服务业。

把握新常态商机

这名决策人早前在一项媒体汇报会上指出:“我们的经济基础向来很多样化,但必须加速改革经济结构,当前疫情经济危机也是我们转型投入新增长领域的机遇。

“大马目前是全球第六大半导体晶片出口国,以及全球4大医疗设备出口国之一,而无论全球经济怎么变,这2大领域将持续增长。”

上述2大领域已协助我国的出口止跌回扬,而大马应在疫情经济危机中,把握这个新常态带来的各种商机。

冠病疫情也促使人们提高对有机产品与可持续产品的需求,这也是大马经济的优势。

奠定基础善用优势

“大马已在这些行业的下游领域投放许多资源,应从这个新增长趋势中获利。

“我国有能力做到,因为我们已奠立这些基础,国内已有一些工业在支援着这些新增长领域,我国必须善用优势。”

该决策人补充,我国准备从这股趋势中受惠,因此政府必须采取各项正确的政策,银行也必须继续提供放贷支援这些新增长领域,以充分把握新常态和新趋势带来的各种商机。

上篇:【独家】外劳政策拖经济后腿

反应

 

雪隆

巴生乡团联谊会:加重企业负担 外劳缴公积金应慎行

(巴生12日讯)巴生乡团联谊会呼吁政府审慎推行强制外劳缴纳公积金政策!

该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政府在最新财政预算案中宣布,从2025年2月1日起,将全国最低薪金从每月1500令吉调高至1700令吉,并分阶段落实强制外劳缴纳公积金措施。

针对这一系列新政策,该联谊会深表关注,并呼吁政府重新考量政策的实施时机和方式,以免加重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运营负担。

全球经济环境依旧充满不确定性,本地企业正努力应对经济复苏缓慢和通货膨胀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时推行最低薪金调涨及强制外劳缴纳公积金的措施,将为商界带来巨大冲击。

据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预测,这两项政策可能导致制造业雇主的薪金开支增加 27%,给企业经营成本带来沉重压力。 

尽管最低薪金调涨政策获得商界一定程度的理解,但强制外劳缴纳公积金却成为极大争议点。外籍劳工的主要目的是为家庭创造收入,公积金制度对其 吸引力有限,反而可能导致外劳成本上升,进而削弱本地雇主在国际劳动力 市场的竞争力。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