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商家学者:仅个别行业受冲击 “涨风”吹不倒经济

独家报道:林蕙甄

【商言堂:百货通胀打击消费?】
主讲嘉宾:
马来西亚零售连锁协会(MRCA)署理会长拿督刘明、马来西亚杂货商总会总会长方志民、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经济系主任张永隆博士
主持人:南洋商报高级专题作者李治宏

(吉隆坡22日讯)“咚咚锵,通通涨”是年关将至最流行的一句话,尽管如此,商界及经济学者皆乐观认为,这波百物涨价风对我国整体经济影响不大,惟个别行业如零售领域,尤其是服饰业,若过了年再掀涨风,料会受冲击。

这是因为这些行业还未完全走出疫情的冲击,元气尚未恢复,例如现金流还是吃紧;若接下来还有“涨风”而影响买气,这类领域则会首当其冲。

进口服饰年后料涨20%

马来西亚零售连锁协会署理会长拿督刘明说,进口的服饰产品料将在农历新年后涨价10至20%,目前经济尚未复苏,商家又面对现金流影响,在货源涨价、租金不减及难以支付员工薪金的情况下,必将面对种种预期的问题。

“百物涨价风必会影响消费,多或少暂时无法确定,所幸我国很多商品都是统制品,否则冲击会更大。”

他日前参与《南洋商报》商言堂线上研讨时,这么表示。此次研讨主题为:百货通胀打击消费?

刘明:年关将至买气旺
新春后若续涨价影响大

刘明指当前的百物涨价风暂未影响市场买气,主要是年关将至,大家都有购买欲,惟农历年后若再掀起另一波涨价潮,影响就会很大。

他说,管控令期间,服饰业者卖的都是旧货,不敢贸然引进新货源。随着政府早前“忽然”宣布开放,业者缺货却无法引进新货,加上原料及运输涨价,服饰业料将在农历新年过后掀涨价潮,以弥补管控令期间的空缺。

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经济系主任张永隆博士则认为,若农历年后商品继续涨价,涨幅相信不会超过5至6%,对整体消费影响不会太大。

“若以消费者日常购买的商品来看,虽然一些会上涨30至40%,不过只属个别商品,以大马物价指数而言,涨幅只是3%。

非必需品喊涨冲击买气

“农历年后,消费者平常会买的商品还是会照买;至于不常购买或非需要的商品,若涨价30至40%,则会犹豫,因此一切视商品类别而定,不同行业受到的影响不尽相同。”

他乐观认为,一些行业影响较大,一些则不会有太大影响。整体而言,是非常不平均的现象。

他以过去近两年的疫情为例,美国低收入的中产阶层受到严重影响,不过高收入群体则不受影响,消费甚至比疫情更多。在大马,鉴于许多人无法出国旅游,因此高收入群体可将现金花费在其他商品上。

“去年11月的通胀率达3.3%。海鲜及芦柑等商品涨价40至50%,不过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类开销占他们的整体支出比率不大,每月开销约增加5至10%,而非30至40%。

“对商家而言,销售整体影响不会太大,若商家销售的某些产品,因原料涨价也需跟着涨价,就要视他们的商品有无人愿意购买。”

方志民:长期性商品价格较稳

马来西亚杂货商总会总会长方志民则指商品消费普遍分季节性与长期性质。这段时间基于年关将至,因此年货涨价,还是会出现购物潮。

至于长期性的商品如面粉、罐头等,他指出,售价相对稳定。一般上,商品若成本涨幅不高,厂家都会自行吸纳,毕竟厂家也不能一直调高售价。

刘明也指食品价格相对较稳定,因很多都是本地制造,但他认为一些商品涨价是人为的:“不排除一些不良商家在涨价潮趁机调涨价格。”

“疫情期间的通胀,大家心里有数,随着商家进货成本增加,原料价格不断调涨,相信需至少6个月的调适期,方能恢复正常,前提是不要再实施管控令。”

张永隆:病毒是最大变数

刘明认为,无论黑夜多长,都会有天亮的一天,病毒多可怕都会有结束的一天。

他说,只要病毒不再“捣乱”,今年会是好的一年,况且各国领导已了解要如何处理疫情。他深信只要政府不再封锁全国,绝不会掀起疫情过后的另一波裁员及减薪风潮,国家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只会逐步好转。

张永隆认为,经济回稳及复苏是必然的:“现在的不稳定性主要是病毒是否再出现变种,旅游及航空业何时会复苏的问题,毕竟现阶段很多人还不放心外出旅游。但只要不重新落实行动管控令,一切都不是问题。”

他说,其他行业都在处于复苏阶段,即使商品价格上涨,但他不认为这足以影响令市场消费再度走下坡。

各行业“抢员工”是好事

方志民同样正面看待国家经济:“不难发现,目前各行各业都在争着增聘人手,特别是聘请司机及外劳。从另一角度而言,大家抢员工是好事,员工没工作才是坏事。”

他说,整个经济和商界前景光明,特别是马来西亚占尽地理位置的优势,只要政局稳定下来,一切都不是问题。

方志民直言,疫情带来的最痛苦及可怕局面都已过去,随着一些行业被淘汰,现在剩下的行业,一些虽回到起点,但也是往高处爬之时。

杂货商成最后防线

刘明认为,大家应乐观面对,这是人类面对的最大挑战,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就如同以往大家并不看好杂货商,结果疫情期间,杂货商变成了最后的防线。

杂货商进化到迷你市场及连锁店,这是突破起跑点的最好例子。

张永隆说,无论商家或消费者,能做的只有保持正面。最终还是要看疫情的发展,而另一个正面消息是,各国都在研发应对变种病毒的疫苗,药物也会广泛使用,只要能撑过去,未来的复苏必然越来越稳健。

屹立多年 杂货店越拼越勇

尽管面对百物涨价风,杂货商却越拼越勇!

方志民说,从上世纪60年代起,杂货业相继面对英保良、日资百货公司和霸级市场等带来的竞争,杂货店普遍被认为将被淘汰。

但多年过去了,杂货店不仅依然存在,在疫情及管控令期间更是少数能逆流而上的行业。如今甚至外行人也来分一杯羹,掀起开设杂货零售连锁店的风潮。

他指实际上,连锁便利店是最不讲究技术的行业,一间店铺只要置放架子及取得货源供应,少则15天,多则22天即可开店营业。

他举例,小型便利店就是“打不死的小强(蟑螂)”,好处在于可效仿“孟母三迁”,若在一个地点没有好业绩,就迁往其他地区另起炉灶。

综合各造所述,2022年终究会是苦尽甘来、虎虎生威的复苏年。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全球需求弱·出口订单减 下半年生意更难做

独家报道:苏韵鸰

【商言堂】

主题:下半年生意更难做?

主讲嘉宾: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总财政拿督孔令龙

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公会总会长陈芳心

马来西亚零售连锁协会(MRCA)理事郑荣耀

主持人:《南洋商报》助理新闻编辑(专题)李治宏

(吉隆坡1日讯)高通货膨胀重创海外需求,国内消费近期也明显下行,“内忧外患”夹击下,本地工商界预计今年下半年生意更难做。

尤其是各出口导向的行业,“吃粥吃饭”得看今年8至9月的表现,才能判断究竟是惊喜,还是惊吓。

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公会总会长陈芳心透露,全球需求疲软,家具、电器及食品等出口领域皆深受波及,生意量与去年上半年同比,至少锐减30%,新订单大幅度下降。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总财政拿督孔令龙也指出,全球经济增长今年料降至1.9%,恐怕欧美国家会陷入经济萧条,加上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这一场看不到终点的战争,持续改变全球物品的流动,下半年仍充满挑战。

他们昨日参与《南洋商报》5月份商言堂,题为“下半年生意更难做?”的线上研讨会时,剖析国内商家面对“内忧外患”的多重挤压外,马来西亚零售连锁协会(MRCA)理事郑荣耀也分享了国内零售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冲击。主持人为本报助理新闻编辑(专题)李治宏。

若订单荒持续

或须改革止血自救

“若订单荒持续至8月,下半年出口生意料更惨淡,中小企业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全面改革‘止血’自救。”

陈芳心指出,从事制造业的部分会员反映,今年3至5月的生意量下挫30至40%,甚至有家具出口业者更爆料,去年底已没有新订单。

来自欧美订单大跌

他强调,不仅大马企业,就连今年制造业发展蓬勃的越南,来自欧美国家的订单今年上半年也大跌至少40%。

“过去,欧美消费者每一两年就会更换家具、家电等家庭用品,一般会在7月份开始订购我国的家具如沙发等,但去年起未见大量订单涌入,反而许多地方因通胀问题引发罢工等情况,反映当地人钱不够用,减少支出。”

事实上,官方数据显示,大马4月份出口降至1054.2亿令吉,按年大跌17.4%。

陈芳心指出,如果最迟到今年8月还看不到生意有起色,本地商家和出口商下半年可能面临生意不赚钱,甚至亏本的局面。

“届时企业不能再等,必须采取战略性重组,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可能需要大刀阔斧地裁员(外籍劳工)优化企业改革。”

成本涨利润微

陈芳心形容,我国部分出口商生意额表现不错,但这不代表利润额上升,面对原材料涨价与人力成本激增,已步入利润微薄的难处。

他坦言,在2022年雇佣(修正)法令下,每周工作时间从48小时减至45小时,还有加班费门槛提升至4000令吉,对中小企业而言,每月至少要承担数万令吉的额外开销,还有产假增至98天,都增加雇主的成本。

政府也鼓吹中小企业遵守环境、社会及监管(ESG)要求,参与全球绿色和环保的供应链,这些都需要花钱改革。

在以上种种多重挤压下,企业不得不调涨商品价格,生意额看似有所增长,实际上面对利润微薄,营收瓶颈。

“政府先补救经济,去年中小企业有订单却没有工人(闹人力荒),有蛋糕也吃不到,如今面对没有订单,2025年高收入国的愿景恐怕难以实现。”

他也促请马来西亚外贸发展局(MATRADE)能加大拓展出口渠道的力度,以及海外市场销售,助外贸企业纾困解压。

零售业趋向谨慎消费

“下半年零售业仍需要面对许多挑战,包括实施奢侈品税。”

郑荣耀指出,国内零售业已逐渐趋向谨慎消费,首季度销售额在食品、个人保健和服饰,反观大型家具或家电销量锐减,整体内销市场明显放缓。

“开斋节零售业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大跌35至40%。”

他解释,当然,以上数据不能真正反映零售业的实况,因为去年国境重开,加上多次提取公积金措施,市场迎来报复性消费,因此去年的大好表现是特殊案例。

通胀带来高销售额

事实上,零售业今年开斋节的销售额更胜2019年疫前水平,但这是因通胀问题,商品价格上涨而带来的数额,实际销售数量持平的状态。

来临国内6个州属展开州选举,游子回乡投票也影响零售业,州选一、两个月内消费者手上的资金会流向其他开销。

他表示,我国人口不多,需要吸引外国游客访马消费,让零售业从疫情中复苏,协会盼再与政府协商有关奢侈品税。

有鉴于人力成本持续升高,餐饮业严重缺乏半熟练工人,他透露,目前协会会员展开细化工作,投入二维码点菜系统及机器化,逐渐迈向自助式餐饮,以减低2至3名员工成本,维持营运。

近期餐饮业机器人因低效率被迫“退休”一事,他则回应说,机器人已有不同的使命,之前为应付人力短缺“扮演”服务生,实际上帮助并不大,如今送餐机器人则是肩负成人与孩童用餐新体验,不会被淘汰。

龙头率中小企冲出海外

“我国不应只带动大型企业出口,‘龙头’(大型企业) 跟上脚步,‘龙尾’(不知名中小企业)自己跑(自己顾自己)的情况。”

孔令龙认为,政府应向新加坡学习,凭借淡马锡及凯德集团的实力,在海外积极开拓商业网,带新加坡其他“走出去”在上海设超市,以具有竞争力的租金出租给新加坡企业,把出口商品推向中国市场。

他说,我国政府应重视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政府与私人企业联手走出海外,开拓国际市场的效果。

“国内超过130万家中小企业,小型企业占78%,中型企业则占19%,根本没有额外资金或资源投入研究工作,如何要迈向机械化、自动化或数字化作业,显得求助无门。”

他表示,尤其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落实之际,我国中小企业却表现出“与我无关”参与率很低。

未见大量中国客来马

“贸工部应设立专门的柜台部门,不能笼统地带过,假设我是螺丝生产商可能因不了解协定的效益,也无法从国际舞台从中受益,甚至会被抛在后头。”

孔令龙指出,尽管我国重开国境,但迟迟未见大量中国游客来马,反而更多涌入泰国,令当地旅游业再焕生机。

他形容,今年下半年经济难以预测,全球经济增长今年料降至1.9%,虽然俄乌战争并没有对大马有直接的影响,但关系到燃油价格,我国政府需承担350亿至400亿令吉的燃油补贴。

“燃油补贴的财政负担,也牵动着我国的通胀问题,经济仍面对挑战。”

他建议国内企业采取“3+1”方案,以3项措施达到求存之道的一个目标。3项措施分别是人力资源重组、改变营运模式及重振产品与服务的变现能力。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