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水电耗量少·易升级迁移 内置数据中心新趋势

【专访数字部长哥宾星】
独家报道:林秀芳
技术提升缓解了数据中心“食水电大胃”的问题,政府正着眼完善工业区的基建设施发展,并探讨在商业建筑中安装内置数据中心,以鼓励工商领域广泛采用尖端技术,从而有效释放5G的经济价值。
数据中心因耗水电量庞大而被形容为“食水电怪”,进而引起大众对其管理、水电供应及永续性运作的关注。
数字部长哥宾星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指出,随着科技发展,数据中心的营运效率也在改善中,最新科技的芯片不仅性能更强,设施还配有冷却功能,从而减少了水电的消耗。
近期来自中国深圳的科技代表团访马交流时,就向数字部推荐了一种小型数据中心。哥宾星指该设施拥有建筑内置功能,安装便捷且价格实惠,而且易于升级和迁移,最重要的是水电消耗量较少。
他直言,5G设施支持数据中心推动工商业提升产能,然而我国目前非常缺乏建筑内置的数据中心系统,倘若这一系统得以推广,将有助扩大工商业界对5G的应用,特别是促进微型、中小企业采用尖端技术以提高产能。

哥宾星
哥宾星:满足各行业需求
探讨数据中心性能
数字部长哥宾星强调,数据中心的建设在加速推进中,如位于布城和柔佛的设施已开始施工。
“政府将继续关注在工业区建设数据中心,并探讨建筑内置系统,以惠及更多微型和中小企业。”
他也说,5G技术的实际用途在于支持工业自动化,使设备能以10倍速度和效率在24小时运行,从而提高产量及改善产品质量,最终助力国内经济发展。
哥宾星向《南洋商报》说,国家数字公司正专注于在投资区部署5G设施。截至今年6月,国内5G网络在人口密集地区的覆盖率已达至81.8%(COPA),同期,5G使用率为43.6%或相等于涉及约1480万名用户。
设能源水源供应规定
针对数据中心消耗大量水电问题,他指政府正为该领域制定能源与水源供应的规定,确保设施能实现永续和高效营运。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成立数字部并委任我领导的目的是推动国家数字化发展,目前正是部署数字领域发展的良机。”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投资额为2680亿令吉,2023年则为3300亿令吉或增长23%,主要受到电子与电气产品,以及信息与通信技术次领域推动。
哥宾星指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在改善,尤其通过科技的广泛应用,预计这发展势头将继续。
“2023年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23.5%,预计2025年将提高至25.5%,或占大马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
“我们要确保没有人掉队,也要确保为国家的数字经济建设做好准备。再者,大马明年将担任东盟主席国,在此拥有7亿人口的经济体,若完成建立东盟数字经济框架(DEFA),预计可在2030年创造高达2兆美元(约8兆8600亿令吉)的数字经济价值。
“因此,国家和企业都要做好准备,(政府)鼓励大家充分利用高端科技来提升产能。”
他提到,政府已经陆续推出包括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NIMP2030)、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等支持措施,数字部将专注于制定该领域的政策,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快速发展需求。
数字部愿景:打造大马成数字国度
使命:全方位推动国家数字化进程,构建多元的数字生态系统,以建设值得信赖的世界级平台。
3大支柱及职能:
●基建:改善基础设施和数字的应用,加强数字生态系统发展
●网安:加强数据监管,提高可靠性、透明度和问责制
●人才:提高政府数字服务的效率,鼓励数字人才发展,缩小人民数字认知的限制和差距
数字部旗下单位:
●国家数字局(Jabatan Digital Negara,前称大马行政现代化及管理策划单位)
●个人资料保护局
●国家数字公司(DNB)
●大马网络资讯中心(MYNIC)
●大马数字经济机构(MDEC)
●大马网络安全机构(CSM)
●数字公司(MyDigital)
8个月吸资662亿
数字部成立至今8个月,我国已吸引高达662亿2000万令吉的数字经济投资,相对去年约400亿令吉有显著增加。当中参与巨头包括谷歌、微软、字节跳动(ByteDance)、亚马逊网络服务公司(AWS)等。
哥宾星说,数字部的成立展示了大马政府对该领域的重视,并增强外界对大马作为投资目的地的信心。政府也为数据中心投资者提供各种便利,包括快速审核、批准投资进程以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
他指在过去6个月,投资增长也彰显人们对我国的信心增强。如今,令吉增值进一步反映这种信心的提升,这同时也表明外资对安华的领导及其推出的昌明经济框架抱持积极态度。
“我有信心通过各部委的建议和合作,大马可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以赶上早前放慢发展的步伐,并让其他部门在基础设施设立后,使用有关技术来改善服务及提高效率。”
年杪推出监管指南
按风险需求牵制AI
好人坏人皆获助力,人工智能(AI)威力不容小觑!
政府为此预计在今年底推出的国家人工智能监管指南和道德准则,不排除按风险需求衡量,对高风险活动采取监管措施。
上述准则的规范由数字部与科学、工艺及革新部联合进行。
哥宾星针对这准则会以道德或监管为主,以及如何平衡新创的发展时表示,人们必须了解到人工智能赋予正义者和破坏者同等的威力,为此政府必须谨慎思考监管指南所需。
“关键问题在于怎么管理,这就涉及治理和监管之间的不同点,监管是直接关上大门,治理则未必全面封锁,只要人们不越界即可。”
他说,两个部门正探讨推出一个道德准则的目标,而他负责的部分不排除会进一步研究是否设定监管措施。
需行内业者提供意见
“一些活动是有威胁性的,它需要被监管,比如核能技术就需要监管,但若在废料处理上,只需有指南即可。这就是所谓风险级别不同的问题。
“高风险活动就需要监管,确保人们遵守条规,这是我们的想法。当然,我也同意一些活动需要宽松政策鼓励创新。有鉴于此,不排除按风险程度推动指导方针、规范,又或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案。”
他强调,这一切都需要与专业人士讨论,包括行业专家和学者提供意见和建议。
“鉴于人工智能涉及跨境营运,七国集团在2023年广岛峰会上就提出对人工智能进行全球的监管。同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也邀请中美代表出席讨论,行业领导如特斯拉总执行长马斯克也受邀谈论人工智能的风险。”
哥宾星也以美国和欧盟为例,前者采取宽松态度,只设立拜登总统行政命令,即提供一个主要大纲,说明什么可为及不可为,没有法律的管制。
“但这基本上是有机制的,即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标准要遵守。反观欧盟就有人工智能法案的监管……这些都是目前国际之间的探讨,我国则会按本身需求设定指南和监管方向。”
不断学习提升技术
建可信任生态系统
网络安全可防范,科技当机却防不胜防,人们只能从中不断学习和提升技术,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要建立一个可信任的生态系统。
哥宾星表示,发生微软全球大当机事件后,人们都想从中寻求保障,惟结果是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
他坦言,数字领域的推动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全民普及使用的目标,然而网安问题和近期发生的科技大当机事件却再度动摇人们对科技的信心。
无论如何,哥宾星指这并不意味着前进的步伐将停下来,“事件反倒提醒数字部要经常审核各个细节,也要抱持更开放态度应对需改变的事。”
他提到,发生大当机时,人们都对着蓝色荧幕大感困惑不解,但国家网络安全机构和大马网络安全机构很快就作出回应及提出下一步行动。
“这说明了我国的数字领域具有保障,只是还有很多东西需处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我们拥有对的人在对的位子上,以提供网络安全的援助。”
扩大个资保护局职能
咨询专家学者意见
哥宾星表示,政府需要更多行内学者及专家提供意见和建议,为此他建议扩大个人资料保护局的职能范围。
该局目前由大马理工大学(UTM)人工智能学院(FAI)院长莫哈末纳兹里博士领导。
哥宾星说,要确保数据安全,除了要有最新设施和系统,也要有专家指点迷津,让政府可对未来作好准备。
“虽然科技日新月异,包括不断演变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甚至未来的新技术等,但相信其发展规律是一样的,重点在于如何管理,也就是数字部要绸缪制定政策的原因。”
他以反贪会为例,该机构的成立不仅在于执法,也在于探讨系统状况,若系统出现差错,就需思考和寻找解决结构性的问题。
“我建议个人资料保护局应扩大其职能,好让纳兹里能找到更多专员提供意见和建议,带到内阁与相关部委如科工部、首相署等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他强调,该部尽量建立一个更贴近需求的生态系统,但更重要的是信任,“要建立一个可靠的系统,人家才会相信我们,并在此领域投资。”
财政预算案寻求拨款
奖励商家用高端科技
数字部注重提升国民的数字认知和应用能力,包括通过再培训计划帮助可能被科技淘汰的在职者提升技能或掌握新技术。
该部将在来临财政预算案中寻求拨款,计划为商家提供科技技术使用奖励。
哥宾星说,政府致力于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以便他们能利用高端科技提高在学习、工作和业务经营等方面的竞争力。
“为实现这目标,政府今年初推出了自学计划‘全民人工智能’(AI untuk Rakyat)。令人意外的是,仅半年就吸引了约100万人参与,显示出国人对这学习项目的浓厚兴趣。”
企业须提前部署培训
他也说,政府关注人工智能对某些职业的淘汰问题,因此人才培训必须跟上步伐,尤其要为可能被淘汰的员工提供再培训或重新培训计划。
“我们不能等到职位被淘汰后才提供培训,因为那时失业者已失去信心。我们也不能要求人们重返大学学习新技术,因此需提供简短、精炼的在职培训模块,使他们能在掌握基本技能后,自行探索新事物。”
他促请企业提前部署,针对可能被淘汰的岗位进行培训,帮助员工转换岗位或适应新工作,从而保障他们的生计。
“在即将到来的财政预算案中,我将向首相申请拨款,以提供奖掖,鼓励商家利用高端科技。”
哥宾星直言,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投资,政府拨款给企业,企业扩张后让员工受益,同时也刺激国家经济增长。
“另一重点是技职教育课程(TVET)的数字技能培训,以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未来5年可能会有新兴行业崛起,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初创”新部委 一切从零开始
对于重新受委部长职,哥宾星笑谈最大挑战是要“初创”(Startup)新部委,一切从零开始,当时就连办公楼、桌椅和职员都没有。
他回忆道,去年12月18日宣誓就职后,同僚们纷纷回到各自部门的办公楼,他和妻子却因“无家可归”,只好无奈地开车回家。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副部长拿督威尔逊乌嘉忙着寻找‘新家’,汽车和咖啡馆暂时成了我们的办公室。
“这是一个新设立的部委,最初只有正副部长。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大家齐心协力建立一切,所以我常笑说自己也是‘初创’的一员。
“不过,我们感谢首相和(时任)政府首席秘书丹斯里莫哈末祖基的帮助,他们在布城为数字部找了一个办公楼。许多人也热心提供援助,尤其是公务员的支持,让数字部拥有现在的团队。”
打造国家数字生态系统
哥宾星也指起步确实艰难,但在近8个月的部署后,政府首席秘书再度出手,协助该部在吉隆坡设立办公室,以便能会晤更多业界相关人士。
“配合数字领域的发展,首相非常重视数字部的成立。我们的任务是推动国家数字化进程,为数字领域制定政策和措施,打造值得信赖的世界级国家数字生态系统。”
在2018年第14届全国大选后,哥宾星是时任希盟政府中的通讯和多媒体部长,并在任内作出多项改革,包括在全国从类比电视(Analogue TV)广播过渡到数字电视(digital TV)广播。
专家:数据中心岗位有限 大马人才外流新加坡成隐忧

(示意图/canva)
(新加坡30日讯)近几年,柔佛迅速成为东南亚增长最快的数据中心市场,吸引了微软、英伟达等全球科技巨头投资。
尽管数据中心产业蓬勃发展,但如何培养、留住本地人才,成为业界和政府最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新加坡更高薪资的吸引下,许多技术人才更愿意“南下”发展。
目前,柔佛共有47个规划中和运营中的数据中心,尽管政府将数据中心视为经济新引擎,但专家指出其就业创造能力可能被高估。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马来西亚研究项目研究员卢莎拉(Sara Loo,译音)撰文指出,业界普遍认为,外资推动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并对地方经济发展形成正面带动。
然而,她说,数据中心是否能带来足够且具永续性的优质就业机会,则是另一值得关注的课题。
她指出,柔州政府今年3月推出首个“数据中心技术员培训计划”,计划填补约200个岗位,月薪介于3500至4000令吉,最低学历要求为大专文凭。不少年轻人跨州参与培训,视为进入新兴产业的跳板。
“然而,从国际经验观察,数据中心更接近传统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提供计算能力,而不是创造大量工作岗位。”
她举例,单个数据中心通常仅需30至50名固定员工,即使是最大规模的也不超过200人。换句话说,即使所有47个数据中心都满员运作,创造的岗位也不到1万个,而更现实的估算可能只有2500个。
另外,大型科技公司往往喜欢直接从国外聘请高端人才,而不是本地培养。
她举例,微软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投资建设的数据中心,大部分高技术岗位都由外聘员工填补,留给当地人的工作多为行政或后勤岗位。类似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在柔佛。
建筑业更需人才
她说,虽然数据中心本身的技术岗位不多,但建设过程却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特别是建筑行业的高端技术人员,比如熟练掌握建筑信息建模(BIM)和数字施工管理的工程师。
马来西亚科技转型与创意学院(MTTC)等职业技术学院,正努力培养这类专业人才,以填补市场需求。
MTTC的毕业生几乎100%能找到工作,很多人进入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或成为3D建模设计师、设施管理人员等。

抵御狮城高薪虹吸效应
尽管柔佛本地的技术人才供应正在增加,但如何留住人才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
新加坡凭借更具吸引力的薪资待遇,成为大马技术人才外流的主要目的地。
目前,新加坡相关行业的起薪可达3600新元(约1万2000令吉),相当于大马同类职位的三倍,柔佛的两倍。
大马科技与创意学院创始人王莉善透露,该学院已与多家新加坡企业签订长期合约,为其输送稳定的技术人才。
对此,卢莎拉表示,为留住人才,柔州政府推出多项举措,包括为持文凭者提供4000令吉、持马来西亚技能证书者提供5000令吉的最低薪资保障。柔新特别经济区也计划在未来五年创造2万个高技能岗位。
“若这些政策得以落实,将有助于缓解马来西亚长期以来的人才流失问题。
“目前来看,数据中心及相关建筑行业的人才供应正逐步增加,但如何留住人才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