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消费者每月网购一次 商家转战线上有成

日月同数购物节-打破疫情经济困局(中篇)

独家报道:苏韵鸰

电商平台陆续推出双七、双八及双九“日月同数购物节”,亦演变为“消费者养成记”,让消费者养成每个月固定一天都要消费的习惯。

商家投其所好,陆续转向线上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购物心理及时下潮流,从国外引进受消费者欢迎的货源,开启电商之路。

MyPoz集运公司创办人兼主席杨亿龙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透露,本地商家踊跃参与“日月同数购物节”的新消费趋势中,包括会提前从中国大量进口防疫用品与自创各种品牌吸引顾客,以期在购物节前后拼出亮眼的销售成绩。

“这也出现更大的跨境物流服务需求,有更好的集运服务和表现。”

杨亿龙举例,从前电商在打造“双十一”购物节时,前3天和后3天必须刊登广告吸引消费者注意,如今消费者养成固定在这一天要消费的习惯后,就是电商“收成”的时候。

“每年到了‘双十一’可以看到有不少商家的交易额上亿令吉,而且屡创新纪录。”

他提到,“剁手党”也在等待这天到来,疯狂与一次性采购以过足消费瘾;不少传统商家开始扩展为电商,要分一杯羹。

他观察到,一般“双十一”消费情绪维持9至14天,这种消费热度带动下商家销售业绩比平日增加2至3倍,甚至出现爆仓情况;有部分电商在“双十一”的单月销售额可媲美一整年的销售额。

“因此电商们需要提前3至6个月,备好充足货源‘迎战’购物节。”

货运量有增无减

他说,“日月同数购物节”为电商带来大量顾客,商家货源必须充足,包括从中国进货,而提供马中集运服务的该公司能从中获益,业绩亮眼。

他披露,公司每年处理的货运量有增无减,“日月同数购物节”时段的货运也增一倍。这之前公司货运服务每年有2000万令吉的业绩,已逐年增加至去年的6000万令吉。

杨亿龙:疫情带来商机

进口防疫品爆单

看似危机,其实是转机。

杨亿龙以“双四”购物节为例,当时是我国冠病疫情初期,却有电商看到商机与积极促销防疫用品。

“本地商家向中国订购大量的防疫用品,每个订单至少上万令吉,订货量超过1公吨。”

他披露,3月的时候该公司已出现“爆单”情况,客源从原本的散户,转为商业客户为主,该期间不少商家从中国进口防疫用品如口罩、防疫装备、手套等用品,并计划趁“双四”购物节时促销这些防疫用品。

限时购物形成冲动消费

他说,“双十一”的另一特色是提供限时购物,形成冲动性消费模式。

“当天电商需要应付庞大的订单,进而提高成本价如雇用双倍人力资源处理物件和订单跟进的工作。此外,发货效率变慢、货品运送时的损坏问题也会增加,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去加强服务。”

他提到,集运公司一般也会预先向消费者发出调整10至30%运费的通告。

为了强化快递配送,化被动为主动,他透露,该公司与本地商家接洽合作方案,在连锁店设立“定点”让消费者自行安排时间取包裹,如此一来,消费者无需在家等包裹,可自行安排时间到邻近的连锁店取货。

不过,杨亿龙认为,“日月同数购物节”次数多了,以及优惠策略大同小异,或会冲淡“双十一”的销售。

杨玉娟:抓住消费需求

关注进口货源集运服务

MyPoz集运公司总营运长杨玉娟披露,随着中国厂商陆续复工,不少国人开始自创设计品牌,包含服饰、床单、被单和锅等,寻求中国厂商代工制作再安排海运回大马销售。

“中国进口家具、办公书桌及大型厨房用品皆是集运排行榜前三名,主要是本地的产品款式较少,价格方面中国的货源更便宜。”

她认为,电商平台推出的“日月同数购物节”,也观察到消费者不同时期的需求,电商把注意力转移到中国进口所需货源及需要集运服务。

此外,她提及冠病疫情初期,航班需要符合防疫标准作业程序,加上实施管控令,国人禁止出国,因此民航班机次数大量减少,所有跨境集运必须托运大型邮寄航班或通过海运。

“空运价格因航班递减严重,费用水涨船高,几乎每隔2至3天调整邮费,最高空运费用比平时高5至6%,直到9月,空运仍需要额外征收26%的费用。”

她以口罩的空运成本为例,每盒需增加20令吉邮费,而使用船运则每盒只需2令吉邮费。

“相信双十一、双十二空运航班价格将有新一轮的波动,欲从中国购买年货和促销商品的消费者,我建议选择稳定性较高的海运服务。”

备现货吸引眼球

杨玉娟补充,4月开始本地商家已开始从中国订购直播商品,如麦克风、镁光灯、脚架及剃发器,为了节省开销和提高价格竞争力,大部分顾客选择海运服务,不过需时2至3周。

她说,本地商家皆是一个月前备货,为“日月同数购物节”准备足够的货量,消费者采购时有“现货”就能吸引他们的眼球,下单后及时在本地发货。

“电商除了在购物节拼销量、人气和打价格战,他们逐渐打出更好服务和体验作为卖点。”

明日预告:购物节催生新消费经济模式

相关新闻:

【独家】电商突破疫情 日月同数网销诱“剁手”

反应

 

德国之声

调查:50%的德国人对Temu持负面看法

(柏林8日讯)去年刚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电商平台Temu在不少欧美国家颇受欢迎,月均活跃用户达9200万,但批评声也一直不断,从产品质量差到被控存在违规行为。

最新一项调查显示,一半德国人对其看法负面。

中国电商平台Temu在不少欧美国家颇受欢迎,然而市场研究机构Appinio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德国消费者对Temu的评价明显低于西班牙和美国等其他国家。

根据该调查,50%的德国受访者表示他们对Temu的看法"非常负面"、“负面”或“比较负面”。其中勾选“非常负面”的受访者有近五分之一(约18%)。16%的法国消费者同样对Temu持“非常负面”的观感。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受访者中的这一比例则明显较低:意大利和英国为11%,美国为8%,西班牙消费者中仅有4%对Temu平台持"非常负面"的印象。

该调查由电子商务服务商Remazing委托进行,共有来自六个国家的6000人参与,其中 5830名受访者表示听说过Temu。受访者被要求描述对该购物平台的印象,但并未被深入询问对其持正面或负面态度的具体原因。

在批评与怀疑声中迅速壮大

目前Temu已成为德国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之一。根据YouGov的一项调查,若以订单数量衡量,2024年1至6月,约有 130万德国消费者在Temu平台购物,在德国排名第六。

尽管如此,Temu仍因产品质量差、缺乏安全标准等问题而受到来自消费者权益团体以及政界人士的批评。此外,该平台还被指利用150欧元免关税限额等法律漏洞获利。

此外,贸易研究所IFH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许多德国消费者对包括Temu在内的在线购物平台持怀疑态度。这项调查同时也包括了电商平台Shein。在被问及为什么不愿从Temu购买产品时,83% 的受访者提到产品质量很差,60% 的受访者担心买到假货。

欧盟委员会已于2024年10月正式启动对Temu的调查程序,原因是怀疑其在打击仿制品等非法产品销售方面做得不够。

附录:三项调查

Appinio调查于2024年7月29日至8月1日期间进行,受访者为来自德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和美国的6000名16至65岁的消费者。调查问题是:"你对购物平台Temu以及Shein的印象如何?6项可选答案为:"非常消极","消极","相当消极","相当积极","积极","非常积极"。

IFH调查由Ebay和IFH共同发起,对500名年龄在18至69岁之间的消费者进行了调查,询问他们为何不考虑在Temu、Shein以及Wish等网上平台购物。可能的答案包括"产品质量差","害怕假冒产品"等。

2024年10月,Bitkom对1180名年龄不小于16岁的消费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其在黑色星期五期间的购物计划和行为。调查的问题包括:"以下哪些关于中国电商平台(如Temu或Shein)的说法适用于您?"

备选项包括:“这些平台的产品质量比其他商店差”,“在这些平台购物时,我会心有内疚。”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