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独家】科技给力 员工适应新常态 69%居家工作乐

独家报道:林妤芯

一场大流行病改变全世界,所幸在科技的协助下,企业可迅速应对转向居家工作模式。

但随着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逐渐稳定,且政府也有条件放宽管控,居家工作新常态又能否延续?

若是这个新常态的工作模式持续,企业和员工又该如何调适?

首相丹斯里慕尤丁本月初宣布规模达350亿令吉的短期经济复苏计划,涵盖40个倡议,当中也包括继续推动数字化,以迈向工业4.0时代。

为了鼓励雇主,尤其是中小企业善用科技,推行居家工作概念,雇主若为员工提供手机、手提电脑等,可获得高达5000令吉的税务减免。

有了政府“加持”,人资专家认为,这势必会改变国内工作模式。

政府加持  企业变通  员工更幸福

此外,居家工作新常态对企业而言并非坏事,相反还有助于提升员工幸福感及生产力。

推特公司上月中宣布,允许员工永远在家工作,成为首批转为居家办公的公司之一。

相隔一周,面簿总执行长扎克伯格在面簿贴文,预期旗下4.8万员工在未来5到10年间,会有半数永久远程工作,这会是公司运作重大改变的一环。

美国工作模式正经历翻天覆地的转变,马来西亚是否也会掀起远程与居家办公的新常态?

人力专家直言:“居家工作会成为我国职场新常态,这也会改变办公室的‘角色’,变成社交联系及创新的平台。”

80%企业分两组办公

Kelly Services大马区主管兼董事经理沈伟义告诉《南洋商报》,那些非必要服务的企业,比如人力咨询顾问,自政府3月18日落实行动管控令起,就全面居家工作,至今也取得良好效果。

“这段时间,我们通过视讯及数字平台,与顾客及员工保持良好沟通并完成日常工作,而据我们观察,诸如联络中心、数据库、资讯科技及银行等不同领域的顾客,大多也居家工作。”

虽然政府5月4日通过有条件行动管控令,允许大部分经济活动重启,但他指出,公司一半的顾客仍选择继续居家工作,待管控令结束再打算。

“约80%的企业顾客(包括我们)都决定分成A、B两组人,即A组员工回公司工作时,B组就居家工作,反之亦然。”

3亿人远程办公

疫情打乱企业布局,然而要在短时间转变工作模式也有挑战,人力资源公司任仕达(Randstad)新加坡与大马董事经理再也达丝指出,企业在科技便利及调整实际操作方法后,对远程与居家工作会更得心应手。

“不过,由于各企业的需求和职能不同,目前还很难确定后疫情时代,国内工作模式的变化。”

她披露,随着疫情3月全球大爆发后,估计世界各地有超过3亿员工都得远程或居家办公,而已有人力资源专家开始探讨后疫情时代办公空间的用途变化。

“远程与居家工作新常态,加上错开员工及以分组形式在不同时段回公司,不排除企业或会检讨办公室用途及需要。”

克服3大挑战

企业税务咨询与数据分析方案供应商毕马威,在今年4月7日至5月19日的管控令期间,针对国内3022个企业老板及员工展开调查,当中69%受访者认为,管控令结束后也应持续居家工作。

不过,只有1692个或56%的企业老板支持居家工作,另有64%受访者表示,居家工作期间面临3大挑战,分别是网络问题(61%)、沟通障碍(14%),以及缺乏科技支持(10%)。科技运用不足对员工生产力冲击大,调查显示,缺乏科技支持造成生产力减少24%;沟通障碍冲击23%,网络问题造成生产力下滑9%。

受访者分别来自雪兰莪(48%)、吉隆坡(22%)、砂拉越(6%)及槟城(6%);其他州属占18%。

毕马威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程秀美披露,冠病的爆发使得世界各地的员工,突然进入远程工作模式。

“这对于员工及老板,都是一个严峻的学习阶段,因为仓促间就要设立必要的基建,同时还需给予必要的培训与援助,确保居家工作期间尽可能减低营运干扰。”

投资数字方案

后疫情时代,企业沟通模式大不同,视讯会议及即时信息平台,成为员工与企业的沟通桥梁。

再也达丝认为,企业应趁机开拓并投资数字方案,毕竟疫情后不再有面对面的大型会议,员工都通过视讯会议汇报工作。善用视频会议工具,能助企业与全球各地的客户联系。

“无论企业是否选择延续居家工作,但不可否认视频会议可把每个人聚在一起,若想减轻负担,可选择免费的视像会议软件Zoom及谷歌Hangouts。”

政府鼓励企业在行动管控令期间推行居家工作模式,获阿里巴巴、Amazon Web Services 、思科、谷歌、微软、腾讯及Zoom的响应,为雇主提供远程视频会议和协作工具便利。

毕马威的调研显示,居家工作使用Microsoft Teams、Skype等协作软件作为主要沟通平台,生产力最高,达77%。

“虽然如此,但只有50%的受访者居家工作时,懂得善用这些工具。”

毕马威人才事务和变革咨询执行董事莎米妮指出,这些调研结果凸显企业有必要为员工提供对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想有更高的生产力,企业须投资在有效的沟通平台,提升员工技术,尽快适应新科技迎接新常态。”

省成本回报多

投资科技不是成本,企业要抛弃固有刻板印象和模式,才能迎接新常态。

沈伟义认为,投资科技有助企业节省汽油津贴及电费等成本,长期回报可期。

“企业要转换思维,投资科技初期虽有额外负担,但长期却能节省其他成本,且当科技成熟而远程办公模式稳定后,则无需太大的办公室,随之而来可节省租金、水电费和汽油津贴等杂费。”

转换思维非一时三刻可达成,再也达丝指出,在亚洲的职场文化中,在办公室工作及面对面开会,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疫情爆发前,企业偶尔运用视频会议工具及即时通讯平台,追踪其他办事处的工作进度,但在疫情爆发后,才发现这些工具的确有助内部沟通协调,提升生产力及强化合作。”

房地产咨询公司莱坊认为,企业必须构建稳定的线上联络基建,才能确保员工居家工作不断线失联。

莱坊大马企业服务执行董事郑扬建披露,居家工作好处多,除了可省下准备上班和通勤时间,也能省下车油或交通费。

“不过,居家工作也必须要维持一定的纪律,和在公司相同的专注力,就是上班时间专心工作,下班则回归家庭生活。”

突破传统思维

虽然企业在过去3个月间,迅速转向居家工作模式维持运作,但有专家担心,待经济全面重启后,基于传统思维牢不可破,恐怕难以延续新常态模式。

优大商业与金融学院副教授黄锦荣博士指出,从政府最新的宣布,继续推动经济转型仍是主轴,关键在于企业数字化的进程。

“我担心的是,当经济全面重启,我们是否还能延续新常态?”

他认为,若企业经营模式还是回归旧常态,那么这段时间的转变就白费了。

疫情不止改变整个工作文化,同时也迫使企业不得不思考未来的营运模式。

在短期经济复苏计划中,政府拨7亿令吉充作奖掖及贷款,鼓励中小企业数字化,而符合资格的企业可获得最高100万令吉的奖掖。

接受灵活工时

莱坊资本市场执行董事詹姆斯巴克利也不禁陷入思考,若是疫情结束后,国内工作模式又会有怎样的改变?

“疫情是否能永远改变整个工作模式,尤其是当一切回归正常后?”

他通过文告指出,特定行业能接受灵活或居家工作,但这并不代表办公室就此失去作用。

“工作模式的改变,让办公室变成一个让员工联系、进行社交活动、分享创意与革新思维的场所。”

企业存3隐忧:

灵活及居家远程工作模式并非新鲜事,但很少企业大刀阔斧转向灵活工作,主要有3大挑战:

●1:忧生产力下跌

企业担心灵活工作模式对员工的掌控力不足,连带影响生产力。不过,再也达丝及沈伟义异口同声表示:“快乐的员工,更有生产力。”

沈伟义指出,若企业能妥善安排灵活工作的居家模式,根本无需担心员工生产力受损。

他披露,联营公司PERSOLKELLY大马去年已转为灵活工作,所以趁机针对本地270名员工展开调查,结果显示87%的员工都可居家完成每日的工作量。

调查也指出,81%的员工乐于居家工作,这当中有93%的员工喜欢结合办公室与居家办公。

“他们认为,居家工作节省通勤时间,可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无形中平衡工作与生活、改善心灵健康及职场幸福度。”

●2:高层领导转型

从固定工作环境转成灵活居家工作概念,需企业中的每个人配合,当中最挑战的是企业文化及员工思维的转换。沈伟义直言,企业要适应工作模式的转变,没有捷径可以走,管理层必须扛起转型的责任。

“企业可指定灵活工作政策,当中包括基本规则、可做与不可做指南、每日应完成的工作量等,这可清楚为员工建立明确的目标与期望。”

●3:上下积极互动

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企业必须积极与员工互动。

不过沈伟义说:“通过科技不断与员工联系,不止有助提升双方关系,同时也能激励员工。”

远程与居家工作模式过去几年逐渐形成,但再也达丝指出,很多企业无法确定远程办公会否对劳动力带来影响,所以不敢贸然行事。

“企业应先了解员工需求,若更看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和灵活工作的空间,而企业又能满足这需求,自然应迅速调整。”

居家工作优缺点:

●优点:

1)节省通勤时间

员工减少通勤节省精力,减少分心更有生产力。

2)高度集中精神

员工可依据自身情况,安排工作内容,能更加集中精神完成工作。

3)吸引科技世代

灵活工作是新世代员工的首选,他们希望在工作时间或地点上灵活分配。

4)省租及水电费

企业无需花费太多成本承租大型办公室,同时也能减少水电费及交通津贴。

5)提升雇主形象

灵活工作模式为摩登企业象征,有助提升雇主形象,成为员工首选企业。

●缺点:

1)缺乏社交活动

居家工作缩小社交圈子,或使得单身、有工作的父母及弱势群体的工作人士压力加剧。缺乏和同事互动的孤立与孤独感,或影响员工身心健康,打击生产力,所以企业需与员工保持互动,通过线上社区活络员工联系。

2)网络安全问题

员工居家工作,企业需正视网络安全问题,以保障公司机密。企业须投资提升公司网络安全措施,以防骇客网络攻击。

资料来源:Kelly Services及任仕达

反应

 

商余

小孩不笨/达拉

文|达拉

今年中秋节,大儿子一家四口从台湾回来度假,短住几天,我发现两个孙儿比年头回来时又成长了一些:13岁的长孙可能是因为打篮球时常运动的关系,身体壮硕,大腿小腿都粗壮过我,也快高过我了。6岁多的孙女虽仍是娇滴滴的、小鸟依人却是语出惊人。

有一次,她的父亲在责怪长孙,她在旁边默默无言,忽然走到我身边挨着我的怀里稍稍低语:“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好奇她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便问她道:“那么,要怎样解决呢?”

她回答说:“好好讲,才可以!”

她的母亲告诉我,孙女不喜欢上学,曾对她抱怨父母将她送去学校:“学校是监狱,你们大人为了工作,把我们关在那里。”真不明白她为什么有这样的思维?”

现在的小孩比较以前小时候的我们聪明伶俐得多,不像以前我们左看右看都是个笨小孩。

有位亲戚的外孙,也是只有6岁多,就知道很多地理常识,而且对各种高楼大厦地标特别兴趣,对各种排名也很清楚。他说,现在吉隆坡的默迪卡118大楼,高678.9公尺是世界第二高。(很容易记的,因为6789是顺秩序的,他补充说。还有一座更高的是在外国,而且118是靠避雷针争取到排名的。)

他对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也很有“研究”,也知道美国的上面是加拿大,下面又还有很多个国家。

11岁对历史了如指掌

亲戚的11岁孙子则对历史了如指掌:俄罗斯是由从前的苏联分出来的,苏联差点占领整个世界。还不时翻出那本《一百个为什么?》来证明并加强他的各种说辞和科学知识。

有一次,我听到外孙女对媳妇说:“你骗过我一次了,我再也不会上当了。我不喜欢吃金瓜,你说,这是甜瓜,甜甜的,很好吃。我吃了,我还记得,一点都不甜。我再也不会上当了。”

她不像我们小时候傻傻地吃着经过母亲为了不让我们烫着而放入口中弄冷的粥饭菜肴,也不会嫌弃有口水肮脏还吃得津津有味。

是的,可能是现代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知识容易传播,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们变得聪明睿智起来!

有时,我会听到他们说:“我们才不是笨小孩!不是笨小孩!”

是的,希望人类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有智慧,也但愿世界不要再有战争,减少罪恶,人类过得越来越好!明天会更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