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精明理财安渡高通胀

陈池庆
独家报道:黎添华
百货上涨是不争的事实。但偏偏有人还能活得气定神闲,老神在在的。当中的关键就在于他们懂得如何在这个高通胀时代做出积极且精明的理财方案。
今天《南洋商报》邀请到特许会计师陈池庆,为我们的个人或企业做出小小分享,让他来告诉我们如何应对高通胀时代做出相应的理财。
问:针对目前这个高通胀的时代,不少人认为它跟俄乌战争有关,但同样的,也有些国人认为是马币不争气,相对贬值而导致的。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这是全球经济放缓的原因。根据您的观察,您认为这一切的现状究竟是什么导致的?
答:无可否认,俄乌战争的确会影响,不只是民众痛苦,还有人道主义危机之外,也会带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俄乌战争有3个主要(影响)课题。
第一,2个国家都是大宗商品的主要生产国,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及小麦,光是小麦就占了全球出口的30%。这已使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如食品和能源等),这会导致通货膨胀,减少市场需求,以及收入贬值。
第二,与俄乌有贸易往来的经济体受到干扰、供应链中断,旅游业将会瘫痪和货币波动,引发社会动荡,并且会带来大量难民流离失所的影响。
虽然亚太地区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并不紧密,但欧洲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紧密。这些都会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也给出口国带来严重打击。
各国会重新部署各国持有的储备货币,这些都会加剧经济的割裂,尤其是在科技与贸易的层面。
第三,企业家的信心会慢慢下降,投资不确定性的增加,这些会刺激大量资本流出新兴市场国家。马币走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经济放缓(影响)随之而来,所以消费者都会觉得钱不够用,如果大家想要缓和这个情况,就得学会如何理财。
频繁咨询市场波动问:根据您目前在市场的观察,我们的企业到底做出哪些方案来积极应对? 您本身又有怎么样的建议可以给我们的企业家朋友呢?
答:的确,现在各行各业的企业家都各显神通来应付这一波的经济放缓。比起以前,企业家可能是一年才来咨询特许会计师一次,现在频繁得每一天都会咨询关于市场的波动、市场的流动量,以及如何随机应变,尤其是在大宗商品的进口。
企业家也开始注意市场,他们会跟贷款来增囤市场缺少的货物,而减少市场上价格变动大的商品。民众们也开始减持现金,而购买产业,往投资方面走。
再深一层来看,他们(企业)也有一些改变。他们会以现金为主,一些会给折扣价3%至50%之内。然后不再做长账,而会缩短至1个月至3个月之内。
精明消费注意变动问:关于理财规划,您又有怎样的建议可以给我们的消费者及企业家,来应对这次的通货膨胀?
答:我会建议消费者减少购买高档消费品,凡事都需要货比三家,购买适合及属于自己生活方式的产品,而不追求潮流又不适合自己的物品。
至于企业家,我会建议大家多多注意国际及国家的政策变动、货币政策以及利率的变动,尤其现在我们面对俄乌战争、经济放缓,以及疫情之际。只要企业家们掌握先机,就可在市场上拥有更高的竞争力,也能提高公司的盈利。
适当投资对抗通胀
问:究竟目前通货膨胀的今天,我们是更应该趁机入场资产投资,还是应该把钱握在手上,或放在银行,更为妥当呢?这点不晓得您有什么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吗?
答:这没有对与错,机会是自己创造的。在经济低迷时,我会建议民众们“多持房地产,多投资股票及少持现金。时代告诉我们,钱的价值会越来越小,普通储蓄的利息及定期存款利息不足以对抗通货膨胀。
只要个人资金允许,在这经济低迷时,地皮、房地产及股票依然是最好的投资组合。地皮是可保值,也会随着经济复苏水涨船高。
以目前的经济趋势,若资本有限的中产阶层,我建议多多留意价格介于15万至50万令吉的房产。这些购买槛比较低、出租率比较高,而且不缺购买的人。
至于高档房产,我就不鼓励,因为这些价格已经被炒得很高,随时都会面对高风险,如抛价问题。
股票方面则比较弹性化,大家可多多留意高利息的上市公司,或者是一些产托(REIT)的上市公司,这些都能让我们的股息有些保值。REIT的(回酬)股息大约有5至6%,这些都高于定期存款的利息。但我得强调,大家想要投资股票始终得咨询专业股票专员,寻求正确的资讯。
问:最后,您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答:我给民众的建议是:
1)做个精明消费者,不追求不适合自己的产品;
2)要增加理财知识,创造属于自己美好的未来。
至于企业家们,我也有2个建议:
第一:掌握资讯,要留意及跟进国际时事、国家政策,及货币政策。
第二:要学会理财,才能增值以对抗通货膨胀及货币贬值。
人生不是Excel表格/莊国辉

我们都在做财务规划,投资规划、退休规划、遗产规划……但人生不是Excel。我们想象可以把所有的事情系统化地学习和耐心处理所有的理财能力。你可以把数字做到井井有条,不过可能一夜之间,心就乱了。
理财,其实是修心。
“得四分”本来打算50岁退休,换份轻松工作,陪孩子、种菜、做咖啡,简单而有品质。计划写得漂亮,结果……人生还是按它自己的节奏出牌。
于是,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得四分才真正开始学会理财——不是管钱,而是管心。
枕边人的一句话,重新设定“目标”。
得四分换工作后,每天早上7点送孩子,下午3点去接。生活如计划那样井然有序。直到有天,他无意听到太太跟朋友聊天说:“我最喜欢得四分那种在工作上自信满满、领军带人的样子,那时候他眼睛是有光的。”
得四分一愣。他一直以为,太太要的是陪伴、是稳定、是每天晚上可以一起追剧。
但他错了。
“其实真正的目标,不只是‘我要赚多少钱’,而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晚他和太太聊了很久。他说:“我以为我做得都对——陪你、顾家、花时间在孩子身上,但我忘了,自己是不是活得像自己。”
于是,他们一起重新列了人生愿望清单,不再只是财务数字,而是包括“心”里真正想要的日常。
●想继续做能激励别人的领导者。
●想带孩子太太走一段世界的路。
●想给太太愿她一生的梦想目标。
他们决定,从“心”出发。
市场会崩人会病
意外和不幸不知几时到了。一夜之间,得四分就得知身边重要的人生病了。幸好已经做好了风险规划和保险计划,医药费不是压力。
尤其是他很早就开始学习精算风险,打破以往的“目标导向”模式,改为“弹性预算”。原本是每月投资5000元,现在每季调整一次,动态调整配比。
这时他想起太太常念的《心经》:“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真正的理财,是接受人生的不确定,然后准备好接招。他开始把“人生波动”视为一种正常,而不是错误。他告诉自己:“不是我失败,而是这是旅程的一部分。”
理财最难是放下比较
在一场同学聚会中,旧同事谈起“全款买房”、“一年两次海外旅行”,得四分安静地听着。他也曾努力过往上爬,但现在,他更想回家陪太太做晨运和晚饭后散散步。
有朋友笑他:“你这么会规划,怎么还住老房子?”
他没说什么,只是心里微笑。他知道,有些人用房子比人生,有些人用人生换房子。而他,用选择来定义自由。他明白,财富不是表现自己,而是成就所爱之人。
有一天,儿子问他:“爸爸,你以前很忙,那你喜欢现在的你,还是以前的你?”
得四分想了想:“以前的我,喜欢赢。现在的我,喜欢陪你。”
那晚,他没有翻手机看投资报表,也没有股市走势,只是陪孩子读书。窗外下着雨,屋里很安静。
他想起一位经济学家说过:
“财富的终极价值,在于它是否支持你过你最珍惜的生活。”——Clayton Christensen《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他终于懂了。
财富尽头是回到心的起点
得四分不再追求“提早退休”,而是追求“有选择权”的人生。他不再让理财计划困住自己,而是让它成为人生的护城河。虽然得四分现在不能确定到底现在选择是否正确,但是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坚持己见走下去。
他能坚持做下去,就是相信世间人与事十之八九不尽如人意,但求无过于心吧!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门关》
钱不重要吗?当然重要。但如果你连今天的自己都不喜欢和充满怀疑,那存多少钱,也只是延迟不快乐而已。
所以,真正的理财,从“心”出发和理解自己要些什么就能无言无悔地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