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势先机】会选股还能解决家务问题?/慧眼识股

农历新年前,家里那位决定来一场大扫除(我当时心想其实这个不是平时就该做的吗?)。
面对满屋子的杂物,她一脸茫然地叹了口气:“怎么收拾都感觉永远整理不完!”
我随口回了一句:“先把没用的东西丢了,再收拾不就好了吗?”
她突然停下手中的活儿,盯着我看了几秒,然后惊讶地说道:“你怎么那么聪明!”
她的反应让我哭笑不得,毕竟在家务这件事上,我向来是个门外汉,能获得一句夸奖实属难得。
但细细一想,我之所以能给出这样的建议,完全是因为——选股和整理房间的逻辑其实是一样的。
先把“垃圾”丢掉
在股市里,如果你一开始就试图分析每一只股票,那绝对会累到怀疑人生。合理的第一步,是先排除掉明显不符合条件的股票。
就像整理房间时,你不会一上来就想着该怎么摆放东西,而是先把过期的杂志、坏掉的电器、再也不会穿的旧衣服统统丢掉。
筛选顺序决定效率
同样,选股时也要先剔除那些“垃圾股”,比如连续亏损的公司、成交量极低的“僵尸股”,或者行业前景暗淡、被科技淘汰的公司。这样一来,剩下的选择才会更容易处理。
选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筛选的过程。要提高效率,就得把最简单、最省时的筛选工作放在前面。整理房间时,先把垃圾扔掉,再按类别整理,最后才决定摆放的位置。
同样的,选股时可以先用财务指标筛选出基本面健康的公司,然后利用技术分析观察股价走势,最后再深入研究公司的商业模式和行业前景。
善用科技选股变简单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很多人选股时,常常一头扎进财报研究,却忽略了最基础的过滤步骤,导致花费大量时间在本就不值得投资的公司上。
而如果能像整理房间一样,按照步骤筛选,就能大大提高效率,把精力集中在真正有潜力的股票上。
如果每次整理房间都要亲自动手,不免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很多人会用扫地机器人、收纳盒等工具来提高效率。同样的,如果每次选股都要重复相同的步骤,那为何不把这套流程交给科技来完成呢?
量化交易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它能根据设定好的规则,在几秒钟内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股票,省去大量的人工分析时间。而且,电脑不会像人类一样受情绪影响,不会因为“感觉这只股不错”就盲目下注,也不会因为一时冲动而追高买入。
高效投资理性筛选
这样一来,投资者就能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比如优化策略、学习新知识,甚至是享受生活。
毕竟,赚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无论是选股还是整理房间,最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逻辑和流程。那些习惯随手乱放东西的人,往往家里一团乱,而那些没有选股标准的投资者,则很容易陷入盲目操作的困境。
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筛选方法,并严格执行,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整理房间的最终目标,是让空间变得整洁舒适。而选股的最终目标,是找到值得长期持有、能够带来稳定回报的股票。
当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会发现,这两者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视频推荐 :
【股势先机】安华会晤赵长鹏—— 区块链路线图的信号与争议/陈进融

4月22日,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吉隆坡会见了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币安创始人赵长鹏,这次官方会晤,迅速成为财经与政治领域的焦点,引发了广泛讨论与两极反应。
一方面,这是安华首次以国家领导人身分,与区块链领域具争议性的企业领袖直接对话,释放出支持区块链创新的积极信号;另一方面,也有声音质疑政府是否忽视了赵长鹏过去的法律纠纷与币安在本地监管上的灰色记录。
近年来,大马在数字经济转型上持续发力。《大马数字经济蓝图》(MyDIGITAL)明确指出,要在2030年前将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提升至25.5%。在这一宏伟目标下,区块链、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新兴科技被纳入国家重点扶持领域。
币安作为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之一,在区块链基础设施、教育、DeFi、稳定币等方面有深厚布局。赵长鹏也曾公开表示,希望推动币安在东南亚的技术与投资拓展。
此次赵长鹏主动拜访安华,是在他于2024年底在美国被判刑四个月并出狱后,首度与外国家领导人正式互动。
据首相署官方新闻稿指出,双方围绕“马来西亚成为区块链与代币化金融中心的路径”展开深入讨论,赵长鹏也承诺愿意通过技术、人才与投资,协助马来西亚打造“区域数字枢纽”。

安华(右)与赵长鹏(左二)探讨大马在数字资产及区块链领域的发展潜力。
平衡领导创新与监管
在会后声明中,安华表达了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积极态度,认为“政府领导在推动区块链采用方面至关重要”,并强调“数字化与金融工具代币化”是国家经济未来增长的新引擎。
安华特别指出,他将继续与国家银行、证券监督委员会及通讯与数字部协商,制定适用于加密领域的“负责任创新”框架。他提倡的关键词并非“自由化”,而是“包容性监管”,意味着不会为放任风险而牺牲制度完整。
这样的措辞明显有别于早期的强监管立场,也反映出大马政府开始探索“以开放换活力”的监管模式,在不动摇金融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区块链技术发展创造生存空间。
技术潜力与道德风险拉锯
尽管官方发言着重强调技术与国家竞争力,但社交媒体与主流媒体评论却显得分化。
正面观点:
●机会窗口论:部分业界专家指出,在币安与赵长鹏尚未在欧美重建信任的时机,大马提前与他对话,有助于吸引其在亚洲设立区域技术总部、大学合作、孵化基金等布局。
●突破监管僵局:会面代表政府愿意重新评估过时或滞后的监管机制,避免优秀项目外逃至新加坡或迪拜。
质疑声音:
●合规失误隐忧:赵长鹏因币安涉嫌违反美国《银行保密法》和未能建立有效反洗钱系统而被起诉并认罪。公众质疑:“我们是否在对一个刚坐完牢的人释放国家层级的信任?”
●证监会禁令的反讽:证监会早在2021年已禁止币安在马运营,该禁令至今仍未解除。安华此举是否等于“越过监管部门”?引发政府协调一致性的质疑。
币安在大马的前世今生
币安于2020年曾大力拓展马来西亚市场,并于槟城、吉隆坡等地推出教育合作计划与慈善活动。
但因平台未取得证监会发出的“数字资产交易运营许可”(RMO-DAX),于2021年被勒令停止所有本地运营。
2022年,币安宣布与本地企业MX Global达成战略合作,以间接持股方式重新进入市场,但运作始终低调。
2024年后,由于赵长鹏在美法律问题频发,币安在东南亚市场逐渐退居二线。
本次会晤,或可理解为币安试图借马来西亚政策窗口期重回主流。
监管重塑与国际定位
这次会晤释放出一个信号:大马正尝试在全球Web3格局中,争取“中立性+技术驱动”的战略空间。对比:
●新加坡:强调严监管,已允许少数牌照交易所运营,但发展较缓。
●阿联酋:建立VARA(虚拟资产监管局),大力引导Web3企业迁入。
●美国:监管政策混乱,SEC与CFTC归类争议未解决,部分企业选择“出海”。
马来西亚若能制定出更灵活、清晰的监管框架(如监管沙盒、稳定币指引、Token分类标准),有望在“制度包容性+地理优势”双重驱动下成为区域中心。
此外,赵长鹏本人与币安掌握的全球加密基础设施资源,包括钱包、区块链节点、链上分析系统、流动性提供商网络等,若得以在马来西亚本地部署,将极大提升该国数字经济的战略纵深。
结语:理性审视机遇与责任
安华与赵长鹏的会晤,是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既可能是一次技术跃进的前奏,也可能是一场舆论风暴的触发器。政府必须在把握区块链发展机遇与坚持制度底线之间,找出平衡点。
真正的关键不在于赵长鹏的过去,而在于马来西亚能否建立一套“信任机制”与“技术监管能力”,将资本、技术、规则三者融合,真正服务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白热化的2025年,这场会晤只是序幕,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接下来的布局与制度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