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外资撤离——熊市中的投资策略/傅宣

近期,马来西亚股市(马股)持续下跌,主要原因是外资不断大规模卖出股票,导致市场流动性下降。本地机构和散户虽然试图承接抛售的股票,但由于市场结构不同,外资的撤离带来了深远影响。

在熊市环境下,投资者需要调整策略,以避免落入市场陷阱。本文将分析外资撤离对马股的影响,并探讨适合熊市的投资策略。

股票市场可分为外资、本地机构和散户三类投资者。股市是零和游戏,每笔卖单必须有买单承接。当外资大量卖出时,本地机构和散户必须接手,否则股价下跌难以避免。

不同于本地机构和散户仅能在马股和现金之间选择,外资的投资范围更广,可转向全球市场。因此,外资的撤离往往是长期的,而本地机构和散户的买卖更具短期性。当外资不断撤资时,马股流动性下降,市场承接力不足,股价自然下跌。

若将股市比喻为蓄水池,原本三根水管(外资、本地机构、散户)同时注资,如今外资变成“抽水机”,不断抽走池中资金,而本地机构和散户无力填补缺口,导致市场流动性降低。

熊市中的市场陷阱

在外资撤离、市场流动性下降的情况下,散户投资者需要特别小心,因为股市短期内是一个零和游戏,本地机构无法再从外资手中赚取利润,就可能转向散户获取收益。

本地机构不仅可以通过低买高卖获利,还可以通过卖空(先高价卖出,再低价买回)来赚钱,而散户往往容易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这种情况下,市场会出现许多反常现象。例如,一家公司公布了良好的财务业绩,股价却大幅下跌;公司发布了利好消息,股价却不涨反跌。这些现象看似不合逻辑,但背后却隐藏着大户(本地机构)的策略。

通常,当散户看到利好消息时,会认为股价会上涨,于是纷纷买入。然而,大户往往会提前布局,通过做空(高价卖出)股票来制造下跌趋势。

当散户买入后,大户趁机抛售股票,压低股价,进一步引发散户恐慌性抛售,最终导致股价大跌。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散户仅凭常规逻辑进行交易,很容易陷入大户设下的陷阱,遭受重大损失。

两种投资策略

面对熊市行情,投资者可选择两种策略:

1.长期投资,等待牛市回归

在熊市中,许多优质股票价格被低估。对于具备长期投资视野的投资者,可以逢低布局,耐心等待牛市回归。但长期投资需谨慎选股,关注公司基本面,如财务状况、行业前景等,并具备足够耐心,避免因短期波动而恐慌性卖出。

2. 先止损,持现金等待机会

若无法承受市场波动,持有现金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熊市中,市场情绪低迷,贸然入市可能遭受更大损失。不如先止损离场,观察市场动向,待外资回流、经济数据好转等信号出现后,再择机进场。

结论:保持耐心和纪律

外资撤离导致马股流动性下降,股价承压。在此环境下,散户需避免落入市场陷阱,调整交易策略。无论选择长期持有优质股票,还是先止损等待机会,关键是保持理性,避免冲动交易。

只有掌握正确策略,并保持耐心和纪律,才能在市场波动中稳健前行。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关税博弈下的加密新格局/陈进融

2025年4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全球进口商品全面加征高额关税,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比特币作为一种新兴的风险资产,在短短几日内自8万美元高位,跌至7万1800美元以下,成为政策冲击下的“第一波受害者”。

这次市场反应再次证明,比特币已经无法独立于宏观政策环境之外运作。

本文将深入解析本轮比特币下跌背后的逻辑,并进一步探讨比特币在新政策环境下,如何从困境中孕育机会,重新定位其战略角色。

高关税扰乱全球经济

2025年4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全球进口商品普遍加征关税,平均税率高达25%至104%,涵盖电子、汽车、农业、能源等关键领域。尽管未针对单一国家,但其全球适用性,使得贸易摩擦迅速全球化。

此举立刻引发市场避险情绪飙升,美国三大股指集体下跌,欧洲与亚洲市场亦同步走弱。投资者担忧全球供应链被迫重组,企业成本激增、消费能力下滑,未来企业盈利和就业市场将承压。

比特币市场反应负面

比特币在政策消息公布后立即回调,自8万400美元下挫至7万1800美元,跌幅超过10%,创下2025年以来最大单周跌幅。交易所数据显示,72小时内清算总金额突破18亿美元,超28万人爆仓,显示比特币市场对宏观风险仍高度敏感。

不仅如此,以太坊、Solana、Avalanche等主流币种也同步回调,说明此次调整并非技术面因素主导,而是由宏观政策驱动的集体性波动。

在政策不确定性与全球性成本上升预期叠加下,机构投资者往往首先削减高波动性资产的仓位,以回避系统性风险。比特币尽管去中心化、不依赖国家主权,但在市场结构中仍被归类为高波动、高风险资产。

因此,当全球性避险情绪加剧时,比特币与科技股一样,往往成为首批被抛售的对象。

面对关税可能引发的经济波动,机构往往需要释放现金流,以调配至更具确定性的市场或应对潜在亏损。

链上数据显示,多家持仓巨大的BTC钱包发生转账,可能与基金调仓有关。而稳定币市场的流动性也出现一定程度的紧缩,说明市场确实在做资金回流操作。

美联储或重回升息?

高关税往往推高进口物价,加剧通胀风险。在美联储仍未完全结束紧缩周期的当下,市场担忧本应在2025年中开始的降息路径将延后,甚至出现“重新加息”的可能。

由于比特币的涨跌高度依赖全球流动性环境,一旦降息预期被打破,其估值逻辑也将受到直接冲击。

虽然此次回调反映出比特币市场的脆弱性,但在特朗普政府推动加密友好政策的大背景下,比特币也正在被重新赋予制度性意义。

2025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将比特币、以太坊等五种主流加密资产纳入“美国数字资产储备体系”。这是历史上首次有发达国家将比特币作为战略资产公开列入国家账本,意味着:

●政府将持有部分比特币作为对冲法币通胀的工具。

●比特币将与黄金、美国国债共同成为国家资产分散配置的一环。

●美联储可能将部分比特币纳入金融稳定机制中。

这不仅提升了比特币的制度合法性,也为其未来被广泛持有和应用奠定了政策基础。

推进立法明确监管边界

特朗普政府还积极推动《数字资产监管法案》,其核心为统一监管机构对比特币的分类,厘清证券与商品界限,为交易所、钱包、矿业提供清晰的合规框架。

如果该法案顺利通过,美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拥有完备比特币监管架构的国家,这对比特币市场的中长期稳定具有决定性作用。

随着由政府背书的USD1稳定币计划推出,美元正在链上重建其流通体系。比特币作为价值锚点,未来可与稳定币配合实现“链上结算+价值储备”的功能组合,在国际清算、商品支付、链上储值等领域全面替代现有机制。

结语: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本轮比特币因美国关税政策而快速下跌,凸显其对宏观政策环境的强烈敏感性。

然而,当我们放眼更长周期时不难发现,比特币不再只是一个“波动的投机品”,而是在新政策环境中被制度重新定义、被国家重新接纳、被全球金融重新赋值的资产。

在不确定性中孕育价值,在政策风暴中站稳身分。比特币,或许正从市场的边缘资产,迈入全球新金融秩序的核心之一。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