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10%预扣税:产托隐形杀手/香清发

很多人以为投资产业信托(REIT)就能轻松获得表面股息率所显示的回报,被看似诱人的股息率吸引。

然而,真相往往比表面看到的要复杂得多。殊不知,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杀手 —— 10%的预扣税。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REIT的股息率、税务问题,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你的投资回报。

股息率的误解

你在投资平台上看到产托的股息率,常常只是表面现象。以双威产托(SUNREIT)为例,它的股息显示为9.3仙,而当前股价是1.78令吉,这样算下来股息率是5.22%。听起来很不错,对吧?但这个数字并没有考虑到10%的预扣税 (Withholding Tax)。

具体来说,双威产托在2023财年第一期派发的4.62仙股息中,有3.44仙需要缴税,只有1.18仙是免税的。在第二期的4.68仙股息中,全部都得交税。

这样一来,原本的9.3仙股息,实际到手的只有8.49仙。换句话说,真实的股息率变成了4.77%,比最初的5.22%,少了45个基点。

为什么会有预扣税?

产托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物业的租金,它们也能通过定期存款或出售资产来获利。

根据马来西亚内陆税收局的相关规定,只要上市的产托将至少90%的收入分配给投资者,那么就可以享受税务豁免;否则,公司必须缴纳24%的所得税。

注意2%股息税

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者获得的股息需要缴纳10%的预扣税。这些股息在派发到投资者手上之前,会先扣除10%的预扣税。

这也是最终税,所以投资者不需要在个人所得税申报中再次申报。

根据最新的财政预算案,如果你的股息收入超过10万令吉,还会被征收2%的股息税。以双威产托为例,经过调整后,4.77%的股息率会降到4.67%。

虽然很多人觉得仅2%的税率不算高,尤其是对于富人来说,大家普遍认为富人根本不会太在意这些小额税费。

但其实,这并不是单纯的“计较”问题,而是涉及到机会成本。多征收2%的税意味着投资者的实际投资成本增加了,这可能会促使他们考虑将资金转向海外市场,以期获得更高的回报。

结论:清楚税务影响

了解产托的税务结构和股息率对投资者非常重要。

清楚这些税务影响后,你才能更好地评估实际的投资回报,做出明智的决策。

投资时,不仅要关注表面的股息率,还要考虑这些税务因素,才能确保你的投资回报最大化。

 

ADVERTISEMENT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抽不到首发股别沮丧 次新股才是黑马

独家报道:凌侨森

马股近年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红红火火,许多首发股上市后,股价表现迅猛无比,展示了势如破竹的涨势。

在去年1月上市的NationGate控股(NATGATE,0270,创业板),首日就大涨1.64倍,拿下好彩头之余,全年还狂飙300%,成为2023年的新股王,不免让人对首发股的赚钱能力无限向往。

但马股的首发股,很多时候是僧多粥少,很多投资者抽不到,失之交臂。

既然如此,在抽不到新股的情况下,等上市后再来跟进,是否还能搭乘所谓“次新股”的后续威力?在此层面上,投资者应该如何布局?又会有哪些雷区需要避开?

《南洋商报》综合市场人士的看法和资料,与读者一同认识与开拓这个新兴市场概念。

仍能发挥IPO特质
3大条件挖掘次新股

“次新股”这个词,相信对大部分读者来说,听起来相对陌生。但随着近年大马首次公开募股(IPO)活动日益增多,这一领域正逐渐引起一些投资者的关注。

新股,指的是刚刚完成上市的公司,而次新股即指新股上市后一段时间的公司;它虽不再称作新股,但仍在众多马股之中,属于较新的上市公司,因而统称为次新股。换句话说,次新股就是指刚完成上市不久的新公司,它们相比那些在市场交易许久的股票来说,依旧保有着“新股”的特质,所以被称为次新股。

据《南洋商报》统计,马股在2022和2023年,便迎来61只首发股,而截至今年11月8日,马股的首发股数量就有40只,上市的热度逐年增强。

马股首发股市场如雨后春笋般活络,一定程度上要归功大马交易所(BURSA,1818,主板金融股),因它从今年3月起,加速了主板和创业板的IPO申请程序。

马股首发股百花齐放,也就意味着加入次新股行列的公司数量,也会相应增加。

须分析个股优劣势

松大资本首席导师陈剑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分享了其对“次新股”的见解,并列出三项先决条件供参考。

·第一:上市时间

一般上,新股挂牌上市后不超过3年,可定义成次新股,因为期间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处于最干净和健康的状态。

·第二:跌破IPO发售价

当公司现有股价低于首发价时,说明券商此前的宣传效应已逐渐消退,公司的估值回归理性,是公司真正的价值水平浮现的时刻。

·第三:公司盈利能否增长或创新高

上市后,能否维持盈利增长或是每况愈下,都是需要特别留意的关键指标,因为这直接预示了公司业务前景。

陈剑也补充,此3大先决条件并非投资次新股的必然要求,而是仅供参考,建议执行任何投资决策前,必须学习分析个股的优劣势,才能更好判断是否适合投资。

不过,综合上述3项条件,陈剑进一步探讨次新股的投资策略。

次新股的范围期限定为3年,是因为公司通常会把部分集资所得,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从而大幅度降低负债率。

“在这一阶段,公司一般处于净现金状态,资产负债表就相应健康和透明。”

当与第二条件结合起来时,投资者就更容易估算公司的账面价值(Book Value)。

“股价跌得越深,投资者就越容易计算每股现金。当股价与账面价值差距缩减,意味着投资者买入股票的溢价越低,股价就可能具备较高的上涨空间。”

盈利前景成投资关键

至于是否有长远投资价值,则须视第三的先决条件,即盈利前景。

陈剑举例,2022年7月登陆马股的橡胶加工商——盛豐控股(SENFONG,5308,主板工业股),以75仙首发价上市后,股价长期徘徊在70仙至75仙之间。

盛豐单季净利创新高

“然而,盛豐控股今年2月释出业绩显示,公司净利表现明显改善,创下上市以来的单季净利新高,使股价获得动力开始迸发,更在7月攀至52周新高的1.35令吉。”

虽然大多认为橡胶属于夕阳行业的一种,但盛豐控股的加工产品之一是轮胎,而其超过80%的销售供给中国和印度的汽车市场,这两国也是全球范围内庞大的橡胶消费国。

随着公司在两国汽车市场占据有利地位,加上全球电动车普及化的趋势,理应会让盛豐控股从中受惠,因而催化其股价走高。

丰隆投行研究零售研究主管吴俊声补充,盛豐控股在过去30年的盈利稳健,还顺利度过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等危机。

回望2019至2024财年,该公司的盈利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31%,估计接下来(2024至2026财年)的CAGR可达16%。

吴俊声引述管理层的见解说到,无论汽车和物流未来有多发达,载具依旧需要轮胎。

“而且在电动车普及化下,轮胎的销售乐观,因为电动车的轮胎磨损比汽车快20%,整体的更迭速度较快,所以公司未来前景可期。”

个案分析

高球业蓄势待发

纵观马股,国内首家以零售高尔夫器材作核心业务的MST高球集团(MSTGOLF,5316,主板消费股),似乎就很符合以上3项条件。

MST高球集团2023年7月登上马股,过去52周的股价游走在24.5仙至53.5仙之间,长时间比IPO发售价的81仙低。

执行董事兼总执行长黄联业透过电邮回应《南洋商报》询问时表示,当前的股价表现,反映高尔夫市场的疫情后过渡期。

“虽然无法控制股价的波动,但我们将继续执行区域的扩张计划,尤其是印尼、泰国和越南,并巩固马新核心业务,让市场重新认识集团价值。”

畅谈前景时,黄联业就披露:“公司扩张计划的进度都很积极。”

MST高球集团进军印泰越

印尼的高尔夫器材市场反响乐观,该集团已在当地开设4家门店,预计今年10月再开设第5家。

“印尼的高尔夫人口仍在不断增长,是我们的蓝海市场,起了扩张的关键作用。不过,由于集团在当地仍处于初期阶段,目前还难以估算印尼市场为集团带来的具体贡献,但无疑会推动集团的盈利增长。”

同时,MST高球集团也正与海外潜在合作伙伴洽谈,推进泰国和越南的扩展计划,相信很快开办新门店。

至于经济衰退的担忧,会冲击业务吗?

黄联业坦言,虽然高尔夫被认定为非必要产品,市场还很小众,但行业一般不会受经济衰退的严重冲击。

“实际上,在过往的经济衰退中,高尔夫的活动都有增加,特别在疫情爆发初期,现有高尔夫球手频繁打球之余,也有更多新手加入这项运动。”

现在的后疫情时期,虽然高尔夫玩家的活动水平恢复正常,可是新手增长的趋势仍不见消停。

“随着区域高尔夫赛事重办,一定程度上会支撑着集团的业务,顺势带旺高尔夫球、手套和鞋等配件的销售。”

DC医疗举动引负面解读

马股首发市场整体虽好,但当中也有不乏需要投资者特别留意的变故。

若把时间往前推到2023年7月,大马首家上市医美服务供应商——DC医疗(DCHCARE,0283,创业板)的股价表现算得上绚丽,惟后续的“变脸”,却吓坏了不少投资者,股价也陷入低迷。

当时,DC医疗首日以45仙挂收,比25仙的发售价高出80%。

根据招股书,DC医疗的上市集资,主要会用于购买医疗机械和设备等用途;惟不等数月,DC医疗就在11月斥资7000万令吉收购美容医疗公司,当中的1500万令吉会从上市资金中提取。

骤然改变资金用途的行径,似乎引起市场的负面解读,股价也随之步步倾跌,今年2月更跌破首发价水平。

针对此事,陈剑的看法是,DC医疗不按原定计划使用上市所筹集的资金,是股价滑落的成因。

“首先,这牵涉到公司是否买贵或便宜的问题,其次则是会让投资者或机构产生受骗的感觉,毕竟没有按照招股书所拟定的计划,多少会增加市场的惊慌情绪。”

雪上加霜的是,DC医疗在上市后还开始连季亏损,且有亏损恶化和营业额减少的现象。

张资盛:扩张为长期成长垫基石

针对市场负面的解读,DC医疗董事经理张资盛对《南洋商报》表示:“我们理解市场对公司突然改变资金用途而产生的担忧,但我须强调的是,此决策调整是以公司最佳利益为出发点。”

他续说,DC医疗还是会集中在执行西马南部和北部的扩张计划,并且升级现有医疗设备,以求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同时,公司也会扩大现有团队,引进高技能专业人士来提供服务。我们相信,有关决策会成为公司长期成功的基石,并坚信这能为客户和股东带来积极回报。”

回顾去年11月21日,DC医疗宣布斥资7000万令吉收购美容医疗公司——I Bella私人有限公司的20万股或全数股权。

DC医疗将通过现金和发行新股的方式,来筹集收购资金。当中,DC医疗计划以3500万令吉现金支付卖家。

其中的1500万令吉,将从其上市所得资金中获取,此笔资金的原定用途,是作为新医疗器材和设备的购买资金。另外的2000万令吉,则通过内部融资和银行贷款的方式来筹集。

当时,张资盛指出通过结合I Bella公司的专业技术,尤其后者在马来市场拥有强大的市场份额,相信两者能产生协同效应,强化该公司的竞争优势。

万年择股妙招:基本面

Areca资本总执行长黄德明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表示,部署次新股应以基本面分析为重。

他坦言:“虽然马股新秀辈出,但在投资规划方面,依然是离不开基本面分析,尤其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和行业前景。

“一般来说,新股上市后的股价回落,我们都会关注它的走势,但同时也会顾虑公司的业务前景,从而再作下一步规划。”

比如,在2021年12月主板上市的Swift物流(SWIFT,5303,主板交通和物流股),其股价之后便开始走跌,2023年期间普遍在50仙到58仙区间浮动。

“因为物流领域竞争激烈,所以我们没有进一步关注Swift物流的动向。”

除此之外,吴俊声也强调了基本面分析的重要性。

他指出:“要衡量个股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基本面分析虽是基础,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比对估值判断高估与否

吴俊声表示,一般常用的方式是通过比对估值,来判断股票是否被低估还是被高估。

“例如,利用公司的本益比与同行进行比较,当一家公司的本益比低于同行或行业时,代表该股可能被市场低估,反之亦然。

“这是更容易和快速计算的方式,也是投资者和分析员较常用的估值方法。”

所谓的基本面分析,是通过已知的财报数据,评估公司业务前景。

分析招股书及财报

BBBwealth理财师香清发解释道,投资者可以通过招股书,了解新上市的公司情况,再结合已公布的财报加以分析。

“如果公司过去财报的业绩稳定增长、财务状况良好、且具有明确的前景指引,那么选择适当的时机进场,应不会有太大问题。”

“不过,如果招股书中所披露的数据不够充足,那么可能还不适合立即投资,建议股民应先继续观望后续财报,再决定是否有投资价值。”

他补充:“如果仅凭市场情绪带动而贸然入场,此类投机行为所面临的风险可能更高。”

勿因情绪追高

最后,香清发提到,眼看如今首发股市况踊跃,新股上市后很快便可纳入次新股的行列。

“尽管次新股的概念较新颖,但就我所言,它的投资策略离不开基本面分析。”

香清发解释,首发股在上市初期,会因购兴高涨而受到追捧,导致股价迅速攀升,但这种追高的情绪往往很快会降温。

“随着此类股项的追高情绪冷静后,它们的估值将逐渐修正,此时再展开分析和部署入场时机也不迟。”

所以说,投资往往伴随着机会与风险,虽然这些股项可能具有可观的上涨空间,但股民也应了解公司前景后,再谨慎布局。

“因为次新股可能会面临经营状况不稳的风险,导致股价波动剧烈,万一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造假、或业绩表现不善等问题,股价大幅下跌之余,甚至面临停牌。

“尽管此类股项存有一定风险,但从基本面、市场表现等综合分析入手,再从中发现次新股这黑马不是难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