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视频】专家:巧妙掩饰新税种 扩大销售税温水煮青蛙

(吉隆坡19日讯)政府巧妙扩大销售税,疑似通过温水煮青蛙,减轻如过去提及高价值商品税(HVGT)和消费税(GST)等新税种而引发的民众抵抗情绪。

首相兼财政部长拿督斯里安华在昨日提呈2025年预算案时指出,渐进式扩大销售及服务税(SST)征税范围,将从2025年5月1日生效。

其中,对如进口的三文鱼和鳄梨(俗称牛油果)等优质商品,则将被征收销售税,而民众所需的必需品将不被征收。

对此,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财政孔令龙今日出席《南洋商报》的直播节目《钞钱剖析2025预算案》时认为,此次扩大销售税在非必需商品上,政府采取了很巧妙的方式,与高价值商品税(HVGT)有点相似。

“之前也蛮多人提到消费税(GST)的重启,但回看之前,GST的制度比较复杂,还有退税的部分,而SST则是直接扣税了。”

他说,2025年财政预算案是有史以来最高的,规模达4210亿令吉,为此,政府需要增加收入,扩大税收来源是必然的。

“就如上次预算案,我们扩大了服务税范围,如今自然就到了销售税。”

他指出,根据政府的预测,2025年的SST收入将达到460亿令吉,超越之前2017年GST的440亿令吉。

“通过这样纳入SST中,先以小范围来征收税率,之后可能再慢慢改成GST。”

优质商品难定义

不过,孔令龙认为,对于优质商品的定义比较难搞,因为一些商品可能赋予了很多功能。

“就拿黄金来说,有些人是作为投资的工具,有些人则是因为结婚之类的目的所以才购买,而这该如何定义呢?”

另外,他也以汽车为例子,是否算是必需品?还有,电动车价格不便宜,但若要鼓励绿色出行,是否有可能豁免?

对此,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经济系副教授肖赛子认为,这需要由贸消部来研究与筛选,除了生活必需品,还可以考虑到对本地农民的帮助。

她提到,像是一些大量进口的商品,但实际上,本地也有业者生产并可取代进口货。

“像是我们提到芒果时,经常会想到台湾、泰国之类,实际上大马北部也有香甜芒(Harumanis)这种优良品种。”

股息税不影响马股

为了扩大税基,政府在预算案里还建议引入股息税,马六甲证券研究主管刘礼誉认为,这对马股方面,包括首次公开募股(IPO)行情、高股息股项的走势,都不会带来什么影响。

近来大马的IPO市场相当火热,截至9月底,马交所今年共迎来39家新上市公司,早就超月2023全年的32家。

马交所更是设下2025年的IPO公司目标为50家,相比今年计划的42家。

在最新的预算案中,安华宣布自明年起,对10万令吉以上的股息收入,征收2%的税率。

相关税制是概括了上市与非上市公司,但刘礼誉认为,不会打击到公司的IPO计划。

他直言,这2%的税率,目前来看仍是恰如其分,预计不会对高股息股项有什么影响。

“这2%是以超过10万令吉后,剩余的股息开始计算,对于一般股民没什么影响,更多是针对超级富豪(Maha Kaya)。”

“企业社会责任“

这让人不禁想到掌握公司较重份额股权的董事、经营者,是否也在征收范围?这可能需要政府公布更多的细节。

不过,刘礼誉也提出,本地企业可以参考美国企业,通过股份回购的企业活动,就是不再将现金用来派息,而是回购股票借此推高股价。

至于股息税似有“双重征税”之虞,对此,孔令龙坦言,确实让人有这方面的疑惑,但这与我国多年前的股息分配所得税相比实属轻微得多。

他形容,这更像是一种企业社会责任(CSR)的举动。

对于直播内容感兴趣者,可前往《南洋商报》优管频道,搜索:钞钱剖析2025预算案。

反应

 

名家专栏

如何执行股息税?/万年船

说回上期的股息税,自从财政预算案宣布以后,众说云云,大家最感兴趣,也最担忧的是,如何执行?这要等到正式的汇报才可以进一步剖析。

从首相的宣布和进一步的解说,股息税不止针对上市公司,也同时对私人企业有效。这固然堵死了个人设立有限公司来避开股息税的行动,但也让人们好奇政府如何完成整个过程的监控。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可以获得股息110万令吉,那么他须要缴交股息税2万令吉。但是,如果他成立私人控股公司,将所所投资的股票转往公司,结果在公司阶段所接收的110万令吉股息是无须缴税的,因为股息税只限于个人。

问题是这公司如何将股息转发回个人。依照预算案的逻辑,公司的免税盈利(这里指收到所投资的公司的已缴税股息)如果以股息的方式派给股东(即个人),那么这位个人还是要缴股息税,所以,兜兜转转,还是没法子避开。

如何监控?

但是,我们好奇的是税收局如何监控这一个过程。因为在记录上,私人有限公司的税务和股息,不像上市公司那么透明,政府如何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来对应所有私人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间的股息派发?这是发人深思的问题。所以,大家都等着财政部的进一步汇报。

不但如此,股息税到底针对个人收到的全部股息,还是一家家公司的股息分开计算,还是一个谜团。首相是宣布将以所有累积收到的股息为根据。这也引发一个小问题。

投资收息未必赚钱

对于那些长期投资,以收股息为被动收入的投资者来说,他们不一定有一个完整的方法来记录自己一年所收到的股息,如何将所有股息综合起来,计算自己应缴的股息税,这可能是个问题。我们不知道税收局审核时,如何和纳税人对照所得股息,因为连纳税人自己也可能无法完全收集那些大大小小,零碎的股息。

大马交易所有上千家上市公司,万年船认识的一些上了年纪的投资者,就有很多位投资在几百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这些人并不是大富大贵的T10,而是多年累积下来的战绩。

多家公司也不代表他们必定赚钱,多年下来,有些上市公司是亏到破产,有些是涉及假账问题而倒闭,只有一些剩下来的公司才赚钱或定期收股息。

投资股票是亏盈自负,表面风光,内里的一把鼻涕一把泪,不是外人能够了解的。政府如果单从收到庞大股息来认定这人在股市赚大钱,是不正确的。

免责声明

本栏纯属学术上或经验上建议,读者若有兴趣投资,应该自行深入研究或询问股票经纪才决定,盈亏自负。我们鼓励通过正确的投资方式创造财富。作者言论不代表《南洋商报》立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