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视频】逾百万粉丝量KOL齐推广 “股势先机”重磅出击

(吉隆坡26日讯)有大马股神之称的冷眼曾在他的著作中说,在股市里,10个投资者当中90%都亏钱,只有10%的股民赚钱;也因为如此,投资教育极为重要!

彻底贯彻以“商”为先办报方针的《南洋商报》,即将在4月2日起推出新的投资教育专栏“股势先机”,号召了来自本地股市与币圈的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缩写KOL)撰写专栏,透过此单元分享对于股市及虚拟货币投资与未来趋势的见解。

“股势先机”共云集了10组人马,14位写手集合起来的社交平台追随人数超过138万人!

这也《南洋商报》作为百年品牌的传统媒体,首次与本地股市与投资圈内自媒体KOL共同合作的新突破。

《南洋商报》总编辑罗依薇日前在造势活动上指出,引用本报前总编辑冯时能(冷眼)的著作《决战股市终极方案》,点出股市里的7、2、1法则,即10名投资者当中,有7名是亏本的,2名不赚不亏,只有1名赚到钱。

“冷眼前辈在书中也说,赚到钱那10%的股民不需要看他的书,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成功的秘诀,但是这也表示有90%的投资者是非常需要正确的资讯,而且是非常迫切的需要!”

下月2日起刊登

她说,正因如此,《南洋商报》集合了大家的力量,共同去推动投资教育的重要性与醒觉,希望共同打造一个健全的社群,协力推动投资教育,让更多投资者有所启发和收益。”

《南洋商报》在 1923年9月6号于新加坡创刊,第一份报纸的封面即是广告,彻底传达以“商”为先的办报方针。

“股势先机”的第一则专栏文会4月2日起刊登,每逢周二至周六,皆有股市与币圈的KOL分享投资与趋势见解。

专栏个人简介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捞底“捞到半山腰”?/陈泽荃

股市里,“捞底”听起来总是很诱人,毕竟谁不想在最低点买入,等着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赚得盆满钵满呢?

然而,理想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在捞底的路上,等待和煎熬是家常便饭。

更令人焦虑的是,很多投资者发现自己在认为的“底部”买入后,股票继续跌跌不休,最终从捞底变成了“抄在半山腰”。

在股市多年,亲眼见证过一些逆向思考捞底而赚进斗金的投资者,也目睹了捞底到对股市完全绝望失去信心的人。

捞底是一门学问。股市变化无常,充满不确定性。即便有再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也没有人能百分百判断市场的最低点在哪儿。

因此,捞底并不是人人都能驾驭的投资策略,它更适合有资金、有耐心、懂得分析、并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

“底”的不同面貌

在股市中,“底”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每种情况对捞底者的要求也不同:

1. 技术性底部:

通过技术分析寻找支撑点,判断股价可能即将反弹。

2. 价值底部:

另基于基本面分析,寻找被低估的优质公司。

3. 市场底部:

整个市场因为大规模抛售而暴跌时,也有人尝试在整体市场低迷时捞底。但这需要有非常强的逆向思维和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在恐慌氛围中买入非常考验信念。

策略与底气

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往往取决于以下几点:

1. 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

捞底并非赌博,而是科学的决策过程。公司业绩稳健吗?跌势是因为行业周期性问题,还是公司监管出了问题?未来几年,公司所在行业的前景如何?如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贸然捞底只会增加风险。

2. 资金管理和分批建仓:

股市中,分批投入是控制风险的基本手段。一次性“全押”(all in)不仅心理压力大,还容易因为时机错误而错失修正的机会。

此外,捞底时还需要明确计划:这次出手是为了短期反弹还是长期持有?在达到目标时,能否果断卖出?

3. 情绪管理:

“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当股价下跌时,听到市场的“便宜”论调,很多人会因为害怕错失机会而冲动买入。

但理性的投资者会冷静分析:当前价位是否真的合理?公司未来是否有回升的潜力?

4. 明确目标风险承受能力:

捞底之前要问自己:如果股价继续下跌,我能承受多大的亏损?如果市场反转,我的收益预期是多少?

这种自问能帮助投资者保持清醒,避免在情绪中迷失方向。

5. 注重现金流管理:

在股市动荡时,留有足够的现金是一种保障。一旦捞底失败,投资者仍然有资金应对突发情况或等待下一个机会。

挑战自我认知

捞底不容易,它不仅是一种投资技巧,更是一种对市场和自我认知的挑战。它考验投资者的判断力、耐心和执行力。在捞底成功时,我们能感受到智慧与勇气的回报;而在失败时,也能学会在市场中谦逊和反思。

愿每一次出手,你捞到的都是金子,而不是沙子。毕竟,股市的机会无处不在,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以智慧和冷静的心态抓住它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