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2024年马中华彰品牌奖】iMe娱乐标杆 亚洲演唱会教父

在如今发展蓬勃的音乐市场中,演唱会不仅是歌手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更是一次难忘的文化盛宴。而这场盛宴得以展现,少不了背后的演唱会策划单位,通过精心和无缝地执行,让每一场演唱会都是一场完美的演出。在市场将近20年发展岁月,就因培育亚洲演唱会文化而备受认可,同时更是中国连续多年位列顶级演唱会主办方的iMe娱乐集团所举办的演唱会遍布多个国家的城市,涉及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

作为iMe娱乐集团掌舵人周嘉海由始至终都没想过自己会从事演唱会策划,然而却在一个机缘巧合下而开启了自己的演唱会策划王国。

当初并没有特别想要加入演唱会策划这个行业,但却因为无心插柳,周嘉海在中学毕业后踏入社会,在翻阅报章寻找工作时刚巧一家演唱会策划公司聘人,因此应征后就正式踏入行业,成就了自己的事业版图,还获得韩国媒体封为“韩国明星进军亚洲的桥梁”的美誉。

懵懵懂懂踏入行业

周嘉海可说是懵懵懂懂地踏入演艺策划行业,至今在领域已有逾30年经验,早已与这个行业融为一体,无法割舍。

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周嘉海对于能每天面对不同的人事物、到不同的国家,甚至每天需要应对各种不同的挑战,但是这对他而言,确实是本身喜欢的一种生活模式。

尽管年纪轻轻就成功的周嘉海,回看30年来的打拼,仅云谈风轻地说一句:“自己出来的早”。

但回望一路走来,在正式成立iMe娱乐集团前,他离开了某知名演唱会策划公司后,成立自家公司,却以失败收场,还亏了一大笔钱,心酸不在话下。

但也是这一次的失败,促使他想要出国创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他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坚毅不屈心态,放弃大马所拥有的一切,只身一人到中国发展。

抱着一试的决心

周嘉海说,经历了失败后也没想太多,只认为中国那么庞大的市场肯定会有更大的机会,所以就抱着尝试的心态寻找机会。

当时候的他也只不过是名30出头的小伙子,而且在踏入中国创业前也仅仅是以游客的身分入境过一次,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他有着一股初生之犊不怕虎,抱着一试的决心。

他简单地一句: “我想要成功”,却带出其强大的毅力。由此,即使没有人脉和资源,依然凭着一股刚毅向上的心态,在中国编写了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中国创业挑战大

初到中国的首数年,周嘉海没法子挤入演唱会策划的圈子,因此只能先从熟悉市场开始,逐步摸索不停地积攒人脉,积累资源。

他坦言,到中国创业挑战非常大,在了解中国演唱会市场上就耗费了很长时间,其二便是申请程序上也是一个繁琐的环节。

在数年的默默耕耘下,他了解到中国和大马举办演唱会的模式有着天壤之别,在中国需要向包括公安、文化等很多政府部门申请批文,获批后才能开始筹备。

俗话说得好,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在2000年时,中国盛行网络歌曲,因此周嘉海就先以网络歌手演唱会为起点,接着根据市场需求举办拼盘演唱会,之后逐步接触到演艺人群和同业等资源,而正式踏入演唱会策划的领域,后来更承办个人演唱会,带领着iMe娱乐集团发展直至现在。

中国回马设分行

在中国稳步发展后,周嘉海便将目光投放在海外市场,而第一站选择回到自己的故乡——马来西亚设立分公司,那年是2013年。

重回当初自己事业的起点,回望曾经的艰辛。周嘉海坦言,辛酸肯定有,尽管到目前为止依然还是有许多挑战需要面对,更别说早前时候了。

自2013年开始,iMe娱乐集团几乎每一年都不断开发海外市场,而每到一个新市场就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都要从零开始,从无到有的过程耗时长且需要大量的精力,极具艰难。

周嘉海说,开发新市场前,都会委派资深员工与当地团队合作,直至市场开发趋向稳定后,就由当地团队全面负责管理。此外,每一个新市场,集团都需要了解该国的地理与文化,着实不易。

另一个挑战便是各国演唱会官方审批程序,不同国家程序不一样,就如中国和越南,两国都需要在所有的相关审批获批后,才可以开始筹备演唱会;但在大马、泰国及新加坡就较为灵活些,基本上可以将一个大方向定下来后,边申请边筹备。

3个月开23场演唱会

2015年,韩流团体BIGBANG在中国,3个月内(严谨而言是一个半月)开办了23场规模如体育场的演唱会,也相等于一个星期就在2至3个城市开办;这是中国前所未有,在短时间内举办多场大型韩流演唱会。

而这也奠定了iMe娱乐集团在中国带起韩流的第一地位。目前,这个演唱会纪录在中国还是无法被其他韩流明星打破。

另一难忘经历便是去年在越南举办的BLACKPINK演唱会,因为一个地图失误而差点导致这场演唱会“夭折”,为了不让心血白费,同时也不想粉丝失望,公司团队积极与相关政府单位解释,只想带顶级演唱会到越南,为当地提供娱乐活动的同时也带动周边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公司没有任何政治动机或议程。

在不懈努力下,最终在开演前数天拿到了批文。

iMe娱乐集团始终秉持着只想将最好的演艺娱乐活动带到各个国家角落,而这也成为集团持续前进的推动力。

优秀团队开辟江山

目前,iMe娱乐集团已在12个主要娱乐市场拥有据点,大部分市场已经发展成熟,唯有越南还需要投放更多资源。

周嘉海指出,当初开拓海外市场是没有特定的部署,而是按部就班地将应该开拓的亚洲国家及地区的市场所产生的趋势与发展,根据集团自身的能力一一开发。

周嘉海感恩能有一群优秀的团队与他一起开辟江山,令iMe娱乐集团拥有今日的发展规模。

全面投入韩流市场

高瞻远瞩的周嘉海在2010年便大刀阔斧地做出改变,制定公司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将全面投入韩国流行音乐(KPop;简称韩流),并将其他业务暂停,凸显了他的破釜沉舟,致力带领公司迈向高峰的坚定。

做出决定后,他踏上人生第一次到韩国的旅途,在不断地与当地经纪公司联系和拜访,最终成功获得一个小项目,最后更成为韩国经纪公司在开放大型演唱会招标上的重要一员。

对于被韩国媒体封上“韩国明星进军亚洲的桥梁”美誉,周嘉海谦虚地指出,这有点抬举iMe了,其实只是有幸能在很早期就与韩流一同发展,并在每年持续举办,甚至将韩流带到韩国以外的多个国家及地区。

但不得不说,韩流演唱会贡献了公司的收入总来源70%。

曾经举办数千场演唱会,但论记忆深刻的依然是韩流演唱会,并创下纪录。

看演出成消费习惯

演唱会虽然只是娱乐产业链里面的其中一环,但却都非常需要且重要的环节。据官方统计,亚洲有近3000家演唱会策划公司,但是真正做得有规模的,周嘉海觉得也就数百家。

演唱会策划虽然入门虽低,但要做好做强做大,是非常困难,而且不是一般的困难。

他说,演唱会是一个很注重现金流的行业,所以不是很多人能够把它做好,更别说把它做大,而我比较幸运,有个很好的团队。

对于大马演唱会市场,他就认为会是越来越好,特别是疫情前后的演唱会消费能力和趋势有很大的差别。

尽管有很多人在谈论或许是疫情后的一场报复性消费。但周嘉海认为,或许是有一部分的人是抱着这样的心态,但从更大层面来看,是市场一个逐渐转变而造成的消费习惯。

“所以个人认为,会越来越好,愿意花钱,愿意去看演唱会的概念比例会越来越大。”

配套设施越来越好

他分享早年离开大马到中国发展的原因之一,便是当年大马在演唱会的消费习惯尚未养成,然而如今相比30年前,消费形态和习惯已大有转变,大马消费人更舍得和愿意花费在演唱会上。

他也提到,大马只有3000多万人口,而且还分布东西马,所以在人口方面没有优势,但是只要消费习惯比例越来越大,那么演唱会发展就会趋向更为平稳。

他说,大马演唱会市场还需要一点时间,毕竟是发展中国家,未来会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但是以目前的走势来看,是越来越好,越来越稳,特别是在配套设施方面,也越来越好。

5年兴建演唱会场地

抱着远大的目标,致力打造亚洲最大的演艺公司,iMe娱乐集团凭借专业的服务和经验丰富的优秀团队,将目标达成。

此外,随着iMe娱乐集团的努力,带起了一股亚洲演唱会文化,为亚洲每一个国家及地区不同的人种举办韩流演唱会,满足粉丝在精神层面的期待。

展望未来,iMe娱乐集团除了继续深耕现有的娱乐市场版图外,也会更进一步扩大场地管理业务,在公司主要娱乐市场兴建演唱会场地。

周嘉海披露,公司制定了5年计划,目标是在公司所在的据点建有自家场地,除了自家使用外,也开放租赁,让行业有更多的举办地点选择。

今年已完成并开幕的场地落在泰国。

他坦言,演唱会行业中,艺人歌手很重要,但场地亦然。但前者无法掌控,那么就从场地着手,周嘉海引以为豪的是,公司团队的向心力和融洽,就是要维护公司品牌和形象。

反应

 

财经新闻

【2024年马中华彰品牌奖】服饰连锁 崛起之道

亲民服饰

在马来西亚服装零售市场,Pusat Pakaian Hari-Hari 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品牌,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战略性扩展迅速崛起。凭借价格亲民、款式多样的商品和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Hari-Hari 已深深植根于马来西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其业务成功不仅体现了公司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把握,还展现了其在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及市场拓展上的独特优势。

Pusat Pakaian Hari-Hari 的服装业务多元化,涵盖男装、女装、童装、内衣裤 、校服、校鞋、袜、书包包和其他纺织品如地垫、毛巾等多类产品。正如 Pusat Pakaian Hari-Hari 董事张国兴所言:“我们始终坚守着高性价比和创新发展的核心理念,以此迎接不断变化的市场挑战。”

品牌建立与发展

Pusat Pakaian Hari-Hari 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从一家小型零售店逐步发展而来的。品牌最初于1990年在吉隆坡茨厂街开设,正是在这个著名的旅游和购物区,Hari-Hari 开始了它的零售之旅。

凭借物美价廉的服饰,Hari-Hari 很快赢得了顾客的青睐。早期采用的薄利多销策略,不仅使其迅速积累了大量忠实客户,还为后来的扩展奠定了基础。

在1996年,Pusat Pakaian Hari-Hari 正式注册为 Pusat Pakaian Hari-Hari Sdn Bhd,标志着公司从家族经营向品牌化、专业化运营转型。这一转变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是公司推出了代表品牌的紫色徽标,并采用连锁经营模式,迅速扩展到吉隆坡以外的市场。

随着品牌逐步形成,Hari-Hari 的业务规模和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张国兴表示,品牌化战略是公司扩展的关键一步,它不仅提高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知名度,也增强了顾客的信任度。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通过品牌建设,Hari-Hari 成功构建了与众不同的市场定位。

校服产品战略突破

Pusat Pakaian Hari-Hari 在马来西亚市场上的一大成功要素,正是其对校服产品市场的精准切入。在校服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Hari-Hari 意识到这一细分市场的潜力,迅速推出了物美价廉的校服系列。这一战略决策不仅帮助公司大大增加了市场份额,也为公司打下了稳固的品牌基础。

张国兴指出,校服市场的成功切入,使得公司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了“优质且实惠”的品牌形象。特别是在马来西亚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不同族群对校服的需求各异,而 Hari-Hari 能够通过精准的市场调研,提供符合不同族群需求的产品。

这一战略不仅增强了公司在校服市场的竞争力,还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忠诚度。

在校服产品取得成功后,Hari-Hari 开始不断扩展多元化产品线,并涵盖了书包、校鞋袜、文具等等。通过不断拓展产品线,Hari-Hari 确保了在不同季节、不同消费场景下,始终能够为顾客提供所需的商品。

本地化服务完美融合

Hari-Hari 的采购团队一直积极密切关注国际趋势变化,开拓供应商资源。

近几年来,东盟国家经济崛起,这些国家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供应机遇。除了本地和中国,Hari-Hari 也也根据全球市场的趋势变化调整采购策略来寻找消费当下所需,更有效的提高商品的性价比,因而增强公司在上的竞争力。这不仅提高了商品的性价比,还增强了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然而,国际化采购并不意味着忽视本地市场。Hari-Hari 始终将本地化服务作为其运营战略的核心。

张国兴也表示,公司的采购团队亲自与国内外的供应商和物流服务伙伴商讨合作细节,处理物流仓储、视察制造商的生产线、了解产品的设计和材料。这种根据国际趋势变化调整采购策略与本地化服务的有机结合,使得 Hari-Hari 能够确保产品的品质、物流服务和库存管理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并且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维持价格优势。

数字化转型与未来战略

全球冠病疫情爆发后,零售行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Pusat Pakaian Hari-Hari 在疫情期间展现出了卓越的应对能力。在门店关闭和消费者流量骤减的情况下,公司积极推动线上销售,并推出一系列防疫措施,确保员工和顾客的安全。

张国兴表示,疫情期间的挑战不仅是财务上的压力,更是对公司供应链和业务模式的一次严峻考验。为应对这一局面,公司迅速调整了其库存和采购计划,确保在门店重新开放时,能够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公司在疫情期间加大了对员工的支持力度,为因门店关闭而失去收入的员工提供支薪援助,并通过线上销售渠道帮助员工赚取佣金。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Hari-Hari 迅速恢复了正常运营,并在2021年按计划开设了8家新店。

他强调,公司在疫情期间的韧性和快速恢复能力,不仅帮助 Hari-Hari 顺利渡过难关,还为未来的进一步扩展奠定了基础。

展望未来,Pusat Pakaian Hari-Hari 的数字化转型将是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公司计划通过线上平台进一步扩大其市场覆盖面。

降低采购成本

供应链管理在零售行业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大规模经营的背景下。

Pusat Pakaian Hari-Hari 在发展初期,便意识到高效的供应链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通过与国内外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Hari-Hari 成功降低了采购成本,并确保了商品的多样性和及时供应。尤其在校服产品线推出之后,公司进一步优化了其供应链结构,确保各地门店能够及时获得库存,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

张国兴特别指出,公司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不仅体现在成本控制上,还体现在对市场趋势的快速反应。公司通过精细化的库存管理系统,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并根据季节性变化和销售数据调整采购策略。这种高度灵活的运营模式,使得 Hari-Hari 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成本优势,同时为顾客提供丰富多样的商品选择。

此外,Hari-Hari 在2001年购置了位于 Jalan Sungai Besi 的5层大楼,作为公司总部和主要仓储中心。这一举措使得公司能够更好地控制其物流和库存,显著提高了运营效率。

随后,在2009年,公司又购置了位于无拉港工业区的土地,建立了全新的仓储中心和办公大楼,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能力。

战胜全球经济危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许多零售企业陷入困境,Pusat Pakaian Hari-Hari 却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韧性。在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的情况下,Hari-Hari 坚持其薄利多销的策略,进一步巩固了原有的市场份额。

他指出,虽然经济危机对整个零售行业造成了冲击,但 Hari-Hari 通过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保持了稳定的销售收入。特别是在危机期间,公司更加注重与供应商的合作,通过谈判降低采购成本,并将这一成本优势传递给消费者。这种策略不仅帮助公司避免了经济动荡,安然度过全球金融危机的时期,还为其在危机后实现更大规模的扩展奠定了基础。Hari-Hari 继而迅速扩展了其门店数量,继续推进市场布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经历,使得公司在面对未来挑战时,具备了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市场应对能力。

线上和线下整合

未来5年内,Hari-Hari 将继续推进门店扩展,并加强在线销售渠道的建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字消费需求。此外,Hari-Hari 计划推出更加多样化的时尚产品系列,以吸引年轻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营销和电子商务平台,品牌将持续强化其线上和线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品牌在新兴消费者群体中的影响力。

张国兴强调,未来 Hari-Hari 将继续在数字化方面加大投入,逐步优化线上用户体验,提升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的功能,确保顾客能够方便地浏览、下单和获取售后服务。同时,公司也将继续关注消费者的反馈,灵活调整其产品线,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综所上述, Pusat Pakaian Hari-Hari 的团队通过敏锐的市场洞察、稳健的供应链管理和灵活的战略调整,成功抓住了多次市场机遇,赢得了广泛的顾客基础。公司在未来将继续坚持其“物美价廉”的核心理念,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以便在这个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占据零售市场一席之地。(资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