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国投委会批准半导体战略框架 放眼成立100家营收10亿公司

(吉隆坡18日讯)国家投资理事会(MPN)会议已批准实施国家半导体战略(NSS)专项框架,以明确规划路线,放眼发展110家本地公司参与高价值活动。 

投资、贸易及工业部指出,这些高价值活动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先进封装,以及先进制造设备。

“这涵盖10家与半导体相关的本地企业,营收预计介于10亿令吉至47亿令吉,同时支持成立100家其他公司,每家的年收入预计约10亿令吉。” 

投贸部今日发文告指出,昨日召开的投资理事会会议是本年度的首次会议,并由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主持,会上批准半导体战略专项框架的实施。 

文告说,半导体战略是于去年5月28日正式发布,该部将与经济部、外交部、科学、工艺及革新部、数字部、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以及高教部紧密合作。 

视频推荐 :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芯片自给率70%快了 任正非:华为这时间绝对突破

(北京22日讯)华为创办人任正非近日表示,华为已启动“备胎计划2.0”,预计将联合中国国内2千家企业,共同打造半导体、软体等关键领域的生态体系,目标是在2028年实现华为的全产业链自主化率超过70%,强化华为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

星岛日报、文评科技报道,任正非于17日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提到,尽管中国在智能驾驶、半导体等领域取得显着进展,但仍需警惕“表面的繁荣掩盖内功不足”的问题。

他坦言,中国目前在半导体制造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尤其是在最先进制程。举例来说,中国的先进半导体制程能够生产等效5.5纳米芯片,但台积电和三星早已实现3纳米芯片制程的量产,领先至少一代。

另外,华为在半导体领域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自研麒麟芯片,但仍面临许多挑战。自主光刻机技术仅能支援14纳米及以下制程的生产,而ASML的EUV光刻机可以支援3纳米制程的生产,而这台机器几乎是全球唯一可以生产如此精细芯片的设备。

任正非直言,中国的技术进步虽然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距离全球领先水准仍有不小的差距,呼吁中国民企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全球化布局,以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挑战。

任正非强调,未来5年是中国大陆科技产业的生死窗口期,民企必须成为全球技术规则的制定者。他还透露,华为已启动“备胎计划2.0”,将联合中国国内2000间企业重构半导体、软体等关键领域的生态系统,目标是在2028年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化率超过70%。

过去,华为的备胎计划主要集中在芯片和作业系统领域,例如自主研发麒麟芯片和鸿蒙作业系统。而随着情势的变化,华为“备胎计划2.0”逐渐成型,涵盖了更多的技术领域,包括PC芯片、人工智能等。

新闻来源:中时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