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仍钟爱大马私人债券
(吉隆坡12日讯)相较于低迷的马股,我国债市近期表现非常亮眼,外资已连续五个月净买入私人债券(PDS),凸显出投资者对企业债券市场的信心。
根据Riverbank Macro Insights经济数据,Bank Muamalat首席经济学家莫哈末阿扎尼占博士指出,投资者对企业债券的需求依然强劲,主要发行债券的超额认购率高达七倍。
“这一趋势表明,尽管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投资者仍持续看好大马企业债券工具。”
他指出,尽管外资在包括政府债券等本地固定收益市场,整体呈现净卖出状态,但PDS市场的韧性凸显了我国作为稳定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
他提到,从去年10月至今年2月,PDS的累计资金流入达42亿令吉,其中2月份净流入了8亿令吉。
反之,固定收益资产在2月份的外资净流出总额达11亿令吉,主要政府投资票据(GII)净卖出14亿令吉,大马政府证券(MGS)则外流2亿令吉资金。
莫哈末阿扎尼占表示,企业债券的强劲需求,反映了我国私人部门债务的吸引力,得益于稳健的企业基本面和有利的利率预期。
“即将于3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美联储会议,以及同月24日公布国家银行年报发布,预计将进一步明确的经济走向。”
视频推荐 :
【股势先机】外资撤离——熊市中的投资策略/傅宣

近期,马来西亚股市(马股)持续下跌,主要原因是外资不断大规模卖出股票,导致市场流动性下降。本地机构和散户虽然试图承接抛售的股票,但由于市场结构不同,外资的撤离带来了深远影响。
在熊市环境下,投资者需要调整策略,以避免落入市场陷阱。本文将分析外资撤离对马股的影响,并探讨适合熊市的投资策略。
股票市场可分为外资、本地机构和散户三类投资者。股市是零和游戏,每笔卖单必须有买单承接。当外资大量卖出时,本地机构和散户必须接手,否则股价下跌难以避免。
不同于本地机构和散户仅能在马股和现金之间选择,外资的投资范围更广,可转向全球市场。因此,外资的撤离往往是长期的,而本地机构和散户的买卖更具短期性。当外资不断撤资时,马股流动性下降,市场承接力不足,股价自然下跌。
若将股市比喻为蓄水池,原本三根水管(外资、本地机构、散户)同时注资,如今外资变成“抽水机”,不断抽走池中资金,而本地机构和散户无力填补缺口,导致市场流动性降低。
熊市中的市场陷阱
在外资撤离、市场流动性下降的情况下,散户投资者需要特别小心,因为股市短期内是一个零和游戏,本地机构无法再从外资手中赚取利润,就可能转向散户获取收益。
本地机构不仅可以通过低买高卖获利,还可以通过卖空(先高价卖出,再低价买回)来赚钱,而散户往往容易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这种情况下,市场会出现许多反常现象。例如,一家公司公布了良好的财务业绩,股价却大幅下跌;公司发布了利好消息,股价却不涨反跌。这些现象看似不合逻辑,但背后却隐藏着大户(本地机构)的策略。
通常,当散户看到利好消息时,会认为股价会上涨,于是纷纷买入。然而,大户往往会提前布局,通过做空(高价卖出)股票来制造下跌趋势。
当散户买入后,大户趁机抛售股票,压低股价,进一步引发散户恐慌性抛售,最终导致股价大跌。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散户仅凭常规逻辑进行交易,很容易陷入大户设下的陷阱,遭受重大损失。
两种投资策略
面对熊市行情,投资者可选择两种策略:
1.长期投资,等待牛市回归
在熊市中,许多优质股票价格被低估。对于具备长期投资视野的投资者,可以逢低布局,耐心等待牛市回归。但长期投资需谨慎选股,关注公司基本面,如财务状况、行业前景等,并具备足够耐心,避免因短期波动而恐慌性卖出。
2. 先止损,持现金等待机会
若无法承受市场波动,持有现金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熊市中,市场情绪低迷,贸然入市可能遭受更大损失。不如先止损离场,观察市场动向,待外资回流、经济数据好转等信号出现后,再择机进场。
结论:保持耐心和纪律
外资撤离导致马股流动性下降,股价承压。在此环境下,散户需避免落入市场陷阱,调整交易策略。无论选择长期持有优质股票,还是先止损等待机会,关键是保持理性,避免冲动交易。
只有掌握正确策略,并保持耐心和纪律,才能在市场波动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