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学者:多项利好支撑 令吉明年底可破4

(吉隆坡22日讯)由于美联储立场坚定地维持货币政策现状,加上当地巨额经济刺激计划和对冠病疫苗研发的乐观看法,致使美元趋软,经济学家认为令吉会相对坚挺,预计明年底可冲破“4”字头,并达到3.95令吉兑1美元汇率。

肯纳格投行研究经济学家万贺铭和团队在报告中指出,在东盟5国当中,我国令吉应该是最被低估的货币之一,其次为印尼盾;而新元、泰铢和菲律宾比索,自2010年以来一直被合理估值,有时甚至会被高估。

报告写道,长时间货币被低估,会减弱人民购买力,可能导致总需求走软,不利消费者信心,并会打击内需,导致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且最终会限制长期经济增长潜力。

今年初至11月,令吉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均值按年疲弱3.6%,因为冠病疫情冲击和布兰特原油价锐减,导致令吉迅速贬值;去年令吉按年跌1.3%。

若比较邻国,泰铢REER按年走低2.6%,新元和印尼盾跌幅分别为2.5%和1.5%;唯有比索按年走高6%,因为进口降低从而提振了菲律宾经常账户录得盈余。

“整体上,通过观察REER走势,令吉和印尼盾持续被低估,REER低过100点水平,而新元、泰铢和比索则高过100点水平,仍相对被高估。”

同时,因石油输出国组织与伙伴国(OPEC+)之间产生纷争,石油价格市场更是在3月初暴跌,进一步压抑令吉走势,使令吉从1月17日时的4.05令吉兑1美元汇率,走贬至3月23日的4.45令吉兑现1美元。

万贺铭指出,若要从长期被低估的状态中,释放令吉的基本价值,就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着重于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如加强经济基础、长期政局稳定、更好的治理,及推出有前瞻性的政策。

报告补充,由于冠病疫情今年在全球传播,导致令吉抹去从去年12月中美贸易初步协议后所录得的增值。

贬本币提升出口竞争力

尽管我国和印尼在过去10年,展现出了比新加坡和泰国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然而,令吉和印尼盾兑美元汇率,仍跑输新元和泰铢10年期间的20%涨势均值。

过去10年,大马和印尼平均增速超过5%,胜过新加坡和泰国的4.9%与3.6%。

这是因为以出口为主的经济体,如大马或中国,将会保持当地货币疲弱,以在全球市场具备出口竞争力,而多数的发达经济体,虽然经济增长相对新兴国家来得慢,但货币汇率却较为强劲。

巨额外储提振外资信心

巨额的外汇储备,可提振外资对当地货币的信心,因为这意味着国家或企业有能力支付外债,使经济免受重大冲击,并稳定国家货币,防止恶性通货膨胀及支持出口。

自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后,东盟5国的外汇储备已增加,且超过国际标准的可应付至少3个月进口要求。

在2000年后,当中累积增速最快的是泰国,至今扩展了7.4倍,接下来则是菲律宾(6.9倍)、印尼(4.4倍)、新加坡(4.2倍)和大马(3.6倍)。

反应

 

名家专栏

国外好使国内便宜?/胡逸山博士

美国候任(与前任)总统特朗普近日大放矢言,其中就提到假如一些国度尝试以其他货币来取代美元作为国际上最为通用的交易货币的话,那么他将捧出关税大棒,对彼等出口至美国的商品施以100%的关税。

我之前曾详细谈到,为何特朗普上台后,虽然在美国权力分治体系下,可能未能全盘操控美国的货币政策(如形同其中央银行的美联储就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但起码在整体上会寻求偏低的美元币值,以便促使美国制造的商品在国际上更具有出口竞争力,来完成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宏愿。

那为何特朗普一方面不介意美元币值的走低,但另一方面又那么介意美元是否维持作为国际上主要交易货币的独特地位呢?这主要是这两者之间,其实并无经济逻辑上的冲突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这得从何说起呢?可能先从本地社会说起吧。大家在本地社会生活里,坦白说通常对马币币值的高低走向,有着在社会心理学上所谓的认知偏颇。

当马币走高时,我们一片欣喜若狂,尤其是如当下般年底学校放假,大家携老扶幼到外国度假时,马币得以兑换更多的当地货币,花起来当然也就更为得心应手了,譬如得以血拼更多的当地商品等。

即便没有出国旅游或送孩子到外国念书(也就必须兑换马币来缴付彼等的学费和生活费),更高币值的马币也意味着进口到本地的商品会显得更为便宜(相同数额的马币得以进口更多商品)。

经济社会微妙偏颇

有钱人买时装、香水等奢侈品会更便宜,但连中低收入群体者购买一般的日常用品、食物等也会更为便宜,因为在本地许多这些商品也是进口的。

所以大家在社会经济认知上,都有一个微妙的偏颇,认为马币币值高就很好,政府就显得有“做事”,有把马币币值往高处推。

反之,如果马币走低,出国旅游时的花费就更高了,孩子的外国学费与生活费也就更高,搞不好还要好像当年家长自身在外国念书时般,到当地唐人街的华人餐厅打工、洗碗碟、抛大镬、捧餐送外卖等,我见犹怜,令从小宝贝爱儿爱女的家长们心疼不已。

家长们心想新一代的海外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可能还不如旧一代,而那都是马币低迷所闯出的祸,那当然义愤填膺,大骂政府无能了。

即便未能负担得起孩子出国念书,甚至也没能出国度假的中低收入群体们,也必须忍受马币低迷所带来的主要依靠进口的必需品的价格的相应上涨,当然也是怨声载道,迁怒于政府为何不设法把马币币值提高了。

急功近利主流文化

在如此的一片马币币值高企好、低迷坏的认知偏颇狂热里,合理马币币值走低的优势,是很难被本地主流社会所欣赏的。

如更低的马币,理论上是能帮助本地的出口商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更能卖出去,如此也就更能带动本地的主要还是依靠出口的经济动力的。

当然,极为讽刺的是,撇开高科技产品不说,本地出口虽多,但进口也很多,甚至更多。而低企的马币,虽然会导致进口商品更为昂贵,但也就变相地鼓励本地必须更为迈向自给自足的经济韧性,自己做来自己用,就无需依赖进口了。

但在本地一片急功近利的主流文化思维下,什么长期竞争力、韧性等通常都抛在脑后,而要马上看到“出国钱好使,本地物价低”的成绩了。以后再续。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