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菲兹:力挺槟州公交建设

拉菲兹(右二)全力支持槟州交通基本设施发展项目。左二为曹观友。
(槟城22日讯)经济部将全力支持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推动及商议中的槟州交通基本设施发展项目,同时考虑批准更多其他基础设施项目。
部长拉菲兹指出,上述计划有助于提高公共交通设施和利于未来的经济发展,因此其部门会全力支持。
他今日出席槟州“第12大马计划中期报告(KSP)检讨会议”时,这样表示。
他表示,一直以来槟州致力于改善其公共交通系统,尤其是槟岛,而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早前宣布政府将协助州政府落实轻快铁计划。
他形容,槟州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并将继续成为经济增长引擎。
他透露,有关明年的拨款及申请项目相关工作已晋最后阶段,将交由该部审查和探讨各州提出的基础设施和发展项目。
拉菲兹表示,该部将推介“Academy in Industry”及数字科技培训活动,以便栽培更多相关领域的专才,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
我国预计将在2026年举办大马旅游年活动,因此他呼吁各方配合,共同加强旅游设施及发展新旅游产品,进一步推广本地旅游业。
出席者有槟州看守首席部长曹观友、原任行政议员杨顺兴、章瑛、孙意志、拿督阿都哈林、诺蕾拉,州秘书拿督莫哈末沙佑迪、槟岛市长拿督拉贞兰等。
实行拥堵费须审慎/曾达威
首相署(联邦直辖区)部长拿督斯里扎丽哈日前表示,政府正研究在吉隆坡、槟城乔治市和柔佛新山等主要城市推行“交通拥堵费”政策,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根据2020年国家基建公司的一项研究,交通拥堵每年带来约200亿令吉的经济损失,仅吉隆坡一地,每天进出的车辆就达150万辆。
扎丽哈指出,若在吉隆坡实施拥堵费,预计可减少约20%的交通流量。
然而,笔者认为,该政策一旦实施,必然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政府必须在落地前谨慎考量,以免适得其反,加重民众负担。
拥堵费的推行,必须以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前提。新加坡、伦敦等城市之所以能成功推行类似政策,在于其轨道交通和巴士网络足够发达,民众有便捷的替代选择。
若无周全配套变相加税
然而,马来西亚公共交通仍存短板,例如铁路系统覆盖范围有限、巴士班次不稳定、“最后一公里”衔接问题未解等。
若公共交通未先改善,贸然征收拥堵费,无异于强迫民众承担更高出行成本。若无周全配套,拥堵费将成“变相加税”,难解交通拥堵。
其次,拥堵费的核心目的应是调节交通流量,而非增加财政收入。
因此,政府在设定收费标准时,必须考虑不同群体的承受能力,并提供相应的豁免或补贴措施。例如,低收入群体、公共服务车辆、环保车辆等是否应享有折扣或豁免?收费模式是否应根据不同时段、不同路段调整,而非一刀切?这些问题都需审慎规划,否则可能引发不满情绪。
更值得关注的是,推行拥堵费可能带来骨牌效应,推高生活成本,甚至影响通货膨胀。尤其是物流、零售、服务业等高度依赖道路运输的行业,其营运成本将因拥堵费上升,最终企业势必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须提前制定缓冲机制
面对这一挑战,政府必须提前制定缓冲机制,例如为受影响行业提供税务减免或营运补贴,确保政策不会过度加重民众和企业的经济负担。
政府宜采取渐进方式,先在高峰时段试行,再依据效果调整收费模式,以降低政策不确定性。
政府宜先推行试点,并强化公众咨询,与各方利益相关者深入沟通,以降低政策阻力。唯有在公共交通配套完善、收费机制合理、经济影响可控的前提下,拥堵费政策方能真正发挥作用。
总的来说,拥堵费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但若操作不当,反可能加重民众负担,甚至引发更大民怨。
在交通治理上,政府应持科学审慎态度,寻求有效调节交通流量的方案,确保符合人民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