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柔新经济特区兴旺发 五大领域有前途

报道:黄晓贤

放眼全球,经济特区概念早已不是新鲜事,但涉及马新两国的“柔新经济特区”(JSSEZ),却是大马的第一次。

事实上,隆新高铁(HSR)复活、柔佛苏丹出任国家元首,都让柔佛概念股水涨船高。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森林城市、依斯干达公主城,都曾经是炙手可热的投资主题。

毗邻新加坡的马来半岛南部,本来就是一块瑰宝,也占据我国代工行业半壁江山,如今政府再出台柔新经济特区,进一步强化当地的经济发展。

不过,对于经济特区的概念,不少人可能还是一知半解。

到底柔新经济特区能为大马带来何种益处?马银行投资研究最近频繁释出报告祥加分析,请跟随《南洋商报》的脚步一探究竟。

经常听到人们说南下新加坡,就可享有3.5倍的薪金涨幅,“马劳”们宁可耗费几个小时越堤赚新币,此消彼长下,我国人才流失加剧,在令吉贬值“跌跌不休”是时期,3.5倍的薪资更是诱人。

薪金低下永远都是我国大部分打工一族心中的痛,归根究底还是我国生产力无法跟上,如今政府推行柔新经济特区,似乎下定决心,发展柔佛留住人才。

到底经济特区的设立,能够为大马带来何种利益?什么样的企业能从中受益?对于投资者而言,经济特区能带旺什么领域,应该怎样部署投资组合?

打破边界结合优势

柔新经济特区实现1+1大于2

要了解经济特区到底能带来什么效益,首先必须先了解何为经济特区。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经济特区的主要功能,是推动参与全球价值链。联合国的报道也点出,世界上有140个经济体,采用“特区”的方式,促进投资增强经济增长。

这些特区都位于新兴经济体或是多元活动密集之地,对于完全发展的经济体而言,特区则更注重物流便捷。

世界各大经济体都有成立经济特区的概念,可见这一概念已不是新鲜事,大马如今推行也只是仿效前人智慧,因此,马银行参考世界银行的报告,列出经济特区成败的关键。

事实上,柔新经济特区的政策推进其实已初见规模,在特区框架细节逐步释出阶段,马银行分析员特别看好能够提振两国多个领域的5大投资主题。

就在5月尾,马银行甚至举办论坛,汇集马新经济学家与政府官员,大谈柔佛经济前景与经济特区的展望。

总的来说,柔新经济特区放眼打破马新之间的经济边界,结合两国的经济优势,多个主题彼此连接,互相成就,实现1+1>2的成效。

“陆路跨境问题可通过公共交通解决,衔接兀兰关口与武吉查卡(Bukit Chagar)的柔新捷运(RTS),预计建成后每小时能让1万人跨境,加上其他双边陆路交通的便利,相信可以满足经济特区旅游与人才流动的需求。”

此外,除了人口通关速度加快,建造与出口领域的竞争力,也会因货物清关与物流过程提速而增强。

“2018年推出的东盟单一窗口,有助加快通关,减少新加坡、大马、印尼、泰国与越南之间的通关文书工作。我们认为,若是新加坡和经济特区之间联动紧密,加上减少各种关税与非关税的障碍,或将增加整体效率。”

双边通关变得更便捷后,对于几个领域而言自然是一大催化剂,大马房地产自然是第一受惠者。

“我们认为,如果通关更便捷后,经济特区周边区域房市热火朝天,除了吸引本地群众外,新加坡人也会在此置产,商业、仓库工业需求走高后,相关产托领域也会得到提振。我们相信,这会让许多新加坡产托考虑选择在大马置产。”

另外,边境通关变得更便捷后,许多大马地区对于新加坡人而言会是“消费宝地”,因此马银行认为,新加坡人或许会跨境寻求更具成本竞争力的服务,甚至会导致当地的商业环境生态洗牌。

投资主题1:

高效通关利惠房产

新加坡是全球金融枢纽之一,柔新长堤也是世上最繁忙的关口之一,每日通行交通工具与人口,分别高达10万辆与36万人次之多。

大量的通关人数,需要移民局、边境管制、海关拨备大量资源管控;在高峰时期,1.056公里的关口路程,需要5至6个小时才能通过,这无疑增加了跨境商业的成本,因此高效快速通关,对柔新经济特区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3月份,新加坡推行QR码出入境检测,让通关时间减少30%,同时,新加坡当局也计划将人力通关柜台,转换成自动通道。

在大马方面,也同样简化通关流程,柔新QR码通关在6月1日开跑,目前回响热烈,无疑能够降低通关的资源与成本。

马银行认为,随着跨境问题获解,尤其是柔佛陆地边境实施类似的解决方案,边境将成为进入经济特区的门户。

投资主题2:

科技公用事业看俏

美中贸易战、疫情后贸易链去中心化,让大量工厂从中国迁出,给东盟地区创造机会。

在东盟区域,若将马新两地看成一个整体,潜力可说鹤立鸡群傲视区域。

大马有着成熟的生产与出口设施,而链接全球的新加坡,则是区域内首屈一指的金融基地。结合新加坡资本流通,与大马成熟的制造业,能让许多不同的企业,考虑将工厂设置在东南亚。

分析员认为,大马在电子与电气出口行业已具有相当规模,AI热潮与中美芯片战争,更是增加芯片需求,这对大马而言,有着获取市场的天然优势。

“新加坡本就有着7000多家跨国公司的基地,随着经济特区的链接,将让全球资本市场在这里获得更多人才、土地与基建。”

分析员认为,面对新加坡高昂的成本,这些跨国公司会选址经济特区作为基地,当地的水电供应服务以及建筑等公用事业将获得青睐。

“跨国公司重新选址,除了直接令出租相业主获益,银行也是直接获益方,除了提供贷款,现金管理、交易、贸易等业务的手续费收入也大有可为。

此外,科技接轨的高需求、网络安全、AI运用等主题的发展,也会对提振通信业者。

投资主题3:

绿色能源商机无限

新加坡致力在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为此大力推行绿色能源转型,不过由于天然资源匮乏,因此,更设置三分一进口低碳能源的目标。

目前,能源市场监管机构给予4.2吉瓦(GW)的有条件进口批准予印尼、越南和柬埔寨等地,而大马尤其柔佛州,有着近水楼台之便,也具有交易能源的潜力。

总体而言,大马目前再生能源潜能高达30.7吉瓦,然而,已安装的容量目前还不到三分一,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分析员因此认为,新加坡能触及大量资本,尤其与永续承诺相关的资本,加上柔佛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能成为设立新能源联营企业的催化剂。

“我们相信,经济特区加速推广绿色转型,势必能提振新加坡工业,这些工业的营收必须源自将永续原料,并有可能在新加坡与经济特区的能源采购、生产和传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马能源与新能源业者也因而获益。”

同时,大马的建筑与基建领域,也是新能源订单剧增的大赢家,而大量资本要求以及自身的永续贷款目标加持下,银行业也是潜在受益者。

投资主题4:

扩大基建造福产托

供应链南迁、绿色能源需求走高,都会带动工业与民宅需求,对于基建设施的要求也会提高。

根据首相的联合声明,经济特区专注的工业领域,包括电子电气、数据中心、制药与食品制造。

目前,柔佛地区的数据中心正如火如荼推进中,分析员相信,经济特区能加速推进数字安全领域政策的框架。

经济特区专注多领域发展,也会增加投资与就业,进而带动房产。

分析员认为,这将振兴柔佛房市,尤其是二手、出租与新建房产,对比新加坡的房产,柔佛的房市更有吸引力。

“整体而言,在柔佛地区拥有地库的发展商、建筑商与基建公司都会受益。马新两地的产托公司,尤其专注数据中心、工业与商业的产托公司,也是潜在受益者,银行也会受惠于借贷需求走高。”

投资主题5:

外资大厂旺中小企

要知道,中小企是马新两国经济的支柱,分别占新加坡与大马经济的99%与97%,也提供大部分就业机会。

不过,正如大马中小企一样,新加坡的中小企也同样面临着成本、供应链、员工与技术困境;一项研究就指出,有61%的大企业业绩58%的中小企,都面临经商成本上扬的问题。

然而,大公司尚有足够的资源应对挑战,而中小企每年光是维持耗费大半心力,在缺少资本开销的情况下,生意无法拓张。

分析员认为,柔佛与新加坡只有一水之隔,跨堤后就能减少成本,解锁大量人力,帮助中小企应对这些挑战。分析员认为,经济特区的设立,增强两地往来,更能催化这一趋势。

“2023年马新两国中小企协会签署了解备忘录,旨在促进中小企融入经济特区,相关的领域包括智能农业、电子与电气、航空、医疗、清真、油气、旅游与生物化学产业都是优先支援的。我们注意到,这些领域与经济特区本身专注的领域高度重合。”

同时,马新商业发展基金也在资助中小企进行试点寻找机会,而经济特区潜在的联通性,能加强这一个方案的推行。

马银行认为,随着跨国企业与大厂可能将生产线与支援迁至经济特区,带动辅助服务需求,加上能直接触及更大的市场,中小企订单量与赚幅,应该都会显著提高。

总括而言,马银行投行研究报告指出,其实激励方案的作用有限,大方派钞票其实并不能从根本上让经济特区发挥应有的成效。

“成功的经济特区需要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紧密配合,才能执行政策。

“成功的经济特区不是政府,或者私人领域的一枝独秀,而是双方密切配合,专业规划设计整个特区的结果。”

柔新经济特区投资策略与选股概况

航空领域

●新马是东南亚最大与第二大航空维护整修(MRO)中心,两地MRO行业互相交织,新加坡更是在这一领域大量投资,随着人流加剧,可能让士乃机场成为下一个MRO中心。

●选股:壹必投集团(CAPITALA),该公司目前在士乃航空园的工程公司或许得以扩张。

银行领域

●马新金融系统互相交织,反映双方市场中的互相渗透。贸易投资增加后,借贷与咨询机会也会增加,有利于本地银行。人口流动也会增加消费者银行需求。

●选股:大马银行(AMMB)、联昌国际(CIMB)与大众银行(PBBANK)。

建筑领域

●新加坡市场对大马建筑业者并不陌生,大马业者在当地主要从事建材供应或工程建筑。经济特区可带动国内外投资进入柔佛,催动基建发展。

●选股:双威建筑(SUNCON)、怡克伟士(EKOVEST)、杨忠礼机构(YTL)。这三家建筑商在柔佛都有一定地位。

消费品领域

●马新在进出口实物、农作物、劳动力与天然资源上关系密切。柔佛贸易投资活动增加,提振消费水平。

●选股:Mr. DIY(MRDIY)、永旺(AEON)、龙合国际(LHI)。

产业领域

●经济特区可能落在依斯干达公主城或士年纳,并且会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商机,振兴产业需求。不过,这股利好已反映在价格中,柔佛产业股价已经超出了基本面。

●选股:实达集团(SPSETIA)与绿盛世(ECOWLD)。

产托领域

●强劲的购买力加上汇率坚挺,让新加坡人与在新工作的大马人,能够影响柔佛产业格局,通行便利可增加柔佛旅游与商机。

●选股:AXIS产托(AXREIT)、A ME产托(AMEREIT)、Al Salam产托(ALSREIT)、怡保花园产托(IGBREIT)。

新能源领域

●马新两国重申新能源发展合作与跨境电源交易,经济特区让太阳能资产拥有者与施工、采购、建造及启用工程(EPCC)商补充订单。

●选股:Solarvest(SLVEST)、Sunview集团(SUNVIEW)、柏卡集团(PEKAT)、Samaiden集团(SAMAIDEN)、国家能源(TENAGA)、杨忠礼电力(YTLPOWR)。

科技领域

●在经济特区的科技业者大部分都有代工(EMS)背景,经济特区可作为新加坡跨国公司的孕育地。

●积极的“友岸外包”与数据中心,让大量外来投资流入,或许将会让跨国公司剥离业务分拆上市。

●选股:NationGate控股(NATGATE)、EG工业(EG)、ITMAX系统(ITMAX)。

通讯领域

●柔佛崛起成为数据中心园,主要应对新加坡地区的需求溢出,AI浪潮增加对数据中心需求,经济特区将会获益。

●选股:马电讯(TM)、时光网络(TIMECOM)、杨忠礼电力(YTLPOWR)。

 
 

 

反应

 

灼见

【灼见】成为深圳2.0的梦想起点/勤保伟

提到新柔,大多数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每日繁忙的关卡和成千上万为了新币收入跨境工作的马来西亚人。然而,在柔新经济特区(JS-SEZ)协议正式签署后,这片区域或许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转型契机。

几十年前,中国深圳凭借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成功从一个小渔村蜕变为高科技城市。而今天,新山是否也能凭借与新加坡相似的地理关系,再次书写属于自己的经济奇迹?

作为柔佛州的首府,新山与新加坡的地理关系与当年的深圳和香港极为相似。新加坡作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远远超出新山。然而,这种不对称关系恰恰是新山可以借力发展的最大优势。

深圳的成功经验表明,南方邻国的经济外溢效应可以成为一个区域崛起的催化剂。深圳凭借香港的资本、技术和市场,吸引了腾讯、华为等世界级企业的落地,并迅速成为中国的创新中心。而新山,同样有潜力通过新加坡的经济外溢效应,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基地向高价值经济中心的转型。

柔新经济特区的成立无疑为新山实现“深圳2.0”的愿景提供了重要平台。要实现“深圳2.0”的梦想,新山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并弥补当前的短板。

吸引龙头企业落户

以下是几个关键方向:

柔新经济特区不仅涵盖传统制造业,还重点发展半导体、数字经济、医疗设备和新能源等高附加值领域。新山应专注于吸引这些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产业聚集效应形成高科技生态圈。例如,深圳成功吸引腾讯和华为落户,为其数字经济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同样,新山应积极推动类似的企业在特区内设立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强化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改善交通  留住人才

新山和新加坡之间现有的关卡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每日塞车的场景不仅对跨境劳动力造成压力,也可能影响未来投资者对特区的信心。因此,提高通关效率或增加其他跨境交通设施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区域流动性,为特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深圳化”的核心在于创新,而创新离不开高水平的人才。目前,我们面对的一大问题就是人才外流到新加坡。首先在想如何吸引人才到新山来之前,应该先想如何留住人才,之后才通过吸引外州和其他国际市场的人才到来,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要成为区域经济中心,新山必须建立一个国际化且高效的营商环境。这不仅包括提供有吸引力的税收激励和融资政策,还需确保法治的透明和政策的一致性。通过与新加坡的合作,新山可以学习借鉴其在法律、金融和城市管理上的成功经验,为国际企业提供更安全和可靠的投资环境。

柔新经济特区的成功不仅将改变新山的经济格局,还将为马来西亚整体经济带来深远影响。通过与新加坡的合作,新山有望从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地,转型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经济枢纽。而特区的发展也将增强马来西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为国家迈向高收入经济体奠定基础。

柔新经济特区的签署为新山书写“深圳2.0”的梦想,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这一平台上,新山必须通过提升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培养人才和优化营商环境,最大化利用地理优势和政策红利。

只要能够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机遇,新山不仅有望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引擎,也将为马来西亚的未来经济发展,树立一个全新的标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