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供应链待完善 传统燃油车仍有市场

第二国产车
(吉隆坡18日讯)宝腾(Proton)推出的首款电动车e.Mas7,标志着大马电动车产业迈入新阶段;然而,在新供应链逐步建立的同时,传统燃油车供应链仍然具备市场需求,短期内不会被取代。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谭小燕博士指出,e.Mas7的售价介于10万5800令吉至11万9800令吉,远高于国内最畅销的燃油车第二国产车Bezza的售价(约5万令吉)。
她日前在专栏文章中提到,e.Mas7目前以整装车(CBU)的形式从中国进口,而其位于霹雳州丹绒马林的电动车专用生产线预计将在今年底投入运营。
“电动车的机械部件较少,但需要新型电池、半导体和电子元件等复杂部件,需要马来西亚供应商与中国技术伙伴合作。”
为促进新供应链发展,宝腾于去年7月在吉利杭州湾研究中心举办商业对接会,推动大马供应商与吉利电动车供应商交流。
谭小燕指出,大马零部件生产商需要新资本和技术支持,才能参与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
然而,她说,电动车零部件市场的扩张取决于销量增长。
谭小燕预测,随着充电基础设施完善和价格下降,大马电动车需求可能在2026年显著增长,届时将开始生产组装车。不过,电动车价格短期内难以降至传统燃油车水平。
靠出口提高规模
此外,宝腾的电动车供应链将依赖出口,因为国内市场较小,无法提供足够规模经济。宝腾计划将e.Mas7出口至毛里裘斯、尼泊尔、新加坡等市场。
她说,燃油补贴的调整预计不会显著改变消费者的购车选择,调查显示,约40%消费者仍偏好内燃机汽车,20%偏好混合动力车型。
为巩固出口优势,宝腾去年投资兴建的1.5TGDI发动机工厂已具备18万辆年产能,该发动机将搭载于出口版X70/X90车型。
宝腾更斥资18亿令吉升级丹绒马林工厂,推动发动机本土化生产。
“这意味着宝腾认为全球对燃油车的需求,在近期甚至长远的未来都不会消失。”
随着e.Mas7供应链的持续完善,中马汽车产业合作正进入新阶段。
谭小燕总结道,电动车供应链的构建速度,将取决于充电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与终端价格下探幅度,而传统供应链的韧性,则为产业转型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缓冲。
中国品牌掀削价战 恐冲击本地车产业

罗斯兰阿都拉
(吉隆坡6日讯)中国汽车品牌在大马掀起削价战,业界忧心将冲击本地汽车产业发展,尤其是那些在我国设有制造和组装工厂的原始设备制造商(OEM)。
宝腾(PROTON)副总执行长罗斯兰阿都拉指出,由于营运成本较高,包括制造、供应商和供应链成本,本土原始设备制造商无法降低汽车价格与中国品牌竞争。
“原始设备制造商需要确保业务的连续性,我们不能把价格降得太低,但可以通过折扣或促销,如现金返还和配件配套来抵消市场价格。”
他说,部分品牌祭出大幅折扣促销,此举有利于消费者,但却对长期为汽车公司供应零部件的本地厂商造成连锁反应。
消费者持观望态度
“这场价格战的影响不仅限于在本地设厂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同时也波及本地供应链及分销商。”
他接受《每日新闻》访问时表示,这种现象源于消费者倾向选购价格较低的车款,进而导致库存上升。
与此同时,一些消费者也抱持观望态度,等待车价进一步下调。
罗斯兰解释说,削价战也影响二手车市场,因为新车价格大幅下跌,也直接冲击车辆的转售价值。
他举例说,若一辆A品牌汽车最初以10万令吉购入,后来却以折后价8万令吉出售,这将大幅拉低该车型的折旧价值,同时也会对以旧换新折价(trade-in)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这种效应使得消费者更倾向购买新车,因为与二手车相比,新车的价格更具竞争力。”
罗斯兰强调,大型供应商或能生存下来,因为他们与其他品牌有合作关系。然而,依赖单一品牌的小型供应商肯定会受到影响。
他表示,宝腾汽车正采取谨慎措施,确保公司长期盈利不受影响,因为该公司不仅拥有多达逾7000名员工,销售网络还涉及超过5000名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