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金枪鱼列开斋节顶价品

阿德南胡申
(布城27日讯)政府宣布将浅海金枪鱼 (鲣鱼或鲔鱼)列入开斋佳节顶价计划(SHMMP)中,以确保市场鱼类供应充足及价格稳定,尤其是在节庆前夕,因为佳节期间通常需求会增加。
大马渔业局总监拿督阿德南胡申说,彭亨、登嘉楼和吉兰丹根据佳节顶价计划,已设定每公斤约1至2只金枪鱼的顶价。
他今日发文告说,全国其他几种海鲜的价格也受管制,包括甘望鱼,马文鱼(每公斤8至12条鱼)和吊景鱼(Ikan Selayang)(每公斤8至12条)。”
“沙巴的多目鱼(Ikan Demudok)、沙钻鱼(Sagai)、镜鲳(Cermin)、朱柏鱼(Cupak),则是每公斤约3至5条。”
他说,渔业局致力于确保鱼价和市场供应稳定,尤其是在佳节期间。
阿德南说,该局也将继续与有关执法部门合作监督鱼供及鱼类上岸,以确保我国渔业资源的永续性。
“希望价格控制和登陆监控措施,将有助于稳定市场鱼价,并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充足的供应。”
去年捕获量增至逾6万公吨
阿德南说,去年全国浅海金枪鱼(包括鲣鱼(Ikan aya)及鲔鱼(Ikan tongkol))的捕捞总量大幅增加,估计达6万3780公吨,总值逾7亿813万令吉。
与2023年的5万5222公吨相比,显示我国渔业领域实现了正面增长。
“其中,霹雳州成为今年最大产地,捕捞量达1万6933.90公吨,市值约2亿740万令吉;其次是沙巴,捕捞量达1万2479.22公吨,市值1亿5290万令吉。
“浅海金枪鱼捕捞量的增加,包括鲔鱼在内,证明了政府为造福人民,在确保国家渔业的生存和价格稳定而做出的持续努力。”
视频推荐:
可发展强大下游产业 槟城金枪鱼业助经济增长

法米再诺(右)等人对在北海码头登陆的金枪鱼比赞。
(槟城3日讯)以街头美食和美丽风景闻名的槟城,还有其鲜为人知的独特角色,即它是大马唯一的金枪鱼上岸码头。
来自印度洋的珍贵渔获在出口到国际市场前,首先将运到槟城码头。这些在印度洋捕获的金枪鱼在冷藏后运往各国,尤其是日本,以作为高级生鱼片。
掌管槟州农业技术与粮食安全及合作社发展委员会的行政议员法米再诺说,自1990年初以来,槟城一直是大马金枪鱼的主要入口点。
“许多海外船只,包括台湾船只都选择槟城作为登陆点,为金枪鱼加工后,才出口运返台湾或日本。”
他说,金枪鱼登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支撑了当地的业者,也促进我国海产贸易。
随着金枪鱼捕捞活动增加,他认为槟城有潜力发展强大的下游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吸引投资。
“若我们扩大金枪鱼产业,除了可在渔业创造就业机会,也可在鱼类加工、运输和贸易等相关领域创造就业机会。”
槟城至今尚未有专门的金枪鱼加工业。
鼓励更多鱼类加工投资
不过,法米再诺认为,随着捕捞量增加,槟州或将成为金枪鱼加工的重要枢纽,为本地和国际市场供应优质海鲜产品,“这将可鼓励更多鱼类加工的投资,并提高大马在全球海鲜贸易中的竞争力。”
他指除了渔业,金枪鱼产业也可促进旅游业,尤其是金枪鱼上岸和涉及贸易活动的地区。
“若码头和加工设施获得充分发展,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因为金枪鱼捕捞作业往往是能勾起公众兴趣的独特景观。”
他说,金枪鱼在国际市场是一种高价值商品,而槟城作为主要登陆枢纽,在扩展该行业上尤为重要。目前在槟州的金枪鱼登陆点是在北海的北岸。
较早前,政府通过渔业发展局,在峇都茅建设了渔业综合中心。不过,2015年该设施面对下沉问题,以致不适合金枪鱼登陆活动。位于北海的北岸箱运码头随后被指定为新的金枪鱼登陆点至今。
法米再诺指在2023年,共有16艘船只捕捞了3130公吨金枪鱼,价值319万1000令吉。当局在等待去年的数据出炉,并相信今年的金枪鱼捕捞量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