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经济货币政策稳定 彭博调查:大马可收获5%增长

(吉隆坡22日讯)鉴于稳定的经济与货币政策,经济学家预计,我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可达5%。

根据彭博社在11月中旬对28位经济学家进行的调查,今年末季我国GDP将同比增长5.4%,相比上一次预测较为乐观,之前预测为4.9%。

另外,2025年首季GDP增长预测为5.2%,略高于之前预测的5.1%。

经济学家预计,大马经济增长将保持稳健,2025年经济增长为4.7%,2026年则将稍微放缓至4.5%。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普遍认为我国通胀和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定,预计末季隔夜政策利率(OPR)维持3.00%不变。

预期通胀降温

经济学家们预计,2024年我国通胀率为1.9%,低于之前预测的2.3%;2025年通胀为2.5%,上次预测为2.7%。

星展银行经济学家蔡汉腾(译音)认为,大马将迎来广泛的经济增长,这主要受益于昌明经济框架下的政府政策,以及依然具支持性的货币政策。

然而他也警告,大马作为依赖贸易的经济体,在‘特朗普2.0时代‘,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大幅升级,从而影响我国增长,使得风险倾向于下行。

另外,根据调查,受访的经济学家中仅有6位认为,我国在未来12个月内陷入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为5%。

反应

 

国际财经

台湾央行前副总裁 批货币政策没锚定目标

(台北22日讯)台湾央行总裁杨金龙上任以来决策多次出乎市场意外,被冠上“Mr. Surprise”称号,而与他共事的前副总裁陈南光,则批评是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引或行为法则所致。

如同蚵仔煎没蚵仔

彭博报道,陈南光在一本新书中指出,台湾央行在2020年将M2增长区间降格为参考目标后提及采行弹性的货币政策,这种没有名目定锚的货币目标机制,就如同“蚵仔煎没有蚵仔一样荒谬”,而容易出现前后矛盾、逻辑错乱的政策。

根据官网的解释,台湾央行采用弹性的货币政策架构,政策的参考指标,除M2增长率外,亦关注通胀预测、产出缺口、利率及汇率、信用及资产价格等等。

然而众多参考因素,在反对者眼里则显得缺乏一明确可依循的目标。

陈南光在合着的《经济学家看央行与货币政策:再谈致富的特权》书中表示:“回顾央行应因2021年起的这一波通胀的决策过程,就可发现这种前后矛盾、毫无章法的政策层出不穷。”

他在文中以2022年3月会议升息一码,与2024年第一季升息半码为例,均与杨金龙事前公开谈话透露的考量方向相左。

陈南光认为,目前央行“将什么指标都纳入参考的决策模式”,很容易迷失方向。

值得考虑的做法是设定数值化的通胀目标,容易理解、透明度高,也有助于可究责性。

杨金龙与陈南光均在2018年由前总统蔡英文所任命,杨金龙如今已迈入第二任,陈南光则是在五年任期结束后于2023年重返台湾大学教职。

对于彭博寻求回应,台湾央行总裁杨金龙办公室未回复。

三成议决出乎意料

面对台湾通胀结构性转变与AI需求带来的经济新局,杨金龙任内的政策走向确实常令市场吃惊,在他主持的27次季度会议里,有三成的会后决议不符合市场预期,或是意外端出存准率等政策。

陈南光为长期研究资产价格的总体经济学者,曾多次呼吁央行不该长期维持利率在低水准,并在理事会上数次投票反对如同爬行般的升息速度。

当前台湾通胀与房价情势,呼应了陈南光所提出的预警。

2024年势将创九零年代以来首见连三年全年通胀高于2%警戒线,不断攀升的房价与房租是通胀背后的原因之一,促使台湾央行推出七波信用管制,甚至动用道德劝说来抑制银行的不动产放款增长。

不过,相较于美联储前波暴力升息逾500基点,台湾升息合计还不到90基点。

错估通胀压力

面对政策过于宽松且消极的批评,杨金龙曾表示台湾升、降息都会是温和渐进。

市场也因此预期台湾央行未来一年都会维持利率不变以抑制通胀与房市。

对于这场货币政策论战,法国兴业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林米雪(译音)认为,台湾央行其实已有颇清楚的政策目标,在官网提及中期监控物价稳定采行0%-2%的区间定义。

而杨金龙的利率决策频频令人意外,可能是因为央行错估通胀压力,但许多央行其实也犯了同样错误,台湾政府的新青安政策又带来难题。

她并指出,台湾经济在享受AI所带来的结构性转变,台湾央行必须思考低利率环境对台湾是否是最好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