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节庆密集·打工族或难“消化” 零售业机遇挑战并存

报道:林秀芳

(吉隆坡22日讯)经济前景不明朗,加上年终佳节与学校假期的接连到来,零售业界担忧工薪族可能难以平衡薪金储备与频繁的节庆消费,从而对整体销售表现带来压力。

佳节是购物狂欢的黄金时期,然而,从今年底到明年初,大马人将迎来一系列密集的节庆活动,包括圣诞节、元旦和华人农历新年,随后是3月的斋戒月及4月的开斋节。这一连串的节庆筹备预计将为国内零售业带来双重考验与潜在机遇。

大马零售商协会(MRA)主席拿督林跶镪指出,在步入一个从今年11月延续至2025年4月的漫长节庆筹备期,既为零售业带来发展契机,同时也伴随一定阻力。

“节庆之间的间隔时间过于紧密,难免为零售商在旺季带来不小的挑战。”

他接受《星报》采访时直言,这种“压缩”的年度节庆安排,给零售商和消费者都带来后勤和财务挑战。

“当中,工薪族可能无法积累足够的可支配收入来充分参与每个节日活动。对于零售商而言,如果节庆期间的销售可延伸至全年,将让该领域更具永续性,也更容易为客户提供服务。

“如果你回顾2019年之前的旅游数据,即冠病疫情爆发前的好几个年头,我们都未能恢复到当时的水平。”

他呼吁政府开展更多旅游活动,以吸引国际游客到来。

陈棋雄:节庆多是双刃剑

大马中小企业公会总会长陈棋雄表示,节庆期间通常能促进业务发展,尤其零售和食品饮料行业的销售一般会大幅增长。

然而,他补充道,今年及随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减速似乎更明显且持久,企业的增长速度可能低于预期。

“这是常见的周期——企业在节庆季增长显著,但随后经历减速。然而,今年的需求预计将特别具挑战性。

“节庆期间,零售商和餐饮业通常会迎来消费高峰,但这些活动今年仍未完全复苏,以致让他们面临艰难的经营困境。”

他强调,农历新年和开斋节等连续节庆可谓双刃剑,虽然节日带来现金流增加的前景,但也伴随着库存和需求规划的挑战。

“在如此密集的节庆期间,需求的不确定性常常让企业为库存水平感到担忧。”

陈棋雄表示,中小企业的收入仍主要依赖国内消费者而非游客,供应链也会间接受益于这些活动的增加。

“若对比今年与去年的购买力,今年消费者支出明显放缓。”

他预计,节庆期间,服装零售、餐饮和酒店业可能会受益最多,因为消费者通常会花钱购买新衣服和佳节食品等必需品。此外,酒店业也因国内外游客的旅行活动而增加。

方志民:杂货商灵活应对

马来西亚杂货商总会总会长方志民表示,杂货商通常会采用针对性促销方案来推广节庆产品,因此他们较少面对节庆密集期间的经营压力。

他接受《南洋商报》采访时指出,尽管节庆密集期并非首次出现,但城乡零售商面对的挑战有所不同,特别是不同规模的商家有着各自的经营困境。

“此外,许多传统杂货商也已不再销售礼篮业务,因此在应对节庆产品的销售时更加灵活,不会受到包装和库存的制约。”

他补充道,乡村地区的杂货商经营更具针对性。例如,华人商家专注于农历新年产品,而马来商家则聚焦于斋戒月和开斋节的特定商品,这种做法使他们不至于因节庆密集而承受太大的压力。

方志民还强调,对于城区的零售商来说,销售节庆产品需要进行充分的统计和预算,以避免货物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我国是多元种族的国家,各族的节庆产品各不相同,因此在处理连续节庆的货物时,需要因应不同的市场需求,无法统一对待。”

他举例说,华人偏好鲍鱼罐头等产品,而马来人则有开斋节的特定需求,如中东蜜枣等,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节庆购买力的变化,方志民坦言,目前尚难预测,尤其是农历新年的产品通常会在节庆临近时才热销。

他以2023年为例,表示全国各地的杂货商业绩普遍增长,因此很难判断经济不景气是否会促使更多小商店的营运有所增长。

“现在已没有过去抢货的现象,而且,一些消费者为了避免大量购买而会选择到附近的杂货店进行精明消费,这样既节省了油费,又避免了过度购物。”

下半年销售参差不齐

大马零售商协会(MRA)和零售连锁协会(MRCA)报告显示,今年下半年零售销售表现参差不齐,尽管通胀率保持在1.9%。

餐饮与住宿服务以及个人护理行业增幅最大,分别为3.3%和3.2%。但服装与鞋类行业则萎缩0.2%。

百货商店与超市次领域第三季度销售增长6.7%,但百货商店次领域下滑4.7%。时尚与配饰次领域增长5.7%,而儿童与婴儿用品下降2.0%。药店增长6.3%,但个人护理仅增长4.7%,远低于预期的23.5%。

至于家具、家居装修和电气电子产品次领域则连续3季下降3.3%,其他专业商店次领域大跌5.5%。

不过,受到2024年大马年终大促销和公务员计划加薪的推动,该调查预计年底购物流量将与2023年水平持平。

调查还表示,食品和消费者服务价格上涨可能会对消费者支出趋势构成挑战。

反应

 

国际财经

阿里巴巴与高鑫分手 加速退出实体零售业

(香港2日讯)阿里巴巴同意将所持的高鑫零售股份,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德弘资本,以便更好专注于核心的在线业务。

这家中国电商巨头称,出售在高鑫零售超过70%的持股,可以给公司带来至多123亿港元(约72.4亿令吉),不过2020年阿里巴巴为了将所持高鑫零售股权翻倍总计花了36亿美元(约21亿令吉)。

虽然过去12个月市值增加了逾80%,但高鑫零售目前总市值仍然只有30亿美元(约133.5亿令吉)左右。

这笔交易,加速了阿里巴巴退出实体零售业的步伐。

面对拼多多和字节跳动的竞争,阿里巴巴这个昔日的电商业龙头老大不得不再次将重心放在电商平台这个老本行。

在新总执行长吴泳铭的领导下,阿里巴巴正在把投资重点放在它认为更有前景的领域,比如云业务和在线交易市场。

该公司还在加紧向海外扩张,例如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以加快韩国业务扩张。

据彭博新闻社9月报道,阿里巴巴早有出售高鑫零售控股权的想法,德弘资本和高瓴资本均有购买意向。

阿里巴巴在周三发布声明称:“出售事项被认为是阿里巴巴集团将非核心资产变现的良机,并可利用所得款项更加聚焦于核心业务发展并提升股东回报”。

高鑫零售在中国经营数百家大卖场,旗下品牌包括大润发。该公司还拥有一个分销和存储网络,可以为阿里巴巴在生鲜产品上的发展计划提供助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