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29万毕业生仅5万高技能工作 专家:削弱大马实现高收入国目标

(吉隆坡15日讯)去年大马培养了28万7000名大学毕业生,而劳动市场只有4万8700份高技能工作满足他们的工作需求,供需差距达5.9倍,凸显两者的深刻错配。

学者警告,若政府未能加快解决劳动力职能错配,及未能帮大学毕业生创造足够的高技能职位,可能会削弱大马实现高收入国地位的目标。

马大经济系决策学资深讲师戴安娜博士在《太阳报》专栏里引述《马来西亚经济监测报告》(2024年10月),指2028年实现高收入地位并不保证“高发展”。

世行大马首席经济学家阿普瓦桑吉表示,糟糕的宏观财政或错误商品出口管理,可能使大马重回中等收入水平,而高技能职位不足的状况,使许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大马人被困于低技能和半技能职位,形成“过度教育”的低效经济。

这种高素质人才的就业不足状况,会限制生产力、创新和国家长期竞争力。

戴安娜说,这些问题非新鲜事。

早在2018年至2019年,毕业生数量增长是高技能职位增幅的两倍,疫情后此情况变得更糟;自2010年以来,从事低薪或半技能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几乎增加三倍。

“这反映了大马未能为受过高等教育者创造足够的高技能职位。”

她分析,多个因素导致大马在这方面持续挣扎,包括教育系统与市场需求错位、低研发(R&D)支出,及依赖低技能劳动力。

“大马大学继续培养供过于求的专才,导致一些领域求职者过剩,高级技能行业却供不应求,使越来越多毕业生以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资格进入劳动力市场,加剧就业不足问题。”

她提到,高技能职位通常由创新和先进技术驱动,但大马的研发支出落后于其他高收入国家。

“没有强大的创新基础,高科技产业发展受限,限制了高技能就业机会的创造,而雇主对于低技能劳动力的依赖,不仅抑制对高技能职位的需求,也阻碍大马向知识型经济转型,减缓国家经济的多样化。”

为了确保永续发展,她建议大马须尽快解决技能错配问题,投资于研发创新,并改革教育系统及劳动力市场,从而创造更多高技能职位,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经济需求。

“政府应实施激励政策,鼓励雇主提升员工技能,包括对提供培训计划或采用高技能人才的公司给予税务激励。同时鼓励企业通过自动化和创新提升生产力,减少对低成本劳力的依赖,以推动经济向高价值行业转型。”

 

 
 

 

反应

 

财经新闻

东钢与黄总商签署协议 合作培养冶金能源人才

(吉隆坡22日讯)马来西亚东钢集团有限公司(东钢集团)与马来西亚黄氏总商会(黄总商)正式签署产学合作协议,为本地大学生提供冶金、材料与能源等领域的专业培训,拓展升学与就业机会。

根据协议,东钢集团将制定系统化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培训课程,并优先录取由黄氏总商会推荐的学生;黄总商则负责推广该计划,并协助学生完成申请流程。

根据文告,东钢集团董事拿督郑春福指该集团高度重视人才发展,期望通过合作为公司培育具备专业素养的本地人才,支持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黄氏总商会总会长黄保国博士则指出,私人企业提供实训平台,有助学生继续深造与成长,黄总商也将全力配合推动计划落实,发掘合适人选。

这项合作为期3年,完成课程的定培生将有机会参与东钢集团的实习项目。

出席签约仪式者包括黄氏总商会秘书长黄国龙、财政黄若涛、理事黄嘉勤、黄文兴、黄俊文、东钢集团项目经理黄立峰等。

反应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