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牵动经济发展之手”
扩大熟练劳力规模

大马经济转型中(系列236)

距离2020年高收入国目标,我们只剩下约4年时间。



在转型成为先进国之际,在国内公私领域各个阶层长年累月在工作的劳动人口,是否也正走向高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方向,与国家经济同一频率前进?

人力资本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非常关键。

有效率、高技术能力、具专业能力、高产能的劳动市场,能够协助国家一起扩大整体收入、吸引更多外资,并让全体人民参与和从中受惠。

增加熟练劳动人口,是所有发展中国家走向高收入国道路上的重要策略之一。

熟练劳动,是指同一种工作,由具有经验丰富和熟练技术的生产者操作。



通常因教育程度、技术能力和经验的分别,导致每位员工的熟练程度不同。

而熟练的劳动者,一般要比非熟练的劳动者耗费较少的时间在同一种工作上,并能在同一时间生产较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收入也相应的比非熟练劳动者要高。

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甚至国家的生产力以及整体收入。

人力资源是发展中国家的资产和资源的主要力量,是牵动经济发展之“手”。

国家需要人力资源来有效运用与处理天然资源,例如矿物、水、森林等等,让天然资源转化成国家收入来源,同时有利于经济增长与发展。

而在天然资源缺乏的国家,例如香港、新加坡,高技术的人力资源可以做出研究、发明、科技生产等等,让国家经济以现代化创新的方式扩展,因此,人力资源也可以成为天然资源匮乏的抗衡者。

唯有人力能够推动机械、发展技术与科技、做市场计划、多元生产。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扩大熟练劳工与技术性劳工的规模,与国家增长迈向高收入国息息相关。

去年在职劳动力67.9%

根据大马统计局数据,我国去年有67.9%的在职劳动力。

我国并没有人口老化的问题,大部分劳动人口都处于20至50岁的青年和壮年,属于能够有效贡献体能与智能的年龄层。

只是,其中只有27.4%的劳动力具有大学教育程度,虽然每年有所增长,但是整体上不不明显。

在熟练劳动力比例方面,2015年,熟练劳动力(包括管理层、专业人士、科技与技术人员)占全部劳动力的25.5%;半熟练劳动力则占了大部分,达60.7%(包括销售与服务人员、公司助理、半熟练的农业林业工人等等)。

我国有超过一半(59%)的劳动力是在服务业工作。

但,我国必须要增加现代化服务业的熟练劳动力比例,才能更好地反映我国是走在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方向。

我国的服务业次领域,目前大部分仍由传统行业占据,有高达16.8%的人是在经营商店、杂货店、修理摩多和汽车等工作,其次就是经营餐饮和住宿,达8.2%,仅有1.5%的劳动人口是在通讯与资讯工艺领域,且只有2.5%的人是在金融业工作。

唯有增加更多熟练型劳动力、专业与技术人员,才能把传统的服务业提升到高价值的现代服务业。

劳动产能比先进国逊色

对比其他高收入国,我国的产能效率仍然不足。

根据官方数据,目前我国的的劳动产能水平是32%,而先进国如韩国的产能水平高达56%。因此,政府放眼在2020年之际,让劳工产能从2015年的7万7100令吉,增长至9万2300令吉。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政府计划要让各个领域和企业一起扮演推动和转型的工作,让公、私单位都将管理与工作流线化,减少繁文缛节,提升问责制。

企业也需加强管理能力,提供更有竞争力和弹性的工作环境,并提升培训这一块。

人力资本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非常关键。

提升项目管理

此外,企业需提升项目管理,以更快、更好、更有效率低处理工作,让员工有效率和高素质地生产。

发展中国家若有更多具专业技术的劳动力,其中一个很大好处,是能防止该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即是是指一个发展中国家达到国际定义的中等收入水平,却滞留在这个阶段,无法更上一层楼)。

紧握全球化商机创千亿元生产力

麦肯锡公司于2014年一份报告指出,只要抓紧3项原则:全球趋势、国家城镇化以及科技化,发展中的东南亚国家将可以在2030年之际将创造价值上千亿元计的生产力,有力地刺激国家增长。

但是,要达到这一点,东南亚国家,例如东盟国家,需要发展更具竞争能力的制造业,以建立稳固的经济基础,包括基建设施和人力资源的技术能力。

这几项发展其实环环相扣,全球化、城镇化和科技化,需要国家强劲的基建设施与庞大熟练劳动力去支撑、推动与运作。

况且,要在全球化的趋势中获得更多机会,东南亚国家必须提升各国的劳工生产力,尤其是提升熟练劳动力的规模,以提升竞争能力。

平衡发展人力资本

一些缺乏前进力量,陷入中等收入危机的国家,一般都是因为缺乏受过训练、高教育的熟练劳动人口;另一方面,无技术的劳工则过剩。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现有劳工的技术,以及提升国家人民的教育程度。

我们都知道,高教育程度者能够获得更高的薪资,因为受高教育意味着这个人具有高技术与专业能力。

在软体上,该员工能够为所就职的企业带来新概念、贡献意见、管理方针等等;在硬体上,高教育具技术能力的员工能够为企业带来产品与服务创新和研发,有效扩展与提升企业的产能,继而提升国民生产总值。

只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劳动力的流通迅速扩大,例如我国,除了面对熟练劳动人口缺乏问题,我们也同时面对着不熟练外劳或廉价资源供应迅速增长的课题。被引入我国的劳动人口,有绝大部分是属于非熟练类型。

为此,有关单位需要从高处鸟瞰整个人力资本状况,一方面有效地分配恰当工作予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另一方面,也要掌控非熟练劳动人口的增长速度,以免造成失衡,为经济和社会添加无经济效益的活动。

更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可以扩大一个国家的服务业规模,更具竞争力,并达到先进国的标准。

政府致力让公、私单位都将管理与工作流线化,减少繁文缛节,提升问责制。

与发达国良性竞争

因此,发展中国家需着重人力资本发展平衡与有价值,才能顺利地跨越中等收入障碍,进阶到第三阶段经济文明,即以现代化服务业为导向。

这样一来,在实现高收入国宏愿之时,我国的人力资本标准也和全球国际标准水平一致,具有高价值、高水平、高技术、具灵活和包容性,能与其他发达经济体一起良性竞争。

反应

 

商余

劳动节话劳动/惠娘

文|惠娘

5月1日为劳动节。

劳动节不像母亲节、父亲节、情人节等节日那样,商场、媒体、商业机构都为之大事宣染(商人站在商业利益立场,为之宣染也无可厚非),相对的,对劳动节的表扬风气就低调得多了,为什么?

原因当然诸多,其中之一,是人们对劳动的真正意义产生偏差的意识,对劳动者和劳心者所持的态度又厚此薄彼,这是十分遗憾的事。

轻视劳力付出

在现实生活中,我目睹许多人们轻视劳动的例子,现举两项:

(一)一次,学校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到一间工厂参观。在工地上,刚好有一群劳力者在操作,有的在搬砖,有的在锄地,有的爬上高高的铁架,有的在……。总之,都在进行着大事劳作。

看他们在太阳底下,个个动着手脚,挥着汗水,使劲地在操作。有位老师看到这一幕,对身边的一群学生说:“你们看见吧?他们暴晒在烈热的阳光下,流着汗水,出尽力量,多么辛苦!你们若是不用功读书,以后长大后,就像他们一样,要去做这种辛苦的工作。”

虽说工作无贵贱之分,但老师这番话,对着这一群心智还未成熟的孩童道来,无疑就给学生灌输了一种意念:“这种工作很辛苦,你们要用功续书,把书读好,就无须去做这些辛苦低下的工作。”

哟!为什么身为教育工作者,竟对学生道出如此一番话?叫学生不要去做这种工作,为什么他不告诉学生:我们住的房子、穿的衣服,生活上所用的物品,那一样不是这些辛苦的劳动者所做出来的?就是因为他们付出了劳力,我们才有房子住,有车坐,有饭吃。

我们今日所享有的,都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血汗所付的结晶品,但劳者有受到人们的崇敬吗?

(二)有所学校叫学生到校园检拾落叶,帮忙做一点清洁工。当然,这是课外活动的一种,并没有妨碍学生的正课和修业。

谁知这小小的举动,让学生的家长知道了。万万没想到,有三几个家长竟跑到学校兴师问罪,“为什么叫我的孩子在校园检拾落叶?校工去哪里?这是校工的工作,我孩子来学校是读书,是求学问,不是来当请洁工的。”

老师说:“这不是每天要去做的,只是偶而为之。再说,学生在教课室耽久了,让他们走出课室,活动一下,也只是轻微的活动,对学生的身心有益呀!还可锻炼一下他们的身体。”

然而,家长却反驳:“现在的学生功课繁重,压力重,稍有空隙的时间,就该让他们休息,学校不应该这样做,劳累孩子了。”

纵容“好逸恶劳”

家长这样纵容孩子,学校让学生偶而做一些轻微的体力活动也大加反对,认为劳动不是孩子的本分,这不是间接培育了孩子“好逸恶劳”的个性吗?

今日的父母总会摆出一副为栽培孩子而在所不惜一切的壮烈姿态:不惜重金聘请补习教师,带他们去上才艺班,殷切盼望他们日后成为什么家、什么家,但在人文质素的培育方面,却是个大败笔。

有人会说:“我们新生的一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其实,纵观上述学校与家庭所施予新生一代的教育理念,应该说:真是一年不如一年。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