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独家】令吉疲弱 燃料租金高涨
食在贵 国人慨叹难消化

国内的食物近年来有内“忧”外“欢”的趋势,大部分游客说便宜或合理,但许多国人却觉得越来越贵。



游客欢颜,自然是因为汇率对比,他们也用食物多元、美味、具特色来与东南亚国家对比。

国人何忧?举例说,一名曾到狮城工作,如今回流新山发展的我国打工族,以最基本的杂菜饭为例说,新加坡一餐杂菜饭4新元,菜色已很丰富;新山一顿杂菜饭6、7令吉却是“标准”价。

这么一比,原因就显而易见,本地打工仔的薪水追不上食物价格的涨幅,已是铁一般的因素。

马来西亚贩商总会长拿督姚文春提出另一个看法,本地美食昂贵与否,需回到不同阶层顾客的消费行为去探讨。他举例,一杯咖啡乌1令吉60仙有人喊贵,可是在精品咖啡馆一杯要价十几令吉的咖啡,却没人嫌贵。

不管怎样,不论游客或国人,都觉得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的食物明显一直在涨价。



薪水赶不上通胀  

国人叹越吃越贵

我国的路人甲乙丙丁都在怨叹国内食物越来越贵,贩商组织的领导人指国内食物一直在涨是铁一般的事实,国人叹贵,大部分外国游客却认为便宜或合理,揭露了一个事实,即本地薪水追不上食物价格的涨幅。

近来,外国游客和本地人都对本地美食价格颇有微言,觉得价格似乎有些昂贵,但是,本报走访不少中、港、台游客时发现,其实大家都不觉得本地美食价格昂贵,而本地美食部落客则发现,会认为本地美食昂贵的游客,其实是拿本地美食价格与与泰国相比所致,因此这样的判断不能作准。

无论如何,他们异口同声认为,本地美食确实有涨价的趋势。

通货膨胀下,不少食材都涨价,造成外食越来越贵。

槟城—马币贬值较泰国贵

旅食玩乐部落格版主阿Ken(杨致维)表示,不少中港台游客较常去泰国玩,甚至从泰国入境大马,因此对比后,自然会觉得本地食物价格昂贵。

不仅如此,由于马币贬值的关系,泰铢和令吉价差不多,但是对比起来则自然比泰国贵,所以令人错觉本地美食昂贵。

JJ IN DA HOUSE美食部落格版主陈俊廷表示,马币贬值当儿,对外国人来说,这里的食物其实应该是更便宜的,除非是游客与其他国家作出比较。

他说,在香港、日本和韩国,一碗面食都要超过15令吉,反观本地还可以吃到4令吉的面食,因此,认为我国食物昂贵,有欠公平。

不过,两人异口同声表示,尽管外国人认为本地美食昂贵不太正确,然而本地人越吃越贵,倒是真的。

阿Ken表示,通货膨胀下,不少食材都涨价,过去一碗2令吉50仙的面,如今可能再也吃不到这价格了。

陈俊廷表示,本地人被迫吃着外国人的价格,尤其本地人薪水追不上通膨之际,这样的情况更明显。

“近来租金昂贵、食材涨价、外劳费用、加上食油、糖、天然气等一直涨价,怎么会不贵呢?可怜的不是外国人,而是我们本地人。”

另外,他们觉得美食分量也有减少的情况。

口味重但物有所值

台湾游客Becky“我觉得物有所值,只是口味有些重。其实分量也还OK,因为我们想尝试不同的东西,所以分量不需要太多,刚好就好。”

香港游客Alfred说“不会贵啊。这里的食物价格和香港比起来还是很便宜的,只是分量少了一点。槟城有贵的,也有便宜的食物,游客其实可以自己衡量,一些是因为地点的关系吧,所以比较贵。”

中国游客鲍晶晶“还蛮价廉物美的,大部分都物有所值的,如果能一直保持这样,不被商业化就好了。反正我觉得挺好的,毕竟我吃的食材都是很新鲜的。”

茨厂街是游客觅美食的天堂,他们认为现有售价合理,不觉得过高。

吉隆坡—有特色好吃又便宜

旅游吉隆坡的外国游客对大马美食赞不绝口,觉得极具特色,价格还很合理!

尤其是多次访马的游客,除了购物,他们最主要是享受美食,并指我国是多元种族国家,料理方面也独树一格,具本土特色。

特别是来自印尼、新加坡、中国、香港或台湾的游客,对本地中华料理充满兴趣,常会抽空来马短暂逗留,趁机享受美食。

价格方面,他们觉得处于可接受的合理范围内,甚至比新加坡或泰国等其他东南亚国家便宜;路边小吃都在10令吉范围内,上饭店也有等值美食、环境及服务提供,觉得消费合理。

无论如何,他们认为,通常会在用餐前查看价格表或问清楚收费才点餐,不曾发生被过份收费或“砍菜头”的情况。

中国游客刘冬前:中式美食更合胃口

我是第一次来马,发现这里的美食与其他东南亚国家超不同,例如豆奶、罗汉果凉茶等,绝非在泰国或印尼可轻易找到的,口味也比他国美食更合我胃口。

这几天的餐饮消费价格,我都觉得很便宜,不会特别贵,甚至觉得比泰国食物便宜,可尽情享受。

印尼游客享利:查看价格防砍菜头

到访大马已有4次,与曾游访的东南亚国家如泰国或新加坡相比,这里的食物最多选择及美味,特别是中华料理,价格比他国便宜。

第四次来马,每天大约花30至50令吉在餐饮上,超值得;也曾试过在隆市乐天广场附近餐馆用餐,3 样菜4 人共享才60令吉,不会太贵。

我每次点餐会先查看价格表,不曾被“砍菜头”,无论街边小吃或餐馆饭店用餐,价格都合理。

怡保—消费更低份量更多

怡保食物价格近两年不断有涨价的趋势,本地人纷纷大喊吃不消,但对于外国的游客来说,怡保美食的价格仍属“低消费”,因此他们仍喜欢到怡保品尝美食。

《南洋商报》记者日前走访怡保旅游景点并访问国外游客,从他们口中了解到,本地人认为价格较高的食物,在他们眼中,仍算合理,甚至有游客觉得便宜。

来自中国的游客就以鸡饭为例,指新加坡一碟鸡饭就要价4元新币,在怡保则要价6令吉,虽然表面看是怡保鸡饭较贵,但以兑换率来说,却比新加坡的鸡饭便宜了一半。游客也指怡保的食物分量较大,因此,从分量对比,价格也还是很便宜。

德国游客安妮陈:景区较贵

我家乡是怡保,我移民德国已数十年,每一两年会回乡一次,每次回乡都发现食物涨价了,但对比德国,价格还是便宜。

有些旅游景点的食物价格对本地人来说,的确是贵,而且没注明价格,还会砍游客的“菜头”。

谭玉强:饮料跟着白糖涨价50仙。

新山—嘛嘛档杂饭卖13元

经常在全马跑透透的大马消协总会总会长拿督谭玉强指出,他喜欢吃杂菜饭,曾试过在嘛嘛档拿了白饭与两肉一菜,结果收费13令吉,吓了他一跳。

他说,上述菜式,他在华裔摊贩消费,大概只需要10令吉或以下。

“当然,还是能在雪隆区旧古仔区找到5至6令吉的经济杂菜饭。而有些杂菜饭商有装潢,有冷气,比普通一般路边或没有冷气的商铺,价格自然就会相对较高。”

他举例,白糖涨价50仙,一些商家干脆把饮料也调涨50仙,此举实在过分。

谭玉强有超过15 年处理消费人投诉的经验,他披露,早年协会曾针对坐地起价的商家展开对付行动,岂料却被商家投诉,也得罪了商家。

他说,该会选择改变策略,先收集公众的投报,超过5名公众针对特定的商家进行投诉,协会才会处理。

“不过,往往在向相关商家反映问题时,商家会以租金涨价、电费、水费及员工薪水等理由辩护,协会也奈何不了。”

当记者询及打工一族的薪水是否追得上食物涨价潮时,他称,这道问题考倒了他。

“打工仔薪水没有调整,老板也有营运成本的考量,始终是各执一词。”

他补充,不过,在中国及香港等消费高的地区,打工仔薪水难以负荷食物消费,相比之下,大马显得幸福多了。

商区花园价格一样

从新加坡回流马来西亚新山发展的打工族有感,本地薪金追不上食物价格的涨幅!

在新加坡工作数年的平面设计师余伟齐(32岁)透露,近期回到新山发展,本地食物价之高昂,让他难以适应。

他说,在新加坡吃一餐杂菜饭,4元已可以吃到很丰富的菜色,反观在新山,一顿杂菜饭6、7令吉是“标准”价格。

他透露,有时为了节省,他选择不在住家附近的茂奥斯汀商业区用餐,因为当地餐厅食物价格颇高。

“我分别在周遭数个花园吃饭,才发现价格不相上下,包括柔佛再也区、实达英达一带,吃一顿午餐或晚餐的价格也不见得便宜。”

他认为,在新加坡的打工族,薪水普遍上还能应付日常饮食,而在本地赚马币的打工族,随便吃一餐都觉得“牙疼”。

他说,一日三餐当中,若每一餐能维持在6令吉或以下,他都认为是合理的价格。

姚文春:美食涨价需依据业者成本而定。

贩总—享受美食丰俭由人

马来西亚贩商总会长拿督姚文春认为,本地美食昂贵与否,需回到不同阶层顾客的消费行为上去探讨。他举例,传统咖啡店一杯咖啡乌1令吉60仙有人喊贵,精品咖啡馆一杯咖啡要价十几令吉,却没人嫌贵。

他表示,近一两年来,本地美食价格一直在涨是不争的事实,涨价的原因还是要依据业者的成本而定。

“一碟鸡饭卖6令吉,是合理的价格。”

他说,在消费税实行之后,许多食材都已起价,加上大部分小贩无法索回进项税,只能被逼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姚文春说,本地美食价格是否昂贵,也还得看处在哪一个地区,如果像大城市新山,租金肯定不如二、三线地区般便宜。

他指出,新山旺区茂奥斯汀的店铺,月租以8000令吉起跳,有者甚至月租过万,这样的租金成本,如果业者再将价格调低,也不合理。

反应

 

名家专栏

国外好使国内便宜?/胡逸山博士

美国候任(与前任)总统特朗普近日大放矢言,其中就提到假如一些国度尝试以其他货币来取代美元作为国际上最为通用的交易货币的话,那么他将捧出关税大棒,对彼等出口至美国的商品施以100%的关税。

我之前曾详细谈到,为何特朗普上台后,虽然在美国权力分治体系下,可能未能全盘操控美国的货币政策(如形同其中央银行的美联储就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但起码在整体上会寻求偏低的美元币值,以便促使美国制造的商品在国际上更具有出口竞争力,来完成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宏愿。

那为何特朗普一方面不介意美元币值的走低,但另一方面又那么介意美元是否维持作为国际上主要交易货币的独特地位呢?这主要是这两者之间,其实并无经济逻辑上的冲突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这得从何说起呢?可能先从本地社会说起吧。大家在本地社会生活里,坦白说通常对马币币值的高低走向,有着在社会心理学上所谓的认知偏颇。

当马币走高时,我们一片欣喜若狂,尤其是如当下般年底学校放假,大家携老扶幼到外国度假时,马币得以兑换更多的当地货币,花起来当然也就更为得心应手了,譬如得以血拼更多的当地商品等。

即便没有出国旅游或送孩子到外国念书(也就必须兑换马币来缴付彼等的学费和生活费),更高币值的马币也意味着进口到本地的商品会显得更为便宜(相同数额的马币得以进口更多商品)。

经济社会微妙偏颇

有钱人买时装、香水等奢侈品会更便宜,但连中低收入群体者购买一般的日常用品、食物等也会更为便宜,因为在本地许多这些商品也是进口的。

所以大家在社会经济认知上,都有一个微妙的偏颇,认为马币币值高就很好,政府就显得有“做事”,有把马币币值往高处推。

反之,如果马币走低,出国旅游时的花费就更高了,孩子的外国学费与生活费也就更高,搞不好还要好像当年家长自身在外国念书时般,到当地唐人街的华人餐厅打工、洗碗碟、抛大镬、捧餐送外卖等,我见犹怜,令从小宝贝爱儿爱女的家长们心疼不已。

家长们心想新一代的海外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可能还不如旧一代,而那都是马币低迷所闯出的祸,那当然义愤填膺,大骂政府无能了。

即便未能负担得起孩子出国念书,甚至也没能出国度假的中低收入群体们,也必须忍受马币低迷所带来的主要依靠进口的必需品的价格的相应上涨,当然也是怨声载道,迁怒于政府为何不设法把马币币值提高了。

急功近利主流文化

在如此的一片马币币值高企好、低迷坏的认知偏颇狂热里,合理马币币值走低的优势,是很难被本地主流社会所欣赏的。

如更低的马币,理论上是能帮助本地的出口商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更能卖出去,如此也就更能带动本地的主要还是依靠出口的经济动力的。

当然,极为讽刺的是,撇开高科技产品不说,本地出口虽多,但进口也很多,甚至更多。而低企的马币,虽然会导致进口商品更为昂贵,但也就变相地鼓励本地必须更为迈向自给自足的经济韧性,自己做来自己用,就无需依赖进口了。

但在本地一片急功近利的主流文化思维下,什么长期竞争力、韧性等通常都抛在脑后,而要马上看到“出国钱好使,本地物价低”的成绩了。以后再续。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