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独家】收购本地旅社成风
中资聘中国导游减成本

本报报道“中国导游违例来马抢滩”引起回响。

(槟城31日讯)“中国导游违例来马抢滩”原来是因为中国财团收购本地旅社所致!

继《南洋商报》揭露浮罗交怡出现中国导游违例带团一事后,不少旅社纷纷来电投诉,指相关情况并不在于本地导游日薪昂贵,而是中国财团收购本地旅社后,为了减低成本,所以才聘请中国导游在我国讲解,甚至演变成“马苏丽是潘金莲”等胡说八道的事件。



一名本地旅游业者Lena向《南洋商报》透露,近来不少雪州旅社已被中国财团收购部分股权,这已是业界公开的秘密。

据了解,这些财团过后再通过一名本地友人进一步收购其他的股份,使得他们在现有的法律下合法占有所有,或大部分股权。

根据我国条例,外商在马来西亚设立合资公司,在各领域的股权对比重都会有所不同,其中在旅游业,合资公司的股权对分情况,外资最高只能持股49%;不过,投资于依斯干达经济特区的创意工业如旅游服务业的外资可拥有100%股权。

询及这样的案例是否属于多数及是否有明确数目,受访业者指无法掌握,不过都知道哪家公司由中资主导。

业者指出,这些由中资主导的旅社因为要减低成本才聘请中国导游,而不是本地会中文的导游。中国导游在我国的日薪为180令吉,而本地中文导游则收费至少250令吉。



另外,新年期间则是双倍,因此不少中资主导的旅社才出此下策。

另外,一些非华裔导游的收费较低,加上只是陪同和确保过程无大碍,无需亲身讲解,因此一般价格较低,这些非华裔导游也不介意做幌子。

“他们请本地马来导游也只是做样子而已,避免被调查时遭殃。”

吕荣活

非所有中资如此

尽管如此,业者们表示,并不是所有中资主导的旅社都会这样。

据悉,世界各地都发生这样的情况,其中我国著名本地旅社BP HOLIDAY负责人吕荣活就指出,这情况也曾在泰国发生,不过,由于难以阻挡整个全球化局势的演变,同时为了增加泰国本身在区域内的竞争力,因此泰国对有关的执法没有捉得那么紧。

不过,浮罗交怡导游林华基就提醒,如果太多中资入驻旅游业,那么不仅导游,往后中资就连巴士、酒店、餐饮也会因谈判筹码不足而得处处妥协。

“到时我们不够人家谈判,价格得压,还要附加其他的东西,最后只能被压着来打。”

陈三顺:旅社必须遵守本地法律。

陈三顺:无法介绍真正国情  

外资旅社须守大马法

马来西亚华人旅游公会会长拿督陈三顺表示,“中国导游来马抢滩”事件是很不应该的,因为这不仅影响本地导游的生计,同时也无法很好地介绍真正的国情。

他表示,大马绝对欢迎中国游客,也非常感激中国旅社能带团来我国,不过,有关旅社必须遵守本地法律,其中,我国的导游条例和《1992 年马来西亚旅游业法》已阐明,只有本地导游能在本地带团。因此,上述中国导游确实已违例,甚至也抵触了移民局条例。

他也表示,本地会中文的导游不少,找不到本地导游是说不过去的。

许多浮罗交怡导游已经团结起来,矢言要捍卫权益。

郑和与汉丽宝有染? 

为增趣味胡说八道

中国导游解说再添乱象,这回居然轮到郑和与汉丽宝公主“有染”!

继本报揭露浮罗交怡出现中国导游违例带团,期间除了呛本地导游不会中文外,更谎称传奇人物玛苏丽是“大马潘金莲”及浮罗交怡是自治区,如今再传出原来我国各地都沦陷,其中马六甲的中国导游就在解说明朝汉丽宝公主及郑和七下西洋时,形容两人有染。

一名在雪州经营旅社的陈姓男子表示,自己从友人处听闻,有中国导游在带团参观马六甲时,居然将汉丽宝公主与郑和形容为有暧昧关系。

“一些游客可能比较喜欢听绯闻,这样形容比较吸引人,但这很不应该。他们不可能不知道郑和是太监啊!何况汉丽宝公主是嫁给当时马六甲苏丹曼苏沙,这么形容很不敬。”

本地导游因外国导游抢滩而面对冲击。

或仿效沙巴抗议

“不行动就反扑”

“再不行动,我们就自己来!”

浮罗交怡导游林华基表示,除了本地导游生计受到影响外,就连旅社也因为这些中资旅社的行为受到冲击,若旅游部不采取行动,他们不排除将效仿去年7月发生在沙巴的“本地导游自救行动”。

他指出,目前经济低迷,不少业者已面临物价高涨的压力,如今生计大受影响,自然到了不能不反扑的地步。目前,不少浮罗交怡导游与旅社对该情况感到不忿,也希望旅游部能正视这个现象并采取对付行动。

“只要旅游部过来调查,我们都很愿意配合。我们真的不想发生在沙巴的事情也发生在这里。”

林华基
林华基

“黑导”事件不断

沙巴因长期出现“黑导”(无牌中国导游),去年7月一众当地导游集合在机场,高举著用中文写上“严禁国外无证中国导游”及“沙巴不欢迎国外非法导游”的手卡,而这纠察行动也造成从中国飞抵亚庇的逾60名游客滞留旅巴上2个小时。

除了沙巴,槟城和马六甲也出现类似外籍导游违例抢滩现象。

根据本地导游条例,持牌导游要遵守很多条规,如:挂执照、指定的衣着、鞋子等,每2 年须更新执照,而更新执照的条件是,每年必须考获3个“旅游延续教育课程” (CTRE),因此业者们均认为,当局若漠视这个现象不仅对本地业者不公平,更导致不少导游转向非法就业。

“我们都需缴税的,政府应该要考虑到就业机会是否减少、税收减少,还有外汇流向外国等现象才对。”

相关新闻:

【独家】中国导游违例抢饭碗 呛本地同行不懂中文

独家报道:黎添华

独家报道:黎添华

独家报道:黎添华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商界:勿忧中资涌入抢市场 马中企业可互利共赢

独家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9日讯)与其担心大量财雄势厚的中国企业进入大马,“卷走”本地人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倒不如思考如何与中资合作,扩大经济蛋糕和分一杯羹,互利共赢。

近期,有关大量中资入驻大马或将带来弊端的说法此起彼落,而副首相拿督斯里法迪拉日前指中国今年在大马的直接投资增长28.8%,投资领域覆盖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科技和清洁能源等重要领域,更加深了一些本地人的顾虑,担心这股发展态势若蔓延下去,迟早会卷走本地专才和人才,甚至也引发了本地工作岗位被抢走的担忧。

抱持这类悲观论调的市场人士认为,中国企业长期积累的规模优势,在进入大马市场时具备明显成本优势,以工业界的中型企业为例,在中国本土可能达到数亿元的规模,而进入我国后是大规模企业,对本地企业构成强大的竞争压力。

然而,商界领袖向《南洋商报》指出,我国其实有自身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来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与其一味悲观和负面的看待中资进驻,倒不如探讨中资带来的各种好处,以及如何与中资合作,共同增长。

政府密切监督市场

他们指出,在任何商业活动中,可能会存在个别不良企业的不规范行为,但这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企业群体,也不能将其夸大为普遍现象。而且,大马政府和相关部门也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维护市场秩序。

此外,政府应鼓励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逐步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融入更广阔的市场;同时,通过官联机构推动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创建资源共享平台,帮助本地企业扩大规模与影响力。

自我增值应对外资挑战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总财政拿督孔令龙表示,与其担心外资包括中国企业的进驻会威胁本地企业,不如思考如何与它们合作。

资源互补共同发展

他说,作为“地头蛇”,本土企业对本地市场更为了解,而外资企业可能在技术上占优势。这种情况下,合作而非对抗,或许是更优的选择。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对市场的洞察力,与外资企业共同规划和发展市场。”

然而,如果本地企业固守过去20年的产品和模式,不思改变,那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孔令龙坦言,我国企业普遍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不足,研发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甚至不到1.5%。许多企业宁愿成为代理商,而不愿在研发和创新上投入资源,这是一种危险的趋势。

因此,本地企业须加强自我提升,尤其是在技术研发和价值增值方面。只有通过不断增值,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如果我们一成不变,就只能成为竞争的失败者。

他说,我国是一个自由经济体,但本地消费市场规模有限,加上人口数量不多,因此必须依赖外国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和创造机会。

他说,然而,外国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的进入,可能会对本地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产生影响。

“如果马来西亚的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外国企业的进入确实会带来冲击。但这种情况并不仅限于中资企业,其他外资企业也会有类似的影响。”

他提醒,如果只是被动地担心被取代,而不寻求进步,那问题只会加剧。

“过去也有成功案例表明,与外国企业资源互补、协同合作,可以实现双赢,这是马来西亚中小企业需要努力的方向: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开放心态,与外资形成友善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提高技能应对人才战争

马来西亚职业培训官协会主席温斯钦提到,随着免签证政策的推行,预计将有更多外国投资者到来。

对此,我国中小企业应积极提高自身竞争力,专注于创新和技术升级,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财政援助和咨询服务,克服资金、营销和资讯通讯科技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他说,在人才方面,应持续提高技能,特别是在数字科技和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以满足市场需求。

提高劳动力素质

对于在中国企业入驻是否会加剧本地市场竞争?他认为,确实可能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引发竞争。

“但我国政府对外资企业有明确的股权政策和本地参与要求,鼓励本地公民和外国投资者合资,以此确保本地利益。同时,外资企业的进入通常会伴随着技术和管理技能的转移,这有助于提高本地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温斯钦指出,政府在提高本地企业和人才竞争力方面都扮演着关键角色。

“如,通过国家工业 4.0 政策发展由人才、流程和科技驱动的更智能、更强大的制造业。

此外,政府也提供财政援助、技术培训和市场推广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克服挑战,提高竞争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专注于技术和职业教育培训,旨在缩小技能供求差距,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他也强调,全球化的趋势和无国界经济确实改变了企业竞争的核心逻辑,未来企业之间的战争本质上是人才的战争。

“政府需要在教育、签证、税收等方面创造有利于人才流动和发展的环境,确保本地企业和劳动力从中受益。”

“通过加强本地企业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可以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鼓励马企拓展海外市场

对于中资大举进驻,优大经济系教授黄锦荣博士则抱持较为谨慎的看法。

他形容中国和本地企业的实力对比,如同重量级和轻量级选手在同一擂台竞争,作为“轻量级选手”的本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可能会被“打得体无完肤”,被迫退出市场。

“有人或许会说,这是因为它们自身竞争力不足,是‘理所应当’的结果。但事实上,本地企业的生存环境已经受到了不平等的影响。”

他说,如果本地企业因此失去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最终可能导致本地企业完全丧失发展空间,转而只能为外资企业打工。

因此,关于本地企业应保持乐观心态,并积极主动出击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建议,黄锦荣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但需要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  

“确实可能会有一些本地企业尝试与中国企业合作,尤其是那些并非单纯以马来西亚市场为目标的中国企业。然而,这种合作更多会发生在本地的大型企业与中国的大型企业或央企之间。

“我国的大型企业,特别是国企,有一定的规模和资源,能与中国企业展开对等合作。而对于本地的大部分中小微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0%以上),与大型中国企业合作的机会较为有限。

差距大易受制于人

“实际上,中小企业在与规模更大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时,往往处于劣势。例如,有些中小企业原本是中国企业的合作伙伴,但由于双方体量差距较大,合作过程中很容易受制于人。”

黄锦荣认为,更有效的做法是,政府相关政策应支持企业“走出去”,因为只有拓展海外市场,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才能够真正扩大。

“在更广阔的市场中,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这对于推动中小企业成长尤为关键。”

“我们应该鼓励我们的中小企业加大出口力度,逐步融入国际市场。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先从出口入手,通过建立海外市场的标志性节点,逐步提高品牌和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接下来,可以通过官联机构的支持,推动企业与不同国家的跨国企业开展合作。通过这种跨国合作的形式,形成一个国际化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长机会和资源共享平台,这也是政府长远的方向。”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