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独家】收购本地旅社成风
中资聘中国导游减成本

本报报道“中国导游违例来马抢滩”引起回响。

(槟城31日讯)“中国导游违例来马抢滩”原来是因为中国财团收购本地旅社所致!

继《南洋商报》揭露浮罗交怡出现中国导游违例带团一事后,不少旅社纷纷来电投诉,指相关情况并不在于本地导游日薪昂贵,而是中国财团收购本地旅社后,为了减低成本,所以才聘请中国导游在我国讲解,甚至演变成“马苏丽是潘金莲”等胡说八道的事件。



一名本地旅游业者Lena向《南洋商报》透露,近来不少雪州旅社已被中国财团收购部分股权,这已是业界公开的秘密。

据了解,这些财团过后再通过一名本地友人进一步收购其他的股份,使得他们在现有的法律下合法占有所有,或大部分股权。

根据我国条例,外商在马来西亚设立合资公司,在各领域的股权对比重都会有所不同,其中在旅游业,合资公司的股权对分情况,外资最高只能持股49%;不过,投资于依斯干达经济特区的创意工业如旅游服务业的外资可拥有100%股权。

询及这样的案例是否属于多数及是否有明确数目,受访业者指无法掌握,不过都知道哪家公司由中资主导。

业者指出,这些由中资主导的旅社因为要减低成本才聘请中国导游,而不是本地会中文的导游。中国导游在我国的日薪为180令吉,而本地中文导游则收费至少250令吉。



另外,新年期间则是双倍,因此不少中资主导的旅社才出此下策。

另外,一些非华裔导游的收费较低,加上只是陪同和确保过程无大碍,无需亲身讲解,因此一般价格较低,这些非华裔导游也不介意做幌子。

“他们请本地马来导游也只是做样子而已,避免被调查时遭殃。”

吕荣活

非所有中资如此

尽管如此,业者们表示,并不是所有中资主导的旅社都会这样。

据悉,世界各地都发生这样的情况,其中我国著名本地旅社BP HOLIDAY负责人吕荣活就指出,这情况也曾在泰国发生,不过,由于难以阻挡整个全球化局势的演变,同时为了增加泰国本身在区域内的竞争力,因此泰国对有关的执法没有捉得那么紧。

不过,浮罗交怡导游林华基就提醒,如果太多中资入驻旅游业,那么不仅导游,往后中资就连巴士、酒店、餐饮也会因谈判筹码不足而得处处妥协。

“到时我们不够人家谈判,价格得压,还要附加其他的东西,最后只能被压着来打。”

陈三顺:旅社必须遵守本地法律。

陈三顺:无法介绍真正国情  

外资旅社须守大马法

马来西亚华人旅游公会会长拿督陈三顺表示,“中国导游来马抢滩”事件是很不应该的,因为这不仅影响本地导游的生计,同时也无法很好地介绍真正的国情。

他表示,大马绝对欢迎中国游客,也非常感激中国旅社能带团来我国,不过,有关旅社必须遵守本地法律,其中,我国的导游条例和《1992 年马来西亚旅游业法》已阐明,只有本地导游能在本地带团。因此,上述中国导游确实已违例,甚至也抵触了移民局条例。

他也表示,本地会中文的导游不少,找不到本地导游是说不过去的。

许多浮罗交怡导游已经团结起来,矢言要捍卫权益。

郑和与汉丽宝有染? 

为增趣味胡说八道

中国导游解说再添乱象,这回居然轮到郑和与汉丽宝公主“有染”!

继本报揭露浮罗交怡出现中国导游违例带团,期间除了呛本地导游不会中文外,更谎称传奇人物玛苏丽是“大马潘金莲”及浮罗交怡是自治区,如今再传出原来我国各地都沦陷,其中马六甲的中国导游就在解说明朝汉丽宝公主及郑和七下西洋时,形容两人有染。

一名在雪州经营旅社的陈姓男子表示,自己从友人处听闻,有中国导游在带团参观马六甲时,居然将汉丽宝公主与郑和形容为有暧昧关系。

“一些游客可能比较喜欢听绯闻,这样形容比较吸引人,但这很不应该。他们不可能不知道郑和是太监啊!何况汉丽宝公主是嫁给当时马六甲苏丹曼苏沙,这么形容很不敬。”

本地导游因外国导游抢滩而面对冲击。

或仿效沙巴抗议

“不行动就反扑”

“再不行动,我们就自己来!”

浮罗交怡导游林华基表示,除了本地导游生计受到影响外,就连旅社也因为这些中资旅社的行为受到冲击,若旅游部不采取行动,他们不排除将效仿去年7月发生在沙巴的“本地导游自救行动”。

他指出,目前经济低迷,不少业者已面临物价高涨的压力,如今生计大受影响,自然到了不能不反扑的地步。目前,不少浮罗交怡导游与旅社对该情况感到不忿,也希望旅游部能正视这个现象并采取对付行动。

“只要旅游部过来调查,我们都很愿意配合。我们真的不想发生在沙巴的事情也发生在这里。”

林华基
林华基

“黑导”事件不断

沙巴因长期出现“黑导”(无牌中国导游),去年7月一众当地导游集合在机场,高举著用中文写上“严禁国外无证中国导游”及“沙巴不欢迎国外非法导游”的手卡,而这纠察行动也造成从中国飞抵亚庇的逾60名游客滞留旅巴上2个小时。

除了沙巴,槟城和马六甲也出现类似外籍导游违例抢滩现象。

根据本地导游条例,持牌导游要遵守很多条规,如:挂执照、指定的衣着、鞋子等,每2 年须更新执照,而更新执照的条件是,每年必须考获3个“旅游延续教育课程” (CTRE),因此业者们均认为,当局若漠视这个现象不仅对本地业者不公平,更导致不少导游转向非法就业。

“我们都需缴税的,政府应该要考虑到就业机会是否减少、税收减少,还有外汇流向外国等现象才对。”

相关新闻:

【独家】中国导游违例抢饭碗 呛本地同行不懂中文

独家报道:黎添华

独家报道:黎添华

独家报道:黎添华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尼日尔反华恩将仇报 中国重估非洲战略安全

报道:宋阳标

尼日尔军政府打击中资企业,并驱逐中国籍高管,不顾中国昔年援建之恩。非洲政权不稳,中国须重估非洲战略安全。

西非国家尼日尔军政府领导人奇亚尼(Abdourahamane Tchiani)3月13日签署紧急政令,要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津德尔炼油厂(Soraz)及西非石油管道公司(WAPCo)的3名中国籍高管在48小时内离境,并查封炼油厂账户。同日,尼日尔旅游部以“歧视性经营”为由,吊销了中资阳光国际酒店的营业执照。

12年前,众多在非洲国家加纳淘金的中国人被抢劫一空,有人员伤亡,他们被迫抛弃从远隔重洋的中国运去的辎重设备,逃回中国。

3月14日,尼日尔军政府还没收了中石油4亿美元(下同,约17.7亿令吉)的款项。今年3月,尼日尔军政府应该兑付中石油贷款,但是由于其仍陷于财政动荡中,因此不但没有商谈延期,反而直接要求中资金德尔炼油公司缴纳1.3亿美元的“天价税单”。

据了解,中国在尼日尔约有70亿美元国有资产。数据显示,2023年,西非政变国家对华债务违约率已飙升到47%,远超非洲大陆23%的均值。

尼日尔位于撒哈拉沙漠中心地带,国土面积为126.7平方公里,其中80%是沙漠,但该国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诸如石油、煤炭、黄金、石膏、磷酸盐、白银、锡和铀等矿产资源,其中磷酸盐储量居世界第4位,铀储量达42万吨,是世界第5大产铀国。尼日尔铀矿占中国核燃料进口总量的12%,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内17座核电厂的运行安全。

中资尼日尔20余年

尼日尔军政府2023年上台后,驱逐了美法驻军。赶走美法之后,尼日尔引入俄罗斯雇佣兵瓦格纳集团,同时接受美国2.5亿美元基建援助。但在此过程中尼日尔陷入了财政危机,此时中国伸出援手,由中石油提供4亿美元低息贷款,帮助其渡过危机。早自2003年开始,中国人耗时22年,先后在尼日尔投资60亿美元,给尼日尔建立起一套石油工业体系,并修建了从尼日尔到贝宁沿海港口长度近2000公里的输油管道。2024年5月,第一艘油轮从贝宁航向中国。

目前,中国石油在尼日尔、乍得两国的员工近2000人。尼日尔炼厂持续加大对尼方员工的培训力度,保证尼方本土化进程稳步推进。中国企业在尼日尔投资的石油企业产出占据了其GDP的10%,贡献了财政的12.5%。

目前,尼日尔的态势尚未明了,中国在其境内的利益将会如何走向,都有待观察。

中国与贝宁关系良好

尼日尔政变后,与其南部濒海邻国贝宁一直处于关系紧张状态。贝宁甚至封锁了尼日尔石油的出口。

2024年8月,中国向尼日尔的邻国贝宁捐赠了一批榴弹炮和配件。贝宁军方表示,这些装备“有助我军更好地应对在地面打击恐怖主义威胁的行动挑战”,“来自中国的支持是两国军事合作的一部分,这种合作每天都在加强和多样化”。

贝宁军队正在该国北部与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接壤的边境地区与恐怖分子作战。

2023年9月,贝宁总统塔隆访华,中贝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去年5月,中国石油在尼日尔的第一艘百万桶油轮即从贝宁塞梅港启程前往中国。

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从1970年代修建坦赞铁路开始,当时耗费5亿美元、花费人力5.6万,牺牲69人。从此以后,坦赞铁路成为中非友谊的象征。

西方指责中掠夺非洲资源

赞比亚也是中国在非的主要投资国,惟该国在主权债务违约时,却随着西方阵营的宣传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掠夺非洲资源,最终中国企业遭遇重大损失。

2021年,中国拿下几内亚芒杜铁矿开发权,但不久该国发生军事政变,新上台的军政府指责前任政府“贱卖资源”,要求提高几内亚持股比例、追加基础设施投资(援建铁路、港口等)。在2023年开发方被迫承诺为几内亚修建650公里铁路和深水港,并将几内亚政府持股比例提高至15%。

中国垫资38亿美元修建的蒙内铁路,肯尼亚方面表示还款期限推迟到50年,中国方面只好寄望于10年经营权有所收益。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