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中国奇迹粉碎3大神话/埃罗依·劳伦

40年前的1978年12月29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发布公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增长实验就此拉开序幕。

中国领导人用中共内部心照不宣的用词,传递了邓小平的愿望,宣布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将一个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变成了一个领先的经济强国。



2014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基于购买力平价)。其人均GDP在1980年比美国低四十倍,现已增长了58倍,只比美国低3.4倍(据IMF数据)。事实上,15%的人类经历了四十年、每年10%的平均收入增长。

但中国令人瞩目的崛起,也打碎了三个关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神话。

加剧不平等

首先是增长降低不平等性、增加幸福感。1955年,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提出了一个假说,认为收入不平等性将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急剧升高然后下降的走势——即倒U型或钟型走势。

从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看,它的经验是对库兹涅茨假说最有力的拒绝。



毕竟,中国现在是全世界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过去十年中,其基尼系数徘徊在0.5左右,1980年时为0.3左右(基尼系数为1代表一人拥有一个国家的一切)。

事实上,增长和不平等性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遵循一个特殊的模式:中国基尼系数随增长而升高,而在增长放缓时下降。

此外,据世界不平等性数据库(World Inequality Database)的数据,中国国民收入流入最富有10%群体的比例,在1978至2015年间从27%增加到41%,流入最富有1%群体的比例更是翻番。

与此同时,国民收入流入最贫穷50%群体的比例,从26%下降到14%。这些数据与其他数据源一致——1990-2010年间,人均GDP增加了14倍,而最顶层五分之一占国民收入之比不断增加,底层五分之四不断降低。

平心而论,这些属于相对不平等,而中国毫无疑问减少了绝对贫困。大部分中国人过去生活在共同贫穷之中;如今,他们生活在一个最贫穷10%群体收入在1980至2015年间提高了近65%的不平等的社会中。

幸福感降低

考虑到如此进步,你可能会认为中国人也变得更加幸福了。但情况似乎正好相反。

在2017年《世界幸福报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的一个章节中,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A. Easterlin)、王菲(Fei Wang,译音)和王顺(Shun Wang,译音)令人信服地指出,尽管中国GDP一飞冲天,其公民报告的主观福祉却有所下降,特别是在贫穷和年长群体中。

更令人吃惊的是,尽管中国主观福祉仍低于1990年的水平,但在过去十年中有所上升,而过去十年的增长要慢于1990-2005年间。

中国的水、地下水和空气污染已经达到了危机水平。

政治不自由

中国的高速增长所打破的第二个神话,是经济自由化最终会产生政治自由化。

回首1989年,在西方自由民主战胜苏联共产主义前几个月,中国在天安门广场镇压了学生暴动,杀害了1万名中国公民。

此后,中国政治轨迹再无变化。要说有变化的话,也是国家能够更加有效地任性而不公地行使权力。

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意味着强势国家干涉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助力经济扩张,而庞大的国家安全设备钳制了公民自由和政治权利。

中国没有变得更加民主,而是成为如今在土耳其、巴西、匈牙利、印度和其他国家出现的极权新自由主义的先锋。

最后,经济增长不再能够被称为最佳环境政策。

2007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中国发展模式描述为 “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因为带来了严重的生态伤害。

尽管如此,人们总是希望经济增长能遵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从而至少能够防止全面灾难。然而并不是。

加剧环境污染

最新数据表明,中国目前是全球经济中最大的自然资源采掘者,变得越来越资源密集。2010年,中国贡献了全球GDP的14%,但消耗了17%的生物量,29%的化石燃料和44%的金属矿石。

其所有自然资源的国内消费目前已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而所有发达国家总共只占四分之一。

此外,目前中国排放了25%的全球二氧化碳——是美国的两倍,欧盟的三倍,印度的四倍。

1978至2016年间,中国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从15亿吨增加到100亿吨,人均排放量从1.8吨增加到7.2吨,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2吨。

各种记录表明,中国的水、地下水和空气污染已经达到了危机水平。这碰巧也给认为资本主义是环境破坏的主要驱动力的人带来了问题。毕竟,历史上生态最不可持续的国家名义上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

在2017年10月的中共十九大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到了根本性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他重申,中国决心实现始于2016年十三五规划的“生态文明”转型。显然,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经济增长剧情已经结束。

埃罗依·劳伦

巴黎政治学院经济研究中心(OFCE)高级研究员
巴黎政治大学管理和创新学院教授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国际财经

白领最佳职场退路 中国年轻人蜂拥考导游证

(北京14日讯)看到白领饭碗朝不保夕,而国内旅游热潮有望带来稳定的收入,考导游资格证的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据文旅部下属报纸《中国旅游报》,今年约有32万中国人报名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比2023年增长45%,多个省份的报名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高学历、外语类考生不断增加。

在中国经济放缓、工作难言稳定的背景下,导游成了越来越受欢迎的职业退路。

科技和金融行业的大规模裁员导致白领求职人数激增,而千万名大学毕业生要竞争变少了的入门级职位。

青年失业率高达17%

在中国青年失业率徘徊在17%左右的环境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越来越难,哪怕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也一样,这导致许多人只能先找个兼职或零工,或者从事昔日看不上的蓝领工作。

中国市场广告营销解决方案服务商“华凯营销”创始人苏布拉马尼亚·巴特表示,虽然导游历来被视为临时性或季节性工作,但疫情后的行业复苏改变了这种看法。

“华凯营销”是提供旅行数据分析的数字营销和研究公司。

过去一年,中国国内旅游活动强劲复苏,许多人选择了更便宜的短途游、跟风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新体验。

虽然人均旅游支出仍然低迷,但导游是一种快速、可行的从游客身上赚钱的方法,尤其是在热门旅游目的地,因为只要通过资格考试就行了。

外国游客也在回流,只是速度较慢。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对38个国家实施了免签政策。

2024年1-9月,中国入境游客数量同比增长了近80%,但仍低于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一天可赚约375令吉

给外国旅行团——特别是说英语的旅行团——做导游的收入,通常高于给本国游客做导游,这促使更多外语专业的学生参加导游资格考试。

苏布拉马尼亚·巴特表示,旺季里导游通常一天可以赚五六百元(约312至375令吉)。

他说,英语导游每天最高可以赚到1000元(约625令吉),精通德语或意大利语的导游收入还能更高。

这使得当导游在中国成了一个“有钱途”的选择——毕竟企业招聘月薪也不过是1万元人民币(约6250令吉)左右。

不光是导游证,中国大学生常常还会考取教师、会计、翻译等各种资格证书来丰富自己的简历,拓宽自己的可能职业道路。而且因为害怕失业,越来越多的中国中年人现在也在寻求考取各种证书。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