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火下力求改革/沈联涛、肖耿
去年6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哀叹“特朗普正在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为了“美国的短期利益”,他不惜“给世界造成长期伤害”。
如今,特朗普又提升了对华贸易对抗的级别,导致双方都在摩拳擦掌,准备为争夺未来全球技术领先地位而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竞争,对现有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威胁也与日俱增。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一直具有给世界各国带来共赢的特征。这一假设成为全球在贸易规则领域具有广泛共识的一个基础,包括各国拥有或正在努力建立相对一致的产权保护规则。
例如,中国之所以能够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体系,是因为中国企业学会了如何在世界贸易组织所制定的框架内运作及与其它企业竞争。
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经反复指出,新自由主义沉溺于自由放任的市场,没有考虑到市场效率提高背后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导致的社会成本。
收入不平等状况的急剧恶化,导致普通大众不仅对导致不平等的具体因素不满,也开始反对各种形式的开放和全球化,包括移民和自由贸易。
这正是特朗普当选的原因。这些逆全球化反弹不仅限于美国,英国脱欧投票背后也是由于民众对全球化成本失控的担忧,从意大利到波兰的许多欧洲国家的右翼民粹主义政治力量的崛起,也符合类似的逻辑。
正是这些政治发展趋势,而不是对经济利益的理性算计,刺激了一些政客试图改写甚至颠覆现有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这迫使各个国家和全球的治理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但斯蒂格利茨和哈佛大学的大卫·肯尼迪,在2013年出版的《中国特色的法律与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一书中写道,“市场是建立在一定的法律安排基础之上,并通过监管框架来实现稳定的。”
这意味着解决市场失灵下的收入分配效应,需要构建新的行政、司法、和监管框架,而这一过程需要时间。
压力沉重
攻击基于规则的全球秩序的政客和利益团体,最喜欢的目标就是中国,导致中国目前面临巨大的改革压力。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其税收、监管和司法体系演化的速度,因此产生了日益加剧的收入不平等、污染、金融风险和腐败等问题,而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在下一阶段的结构性改革中予以解决。
但这些改革具体应该如何展开及突破,仍取决于中国精英、决策者、弱势群体以及国际社会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激烈争论。
各界期待政策新突破
而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各界也更加期待更清晰的改革方向与政策突破。
中国企业家和其迅速扩大的中产阶级,首先关注的是在税收、金融、跨国资本流动、及环境监管日益收紧的环境下他们的财产权利,包括他们所积累的财富的安全性。
与此同时,中国年轻人和低收入家庭担心不断上涨的房价、就业稳定、以及少数科技巨头市场份额的迅速膨胀而导致的对中小企业的挤出效应。
至于在华经营的外国企业以及美国等国际贸易伙伴,其关注点则集中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政府过度支持国有企业,以及政府过度支持科技升级的产业政策。
果断争取筹码
这一领域的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还需要考虑新技术对商业模式、供应链、生活方式、甚至政治环境的负面性影响。
中国领导人需要对这些多样化的、有时甚至互相冲突的关注点予以坚决果断的回应。
这意味着采取更大胆的改革开放措施,不仅为了巩固信心及稳定预期,也为了让中国在与美国和其它外国投资者的谈判中更有筹码。
建立公平竞争环境
中国政府要做的第一步,是重申其2013年的改革开放承诺,即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为了维护这一承诺的可信度,中国必须建立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特别是对外资公司、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
好消息是,面对严峻的不确定性、转型压力、甚至潜在危机,政府及社会更容易对重大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形成共识。
可是,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可能会妨碍改革的行动:地方官员对改革风险的厌恶而导致不作为。
在过去,地方层面的试点和创新是中国改革开放获得突破及成功的重要原因,各省、市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常常能够打破国家层面的官僚主义和结构性僵局。
但在目睹大量同事和上司在反腐过程中落马,许多地方官员开始对采取大胆的改革行动犹豫不决。
正如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所做的,今天的中国决策层需要加倍努力果断释放企业家冒险创新与地方政府改革试错的努力(即市场参与者的“动物精神”)。
尽管美国等国际贸易伙伴,可能会反对一些地方色彩浓郁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改革,中国在制度改革方面的大胆创新与试错的最终结果将是更加稳定和更有活力的市场。
向发达国学有效机制
成功的关键将是强化产权界定、交易、与保护的基础设施,包括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现代化的司法体系、以及先进的商业和技术标准体系。
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借鉴香港、美国、英国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的产权基础设施,从中吸纳行之有效的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遭遇到政治和社会剧变,发达经济体的产权基础设施仍然稳定而强大,确保了其经济与社会的长期稳定。
到目前为止,中国对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的演化,甚至生存的影响还是有限。
但通过让产权基础设施及其相关的产权安排与发达经济体看齐,中国将对构建一个支持共同繁荣和双赢的全球市场生态体系作出重要贡献,并有助于消除或缓和近期全球市场不稳定的紧张局势。
沈联涛
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所杰出研究员
肖耿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