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中美贸易战能持久和平?/叶得利

上周中国经济第三季度数据让市场喜忧参半。中国国家统计局在上周五公布,中国今年第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按年增长6%,创下中国自1992年以来的季度GDP的最低产值,而此前三季度的GDP都按年增长了6.2%。

但相对利好消息是,中国第三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按年增长了5.4%,民间投资按年增长4.7%。



同时,中国前三季度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是5.6%,前三季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增速为8.2%。

对此,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均双双收低,其中中国股市单日创一个月以来最大跌幅。

对于中国GDP增速降至近3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中美贸易争端犹未解决之际,中国逊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引发了对全球经济放缓蔓延的担忧。中国经济的疲软数据凸显国内外的需求较弱。

由于中国在前几轮出台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今后出台的刺激措施政策的空间将是有限的。

中美两国在上周,达成口头上的第一阶段实质性贸易协议。

目前中美两国在上周达成口头上的第一阶段实质性贸易协议,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和大宗农产品采购等方面,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虽然美国暂缓了原订于10月15日生效的上调对华关税举措,但美国总统特朗普尚未就12月生效的关税措施做出任何决定。



鉴于中国出口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回升,而且中国国内经济如房地产也放缓,中国在未来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速将呈现压力。

人币走势受瞩目

另外,人民币的未来走势是否会呈贬值趋势,也是国际市场顾虑的因素之一。美中距离真正达成首阶段的实质性贸易协议仍然遥远,国际市场对人民币走势的担忧之时暂时得到缓解。

国际货币基金(IMF)新上任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演说中冀望,中美两大经济体应该努力实现持久的“贸易和平”。

全球企业信心重挫

中美贸易争端已经削弱了全球企业信心,包括亚洲在内的出口依赖型经济体,并加重了全球增长最快的亚洲地区的经济风险。

数据显示,早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也就是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最慢增速。

此外,该组织也将亚太地区的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5.0%,而2020年增长预期为5.1%,而中国经济的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6.1%和5.8%。

但在另一边,抑制全球经济增长的美国关税壁垒,依然在其他国家延续。

例如,来自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消息指出,美国政府对部分欧盟商品征收10%和25%的关税计划,已经如期于上周五生效。

不同的是,WTO争端解决机构稍早前作出裁决称,欧洲空中巴士在数年以来接受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的非法补贴。

但是,这为美国针对欧盟以及其他有参与空巴生产的国家,提供了合法的关税报复措施。对此,另外75亿美元(约315亿令吉)的欧盟产品,也将被征收25%关税,包括法国葡萄酒、苏格兰威士忌和欧洲奶酪。

反应

 

言论

中国社会的“戾气”想象/黄贤鸿

中国广东省珠海市体育中心11月11日晚间发生越野车撞人事件。在案件信息仍处于不甚明朗的处境下,中国民众普遍一直对这件事进行各种揣测、表达看法。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在中国网络上,重点在官方的“离婚与财产分配”问题,紧贴各种肇事者私人生活进行揣摩;一些人则拍手叫好,因受害者中不少是因时常做出扰民举动而被贬称的中老年休闲活动团体“暴走团”,觉得他们被撞是活该;一些侧重在今年下半年来多起类似此案的犯者生活背景称,中国历来司法不彰,又碰经济下行,“随机伤人”、“报复社会”等暴力事件只会增多,呼吁健全社会保障与司法机制。不同的意识形态与立场,有不同的关注点。

但几乎没有例外的是,所有人都说:中国这几年来,戾气很重。

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无比关心这起事件,但中国政府早期却是忌惮无比。我们盘点事后中国政府做了什么。

压制媒体操控舆论

即时压制媒体,尤其是非中国的外国媒体报道,直到习近平发话后才不压制;事后两天内不断删除民间社会就相关事件讨论的网络信息,尤其是剑指社会戾气、正义不彰或经济下行的内容;外交部对各国媒体就此案提问进行马马虎虎、牛头不对马嘴的回应;似乎有意的舆论操控手段,比如微博热搜本应存在此事的网络标签,却疑似被撤下,或被其他非社会议题的热点标签掩盖;官媒报纸几乎不见此事的深度追踪报道;有公安单位把前往事发地悼念者的鲜花没收……

中国公安尚未就珠海一案,包括此前的类似案例,公布完整调查结果,但全世界与中国社会有利益或关系牵扯者,多少皆因此案的严重性产生恐惧感。比如,日本驻中使馆担心再度发生深圳日本人学校随机伤人案那般的案件,因此提醒在中日本人勿在当地“引人注目”,避免因日本人身分惹来杀意。

我认为多数舆论对此事中肇事者的想象似乎过于狭隘。尚未有任何可靠调查结果前,我们仍可以假设,肇事者经济能力正常、此案并非随机伤害、对肇事者财产的司法审判并无不公……等等,而非主流,包括中国政府所设想,此案的发生,综合来说是中国经济下行背景下的产物。

我们应该从此案的社会舆论注意到的是,无论什么身分与立场,驻地中国者感受到的中国社会,已不再是中国政府宣传那般“小康富裕”、“是世界上最安全、稳定的国家”,而是充满戾气、随时都要提防外人的社会——这不是外交部的一句“此次事件没有外国人伤亡”就可以应付的。

珠海撞人案敲警钟

这次案件是一个警钟:敲醒中国政府“只要没人说,就没发生过”的信息审查技术,恐怕没有办法应付公众的不安,甚至可能会加剧之。而顾虑“不报道就不会引起模仿效应”的想法,我只能说这是天真——假若此案真是“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本就怀有报复社会意识者,不需要此案的新闻报道来激发他的犯罪心理。一个可犯罪的环境和条件,再加上不可预测的心理状态,就足以促使一人突然想报复社会。哪怕中国政府不愿使用“无差别伤人/随机伤人”一词,此类案件的发生,就是不可预测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