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买保险不靠感觉凭需求/梁键铭

不知你是否有想过,为什么我们需要买保险?还是你属于认为不需买保险的那一群?

根据数据,国人的人寿保险投保率及回教寿险参与率,约介于54%至56%。显然,这可以简单地诠释为在10人当中,少过6人是有人寿保险,约有4人没有人寿保险。



如果你认为买保险是一件家常事,这数据则显示了另一种现象。也代表了在我国家庭,其实很多仍属于缺乏财务安全网的脆弱情况,甚至有些家庭的收入支柱有任何闪失提早离世,美好的家庭就可能支离破碎,幸福的生活就瞬间成为历史。

同时,根据人寿保险公会所公布的数据,在2017年时,我国人寿保险总保障额约为1.38兆令吉,而当时在我国的人寿保险中,受保的生命约有1260万人,这相等于平均一个受保的生命,只有约4万2922令吉的保障。

这其实也说明了,国人平均的投保额就只有这些,要么就可能没有保险,或者投保过低。

精明计算保障缺口



精明保险规划以需求为基础,在2012及2013年,我国国立大学及人寿保险公会,也各自研究了国民投保过低的现象,普遍上,一个人的生命保障缺口约是10至15万令吉。

生命保障缺口,可以用来预测自己是否保额不足,这个方法和准则能够了解自己是否拥有太多保险或是不足。

假设一个家庭需要50万令吉来维持家庭的生活方式,在扣除了原有的人寿保险保障额(假设是10万令吉),然后再扣除这个家庭原有可以变卖以便转换为现钱的资产(假设是10万令吉),那么,就会有一个价值30万令吉的差距,才能有足够的50万来确保在家庭收入支柱突然离世后,这个家庭仍可维持原有的生活方式。

这个30万令吉,就可以被理解为这个家庭的保障缺口了。

那么,如果他们想要把这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其实只需购买额外的30万令吉保障就已足够,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买错保险,或投保不足的问题。

根据这样的方法来引导,我们做精明的保险规划,是需要知道自己需要多少保障额,了解已有的资产当中,哪一些是流动性强且可以被售卖的,然后知道自己已有的保险是否合适,就可以计算出需要增添或购买怎样的保险及保障额度。

不应根据年龄购买

有些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即买保险应该跟着不同的年龄层来买,比如,20岁到30岁时,应该买这个保险;30岁至40岁应该买另一些保险产品组合;50岁到60岁,又有不同的产品所需。

我倒认为保险是一种金融产品,而一个产品之所以被推出或者制造,都是因为它本身可以解决购买者的一些问题或者烦恼,因此,买保险的时候是应该基于自己的需求来决定,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而已。

举个例子,一个单身没有被依赖的人,在30岁至40岁的阶段,需要的人寿保险保障,和一个有家庭有年幼儿女的人,是非常不一样的。

而另一个同样年龄同时也有年老双亲需要照顾的“夹薪族”,则需要更多的人寿保险保障。

因此,我认为保险是应该根据自己的人生阶段,真正对个别保障及产品的功能所需来做引导,就可避免买太多保险或买错保险的问题。

意外和医药保险适合社会新鲜人

如果,你还在求学或刚刚踏入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保险产品是个人意外保险及医药保险,而不是一些可以帮你养成储蓄习惯的保单。

在这个阶段,因为刚开始工作赚钱,因此存款能力会比较薄弱,无法应对住院及意外,因此,这些保险产品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人认为收入还不高,觉得应该“等多一两年”收入稍微高后才投保,可是,谁又知道接下来的一两年会否有什么病痛或意外呢?

如果我们考虑的是需要高额保费的产品,会可能因为负担问题而让人却步,然而,一个基本的医药保险的年度保费,大概是500多令吉而已,不应该成为不投保的原因。

当然,问题是大多时候保险代理员会推销一些保费更高的产品,这也没有错,毕竟一个年轻人如果正常的发展,生活和事业只会进步,因此,长远来说是需要比较高的医药保险。

但是,当我们没有能力买饭吃的时候,白面包也是得吃,因为必须先解决“需要”,才来思考“想要”。

一家之主可考虑定期保险

要是你有小孩、年长双亲,或另一半是顾家没工作的,你就需要确定当自己未能回家的情况发生时,对依赖你(还有你的收入)的家人的生活造成最低的破坏。

这样的需求,我们也不一定要买一些传统型终身人寿保单,也不一定只有投资结合型保单,可以考虑购买固定期限保单(定期保险)。

这类型的保险,是提供一个固定的期限(比如5年,10年,20年等),由于是纯保障的产品,当你在未来停止这保险时,几乎是没有现金价值的。

一个适合的保险,是不需要在以后提供现金价值,而是需要在有事情发生时,能够把保障额赔出来交到你家人手中,确保他们有一定的能力度过这个充满挑战的过渡期。

很多时候,父母基于对孩子的疼爱,在孩子出世后就想要为孩子买保险,而保险代理员则可能会为孩子提供10万令吉或以上的死亡保障等产品,可是,孩子的父母亲则未必有足够的保障。

这意味着当小孩子不幸夭折时,父母亲会收到死亡保障利益付款,可是,当小孩子的父母亲离世时,小孩子则可能面对生活问题。

这样的保险规划,肯定是本末倒置的。大家应该要避免身边的人和自己犯下这样的错误。

对于小孩子父母亲,最应该买的是医药保险为主,这样才能确保如果小孩有病痛时,父母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用,也不会让这些事件破坏了自己对家庭的计划以及打算。

为房贷买足保障

假设你有房屋贷款的债务,无论是买MRTA(定期递减保障保险)或者MLTA(定期固定保障保险),重要的是你有一份可以提供和你的房贷金额及期限一致的保险。

很多时候,我遇见的个案,是银行员工提供给客户的MRTA都是短至5年或10年期限的保障,但是这些客户的贷款却是20多至30年的贷款。

以一个贷款数额50万令吉,30年期限,实际利息一年5%的例子,在10年后客户还欠有贷款余额等于总贷款的约80%左右,如果在这个时候客户有什么病痛或意外离世,这贷款将由谁来偿还呢?

如果客户的遗产未有流动资产可以用来抵债,那么,房屋贷款的房子将会被变卖以便用来抵消债务,如果售卖房子的价格与实际余款还有差距,那么,死者的遗产中还需要用来支付这差额。

由于遗产原先是应该由家庭或根据遗嘱所提的受益人来承接,因此,到最后其实是变相从受益人的继承权那里来解决而已。

当然,有些时候客户会说自己将会每年还额外的贷款付款,因此这贷款可能比原先的30年更早还清,可以赎回房子。

但是,有时候我们都只是乐观的想和说而已;做,是另外一回事。

那么10年后,才开始想要购买额外的保险来用作债务抵消的用途,这时,由于自己已经老了10岁,身体状况在过去10年也曾经出现状况,可能也变成保险公司眼中不标准的客户,在更差的情况可能连有钱都未能投保。 

若你有任何理财投资疑难杂症,请联络笔者以便能在此为你解答。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财经新闻

质疑医疗保费高涨课题 林冠英促国行为民着想

(槟城15日讯)民主行动党主席林冠英质疑,在医疗保费上涨课题上,国家银行是否和保险公司存在着涨保费的“默契”,并担忧国家银行即将做出的决定,将倾向保险公司的利益。

他促请国行站在3100万人民的立场,而不是保护16间保险公司,因为这些保险公司赚够了。

也是阿逸布爹州议员的林冠英出席慈善活动后说,国行方面将在今年尾才针对是否批准保险公司调涨医疗保费课题做决定。

“国家银行还未批准保险公司调涨医疗保费,但保险公司已通知投保人指保费将在明年涨价,而国行也未针对此事采取行动,这令人担忧,当中是不是存在着涨价的‘默契’?

“我们还在等待国行的决定,但若最终决定倾向于保险公司,导致3100万大马人民的损失,那国行就要准备面对人民的不满。”

保险公司与私人医院
应扮演互相制衡角色

林冠英说,根据预测,全球的医疗成本将在明年上涨10%,亚太地区上涨11.1%,我国则上涨15%。

“相比之下,保险公司酝酿调涨保费高达70%,远超过医疗成本预测上涨的15%,所以涨价70%的幅度根本说不过去。”

他强调,保险公司与私人医院应该扮演互相制衡的角色,而不是互相支持的“帮凶”。

他重申,医疗保费飙涨将导致许多投保人断保而衍生问题。

“因为医药卡保费高涨,即便已投保十多年的保险也须断保,接下来到私人医院求医时失去保障。”

他说,在此课题上,他不是针对保险经纪,也不是针对医生。

“要针对的是全马16间保险公司,不可能3100万名人民的利益,不会高过这16间公司吧?”

在场者有亚依淡区州议员黄顺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