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全球投资市场冷却/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自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大规模应用以来,全球风险投资就成为追逐风险回报、刺激创新的最活跃力量,美国一大批半导体、软件、互联网、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公司,如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面簿等,以及生物技术领域里的众多公司,都离不开风险投资的浇灌。

不过,形势正在发生变化。今年10月31日,当软银集团总执行长孙正义在今年的沙地“未来投资倡议大会”上讲话时,台下几乎空无一人,这与他在两年前的大会上受欢迎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位日本亿万富翁只简短地说了几句话,而没有提到沙地对他第二个1000亿美元(4170亿令吉)“愿景基金”的承诺。

这一幕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市场对风险投资看法的变化,过去有着明星一样的光环、到哪里都炙手可热的风险投资家们,正在失去市场的关注和兴趣。

实际上,这种变化不只发生在风险投资领域,在其他资金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类似的变化也在悄悄发生,投资者的理念正在出现缓慢的趋势性变化。

在美国,随着国债殖利率曲线部分倒挂,以及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制造业正在萎缩等,导致人们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日益加剧。

这对于请求投资者买入新股而承担大量风险,尤其是买入一家无利可图的公司(许多独角兽公司都是如此)的股票而言,绝非理想的环境。



标准普尔500指数今年第三季表现最好的领域不是资讯科技和互联网,而是公用事业、房地产和消费必需品公司,这些公司以高周息率,以及业务相对安全、稳定而著称,而不是一鸣惊人的增长和颠覆而著称。

值得注意的是,在私募市场与公开市场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

回归传统盈利指标

在私募市场,独角兽们享受着看似无休止的现金供应盛宴,而且估值已开始有泡沫化的迹象。

但在公开市场上,对商业模式的审查则愈加严格,许多新经济投资者甚至又回归到追求传统的盈利指标。

股票市场往往是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者寻求变现的最终目的地。

为何今年还有如此众多的投资者仍骑着独角兽朝这个方向努力还尚有争议。

或许部分是出于巧合,尽管有更多对此持怀疑态度者会认为,这是因为商业周期正在老化,而繁荣股市中的获利窗口似乎正在关闭。

独角兽好日子到头

从正在发生变化的市场中仍然可以看到,一群估值过高的独角兽,试图在投资者心态已趋防御的股市中兜售自己。然而,投资者如今不愿意冒险对雄心见长但利润欠奉的公司进行押注。

对冲基金Chilton Trust的股票投资部门联席投资总监詹妮弗福斯特说:“公开市场投资者和私募投资者之间的反馈循环总是滞后,因为有太多私募资本追逐这些处于风险投资阶段的公司。”

从美国资金市场的一系列投资案例,能够看到美国资金市场的变化轨迹。

摩根史丹利的策略师迈克尔威尔逊认为,该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失败,应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89年以杠杆收购联合航空公司一案的失败,标志着由垃圾债券驱动的10年杠杆收购热潮之终结。

美国在线(AOL)与时代华纳(Time Warner)的合并预示了互联网泡沫的终结;摩根大通公司在2008年收购倒闭的贝尔斯登,则标志了千禧年后出现的金融过剩无度走入了终结。

全球资金市场的投资标准与价值观正在发生转变,一系列的转折点事件显示,无利可图的企业获得慷慨资本的日子到头了。这是全球资本市场付出了极高的代价后才出现的观念转变。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

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名家专栏

美国制造2.0/Project Syndicate

作者:托德·G·布赫尔茨(曾任老布什政府白宫经济政策主管、老虎对冲基金董事总经理)、迈克尔·明德林(专注于能源和企业软件的风险投资和成长型股权投资者)

从美国两党对自由贸易的同样不屑一顾可以看出全球化正处于奄奄一息状态。在11月总统大选之前那段时间两名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贺锦丽似乎都对关税持欢迎态度。

这种倒退对世界其他地区构成的危险要比对美国更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从2016年开始实现了显著反弹。在特朗普和希拉里·克林顿在那年展开激烈选战后,美国在经济增长、生产率和股市回报方面都超过了其他七国集团国家。

与其伙伴相比美国看起来更具活力,抵御贸易风暴的条件也更完备——毕竟有着3.4亿人口的巨大国内市场。出口仅占美国GDP的11%,但占德国GDP的近50%。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凭借其庞大低成本劳动力从全球吸纳了大量工厂就业岗位,而如今美国的高管们发现该国严苛的制度和不断上涨的工资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与此同时美国丰富的能源资源以及硅谷、奥斯汀和罗利-达勒姆的创新中心正在为“美国制造”这个选项注入新的活力。

全球化的道路

历史可以作为这方面的参考。1944年夏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似乎已是板上钉钉:美英和加拿大军队正在诺曼底海滩发起猛攻,而太平洋舰队则夺回了几乎所有日占领地。那么在硝烟散尽后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呢?

美国通过推动自由贸易来向盟友和曾经的敌人们赠送了一份战后大礼。尽管拥有足够军事力量和制造实力来维护帝国统治,但它却选择了经济开放。美国政府召集各国财政部长在布雷顿森林制定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规则,并开放了进口边界,允许美国消费者购买索尼袖珍收音机、福士伟根甲壳虫汽车等商品(当然同时也采取了一些保护主义措施)。

美国为何选择这条道路?两个字:冷战。着眼于下一场冲突的美国政府开始下一盘经济大棋——当时苏联人还在琢磨如何摆棋盘呢。资本主义已经变成了一种团队运动,为此美国必须招募更多队友。

屡创经济奇迹

这一政策与该国近代历史南辕北辙。美国本可以回归将2万多种商品的平均关税提高了60%、使本国进口减少了三分之二的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保护主义政策。然而一些非凡的事件发生了。美国海军部署了超过6700艘船只来确保航道安全,全球化得以重生。各国可以专注于生产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商品并获取国内无法获得的产品。不久之后德国人、日本人以及后来的韩国人便创造了经济奇迹。

世界因此变得异常富裕。全球GDP从1960年的约1兆美元飙升到2022年的超过100兆美元,而全球极端贫困率从54%下降到10%以下,预期寿命则从50岁大幅增加到73岁。

然而这个“美国治下的和平”在冷战结束35年后已经失去了光彩。海军的规模缩减到只剩296艘军舰,圣路易斯和巴尔的摩等昔日的大城市也因制造业迁往中国和墨西哥而日渐衰败。

中国的崛起

在民粹主义政客和陷入困境的选民眼中,全球化似乎更像一架特洛伊木马而不是美国国家安全的支柱。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这个众人眼中全球化最大受益者的崛起。

但中国经济将超越美国的预言并未实现。事实上自1990年代初以来该国的劳动力成本已增长了5倍,而且现正面临着比罗马帝国更严重的人口崩溃。

美国复苏

而另一方面美国却在经历一场复苏。鉴于冠病疫情暴露了供应链的脆弱性,美国的工业建设支出在2020-2022年间翻了一番,而且还会在2022-2024年间再次翻番。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和俄亥俄州的哥伦布市正在成为半导体制造中心,就连底特律也再次焕发生机。

油页岩革命带来的低能源成本连同各类先进工业技术重塑了美国经济——很少有人能在世纪之交时预测到这一点。这种复苏也展现在了金融市场上,过去十年中那些专注于资本品的中小型企业的股价表现要优于大市。

在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市场动荡、流动性挑战以及乌克兰和中东战争的影响下,当今的投资者难免会感到紧张。但随着21世纪经济故事的逐渐展开,美国不仅抢尽了风头,还主导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可能会迎来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