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全球经济走钢索/叶得利

如今全球经济重点关注中美两国的谈判结果。

如今中美贸易谈判的进程也处于最后阶段,各行业也开始磨拳擦掌的开始权衡从中的商机。



例如,数据显示标准普尔500指数工业类股和科技类股,去年陆续受到相关的关税举措和全球需求放缓的冲击影响,而如今这些行业股也开始积极探讨,中美两国下一步的经济政策有哪些利好因素。

中国国内各种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开始逐步提振全球消费和工业生产。

由于中国政府采取的各种显著的经济刺激措施,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表现好于预期,这进而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利好因素,逐步摆脱中国经济降温而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同时,在过去一年中,中国央行的金融政策较为积极,曾前后五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进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借此鼓励中国信贷的投放,以及降低企业的借款成本,这些措施都部分提振了中国经济的些许稳健。

中美谈判隐忧



无论如何,投资者仍需继续观察中美谈判的发展态势。

追根究底,全球经济必须寻找出路。

根据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近期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至今年2月份的三个月全球贸易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8%。

同时,国际贸易自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回落,而2009年全球经济仍受到金融危机余震的冲击。

全球贸易量自金融危机结束以来的首次下滑,隐喻全球经济面临的冲击就将陷入衰退。

此外,根据摩根大通的全球采购经理人调查,制造业者报告指出出口订单已连续七个月下滑,为2012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订单持续下滑,而全球制造业与运输业对于经济增长的动能开始减弱。

因此,这些行业将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贸易量增长点,而无法从国内消费中获得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欧美利淡发酵

由于美国的摇摆外交政策,加上英国退欧进程也处于一团糟,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继续发酵,企业家们有理由不冒险做出长期承诺,而资本投资放缓将在某种程度上,继续压抑全球经济的增长。

目前全球央行也在绞尽脑汁,如何让货币政策更有效的与经济波动模式联系上,让国家经济抵御各种市场冲击,让经济不至于陷入突发式的衰退,降低衰退的风险。

由于当前全球经济放缓已经使得市场风险上升,如果有哪一个区域出现一次重大冲击或经济政策失误,将会把全球经济从疲软状态,导入更严重的衰退和停滞境地。

近期全球主要股指出现上涨,美国公债收益率曲线开始出现略微趋陡,这显示市场投资人认为今年全球经济能躲过衰退的几率提高了。

如今全球经济增长将有赖于各自国内的可持续消费支出,以便抵消各国企业在工业和贸易等领域的疲软。

因此,各国央行制定稳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稳定金融市场规律,退出促进经济增长的贸易政策尤为重要。

反应

 

言论

中国社会的“戾气”想象/黄贤鸿

中国广东省珠海市体育中心11月11日晚间发生越野车撞人事件。在案件信息仍处于不甚明朗的处境下,中国民众普遍一直对这件事进行各种揣测、表达看法。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在中国网络上,重点在官方的“离婚与财产分配”问题,紧贴各种肇事者私人生活进行揣摩;一些人则拍手叫好,因受害者中不少是因时常做出扰民举动而被贬称的中老年休闲活动团体“暴走团”,觉得他们被撞是活该;一些侧重在今年下半年来多起类似此案的犯者生活背景称,中国历来司法不彰,又碰经济下行,“随机伤人”、“报复社会”等暴力事件只会增多,呼吁健全社会保障与司法机制。不同的意识形态与立场,有不同的关注点。

但几乎没有例外的是,所有人都说:中国这几年来,戾气很重。

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无比关心这起事件,但中国政府早期却是忌惮无比。我们盘点事后中国政府做了什么。

压制媒体操控舆论

即时压制媒体,尤其是非中国的外国媒体报道,直到习近平发话后才不压制;事后两天内不断删除民间社会就相关事件讨论的网络信息,尤其是剑指社会戾气、正义不彰或经济下行的内容;外交部对各国媒体就此案提问进行马马虎虎、牛头不对马嘴的回应;似乎有意的舆论操控手段,比如微博热搜本应存在此事的网络标签,却疑似被撤下,或被其他非社会议题的热点标签掩盖;官媒报纸几乎不见此事的深度追踪报道;有公安单位把前往事发地悼念者的鲜花没收……

中国公安尚未就珠海一案,包括此前的类似案例,公布完整调查结果,但全世界与中国社会有利益或关系牵扯者,多少皆因此案的严重性产生恐惧感。比如,日本驻中使馆担心再度发生深圳日本人学校随机伤人案那般的案件,因此提醒在中日本人勿在当地“引人注目”,避免因日本人身分惹来杀意。

我认为多数舆论对此事中肇事者的想象似乎过于狭隘。尚未有任何可靠调查结果前,我们仍可以假设,肇事者经济能力正常、此案并非随机伤害、对肇事者财产的司法审判并无不公……等等,而非主流,包括中国政府所设想,此案的发生,综合来说是中国经济下行背景下的产物。

我们应该从此案的社会舆论注意到的是,无论什么身分与立场,驻地中国者感受到的中国社会,已不再是中国政府宣传那般“小康富裕”、“是世界上最安全、稳定的国家”,而是充满戾气、随时都要提防外人的社会——这不是外交部的一句“此次事件没有外国人伤亡”就可以应付的。

珠海撞人案敲警钟

这次案件是一个警钟:敲醒中国政府“只要没人说,就没发生过”的信息审查技术,恐怕没有办法应付公众的不安,甚至可能会加剧之。而顾虑“不报道就不会引起模仿效应”的想法,我只能说这是天真——假若此案真是“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本就怀有报复社会意识者,不需要此案的新闻报道来激发他的犯罪心理。一个可犯罪的环境和条件,再加上不可预测的心理状态,就足以促使一人突然想报复社会。哪怕中国政府不愿使用“无差别伤人/随机伤人”一词,此类案件的发生,就是不可预测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