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冀中美停火带来好开端/叶得利

中美两国贸易战终于在上周五展露了阶段性曙光,双方宣布达成“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双方暂时在贸易战停火。

其中关键条件是,美方降低对中国商品的部分关税,以换取中方增加美国农产品等商品的采购量。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说法,此第一阶段性贸易协议当中,中国政府同意在2017年双方贸易战未爆发时的240亿美元(约1008亿令吉)的基准规模上,未来两年内中方将再购买320亿美元(约1344亿令吉)的美国农产品,以及其他制成品、能源和服务。

同样的是,美方将暂停原定于上周15日生效的关税计划,并减少对其他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该协议预计将于明年1月的第一周在华盛顿,由中美双方牵头谈判代表签署。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指出表示,这项协议将使美国对这个贸易在两年内增加2000亿美元(约8400亿令吉),这将同时促使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下降。

市场数据显示,对于这个利好消息,美国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在上周五收盘基本持平,盘中有触及纪录高位,金融市场的紧张局势降温,另一边的欧洲指标股指也升至接近历史高点水平。

此外,数据显示隔夜中美接近达成贸易协议消息,大幅提振市场情绪。美元兑一篮子货币小幅走低,美元指数下跌0.18%,人民币升值了一些。美国公债价格上涨,主要是投资者早前可能已消化了美中初步贸易协议达成一致的消息。



签字才算里程碑

目前市场人士等待的是,中美双方公开更多文本协议的细节,然后双方公开签字和交付实施这些措施,才算是真正的写下一个里程碑。

暂且不论中美之间谁在这第一阶段性贸易协议中获利更多,关键是中美双方有缓和这场贸易冲突的共同诉求,避免这场贸易战争端进一步升级。

虽然不知中美双方在第二阶段性的谈判会有任何举措,但是有了第一阶段订下的条款作为依据,中美双方可以更好地展开谈判下去。

但是从长远而言,中国与美国的贸易体系重建,仍然存在许多未知的复杂因素和风险,两国在一些经济结构上的问题仍未发生根本变化。

目前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市场的整体投资者情绪,在消化这个利好消息后,投资者情绪是否会持续影响下周市场走势是值得关注的。

根据日本野村证券研究指出,美国政府对1200亿美元商品清单的15%额外关税,下调至7.5%后的十二个月内,其对中国GDP影响将相应降低0.05个百分点。

如今全球经济放缓,新兴市场也处于放缓,通胀压力低迷,美中停火有利于全球经济的重振。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上周三宣布,美联储把利率稳定在1.5%至1.75%区间的决定,暗示了未来美国借贷成本仍将维持在这一水平。

此外,美联储官员在对外宣称,美国消费市场目前良好,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

相比之下,中国经济面临挑战,但是中国政府的总体方向是保持战略定力和稳中求进。

反应

 

言论

中国社会的“戾气”想象/黄贤鸿

中国广东省珠海市体育中心11月11日晚间发生越野车撞人事件。在案件信息仍处于不甚明朗的处境下,中国民众普遍一直对这件事进行各种揣测、表达看法。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在中国网络上,重点在官方的“离婚与财产分配”问题,紧贴各种肇事者私人生活进行揣摩;一些人则拍手叫好,因受害者中不少是因时常做出扰民举动而被贬称的中老年休闲活动团体“暴走团”,觉得他们被撞是活该;一些侧重在今年下半年来多起类似此案的犯者生活背景称,中国历来司法不彰,又碰经济下行,“随机伤人”、“报复社会”等暴力事件只会增多,呼吁健全社会保障与司法机制。不同的意识形态与立场,有不同的关注点。

但几乎没有例外的是,所有人都说:中国这几年来,戾气很重。

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无比关心这起事件,但中国政府早期却是忌惮无比。我们盘点事后中国政府做了什么。

压制媒体操控舆论

即时压制媒体,尤其是非中国的外国媒体报道,直到习近平发话后才不压制;事后两天内不断删除民间社会就相关事件讨论的网络信息,尤其是剑指社会戾气、正义不彰或经济下行的内容;外交部对各国媒体就此案提问进行马马虎虎、牛头不对马嘴的回应;似乎有意的舆论操控手段,比如微博热搜本应存在此事的网络标签,却疑似被撤下,或被其他非社会议题的热点标签掩盖;官媒报纸几乎不见此事的深度追踪报道;有公安单位把前往事发地悼念者的鲜花没收……

中国公安尚未就珠海一案,包括此前的类似案例,公布完整调查结果,但全世界与中国社会有利益或关系牵扯者,多少皆因此案的严重性产生恐惧感。比如,日本驻中使馆担心再度发生深圳日本人学校随机伤人案那般的案件,因此提醒在中日本人勿在当地“引人注目”,避免因日本人身分惹来杀意。

我认为多数舆论对此事中肇事者的想象似乎过于狭隘。尚未有任何可靠调查结果前,我们仍可以假设,肇事者经济能力正常、此案并非随机伤害、对肇事者财产的司法审判并无不公……等等,而非主流,包括中国政府所设想,此案的发生,综合来说是中国经济下行背景下的产物。

我们应该从此案的社会舆论注意到的是,无论什么身分与立场,驻地中国者感受到的中国社会,已不再是中国政府宣传那般“小康富裕”、“是世界上最安全、稳定的国家”,而是充满戾气、随时都要提防外人的社会——这不是外交部的一句“此次事件没有外国人伤亡”就可以应付的。

珠海撞人案敲警钟

这次案件是一个警钟:敲醒中国政府“只要没人说,就没发生过”的信息审查技术,恐怕没有办法应付公众的不安,甚至可能会加剧之。而顾虑“不报道就不会引起模仿效应”的想法,我只能说这是天真——假若此案真是“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本就怀有报复社会意识者,不需要此案的新闻报道来激发他的犯罪心理。一个可犯罪的环境和条件,再加上不可预测的心理状态,就足以促使一人突然想报复社会。哪怕中国政府不愿使用“无差别伤人/随机伤人”一词,此类案件的发生,就是不可预测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