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包一雄:虽错失新年游客
旅游业锁定中国2黄金周

怡保霹雳洞是中国游客爱到的热门景点。(档案照)

(八打灵再也1日讯)尽管中国游客免签证措施3月才开始,令我国旅游业者错失新年黄金周商机,不过仍然来得及锁定中国“五一黄金周”及“十一黄金周”,以吸引更多中国游客来马。

马来西亚华人旅游业公会荣誉会长包一雄指出,从今年3月1日至12月31日,预计10个月的免签证期,来马的中国游客可增加一两倍。



免签证应延至2年

不过,他希望政府至少能将免签证措施延长至两年,因为业者需要长期计划,包括旅行社的宣传单等。

“这项宣布已经在新年期间错失良好机会,若真的能够落实也是好事,希望政府看见10个月中国游客增加后,可以开放中国游客免签证措施。”

他向《南洋商报》说,之前宣布的电子签证措施表面上看起来很方便,实际上并非如此。

“所谓的电子签证,上网申请后还需要把护照送往签证中心贴上签证,这是非常麻烦的。”



盼马航恢复更多航班

包一雄补充,除了签证问题,航班问题也会影响来马的中国旅客人数。

“马航减少了许多往返吉隆坡及中国的航班,甚至已经取消一些飞往中国的航班,希望马航能够恢复(航班),否则免签证,交通有问题,中国客也不愿来马。”

大马在2014年的入境游客人数为2744万人次,其中161万人次来自中国。然而,去年首9个月,中国入境大马的人数却下降至125万人次。

包一雄:来马中国游客料可增加一两倍。

数次“狼来了”失信用盼这次“来真的”

包一雄说,之前几次有关中国游客免签证事宜都不明朗,业者对于首相此次的宣布都抱着观望态度,希望这次能够真正落实。

他说,除了来马逗留不超过15天之外,中国游客免签证措施是否还有其他条件也不得而知。

“旅游业者有如惊弓之鸟,是否有其他条款尚未清楚,去年向中国旅行社表明我国会落实免签证,但最终却无法落实,我们好像已经失去了信用。

“针对这一次的宣布,中国旅行社问是不是真的,我们也只能回答应该是,而不能给他们肯定。”

各界力促落实免签证

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于1月28日调整2016年财政预算案时,宣布今年3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游客来马不超过15天免签证措施。

各界一直促请政府落实中国游客免签证措施,以吸引中国游客来马,力挽我国受到2次空难严重打击的旅游业。 

首相去年1月宣布政府调整2015年财政预算案的系列措施时,曾经应因这项诉求,宣布将推行中国游客免签证费措施,然而,免签证费措施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微乎其微。 

去年6月,内阁拍板批准让中国旅客享有20人团体旅游(group visa)免签证措施,以争取更多中国旅客前来大马观光。 

去年10月,旅游及文化部长拿督斯里纳兹里也宣布,中国游客可2人成行免签证措施将于今年农历新年前落实,条件是要购马中政府承认的旅行社配套,才可享有优惠。 

反应

 

财经新闻

首10月 外国游客达2060万人次

(吉隆坡13日讯)随着旅游业强劲复苏,国内需求明年料将显著增加,并继续成为推动消费市场的重要催化剂。

MIDF研究指出,截至今年10月,国际游客人数已达到至2060万人次,相比去年同期的1610万人,有了显著的增长。

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首10个月游客人次已超越去年全年的总数。

该行今日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展望未来,明年将迎来更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战略举措,包括全球推广活动、基础设施升级、改善交通连接,以及实现为吸引3140万游客人次和创造1255亿令吉旅游收入的目标。”

为筹备2026年大马旅游年,政府进一步设定更高目标,计划吸引3560万国际游客,预计将创造1471亿令吉的经济收入,进一步巩固该行业的长期潜力。

MIDF研究指出,旅游业的复苏预计将推动与旅行相关的消费市场显著增长,尤其是餐饮业和零售行业。例如,必胜(SPRITZER,7103,主板消费股)将在瓶装水需求的增长中受益,而由全利资源(QL,7084,主板消费股)管理的全家(Family Mart)则可借助游客数量的增加满足其对即食食品的需求。

报告中还提到:“随着大马持续吸引游客,旅行相关消费活动和酒店业将为整个行业的增长提供坚实基础。”

此外,本地零售业也在旅游业复苏的推动下表现强劲。零售业在今年9月实现同比5.5%的增长,销售额达644亿令吉。截至9月,累计消费总额为5693亿令吉,较去年同期的5364亿令吉增长明显。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餐饮业、烟草和非专业化商店需求的稳定,同时也反映出就业市场的韧性。数据显示,当前失业率维持在3.2%,劳动力参与率略有上升。整体通胀率在10月回落至1.9%,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力。

报告预计,明年零售销售增长将进一步加快,受益于就业稳定、可支配收入增加,以及政府实施的多项措施,包括加强现金援助、提高最低工资和调整公务员薪资。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