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即将来临的中美分裂(完)美国已黔驴技穷?/努里埃尔·鲁比尼

中美双方似乎都认为对方会先“采取行动”。



例如,美国认为,美国对中国的出口(1300亿美元,5395亿令吉)只是中国对美国出口(5600亿美元,2.32兆令吉)的一小部分。

面对更大的逆差,中国在贸易战上的经济损失将会更大。因此,在关税问题上,美国似乎具备更大的优势。

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场冲突不仅仅是关税问题,中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报复。

除了实施新的非关税壁垒,还可通过打击依赖中国供应链和消费者市场的美国大型企业,并同时让人民币贬值。

如果紧张局势升级过度,中国甚至可能诉诸于采取“核武器级别”的措施——抛售其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实际上,中国已经开始减持此类美国资产。



低估贸易战代价

此外,美国领导人可能低估了这场冲突的代价。

根据主流说法,目前征收的关税对美国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影响不大。

但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情况并非如此,因为美国和全球经济正在放缓。

事实上,美联储已经开始考虑先发制人地削减保险费率(很可能从7月开始)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担心关税对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害将超出最初预期。

美宽松手段有限

更糟糕的是,美国没有中国那样多的工具来应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除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和货币贬值之外,中国政府还可以自主地扶持私营企业和公共企业。

相比之下,美国必须依赖传统的货币和财政工具,所有这些工具都已受到严重制约。

当特朗普不得不面临连任的问题时,习已经取消了最高领导人的任期限制,他的权力几乎不会受到限制,并同时领导着一个庞大的社会控制机构,包括网络审查的防火墙。

从政治上讲,中国更容易从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这就是习通过宣布“新长征”所做的事情——指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PLA)长期且痛苦地撤退到陕西省的一个新据点。

1949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该据点发迹并接管了整个中国。

通过披上中国国旗,在国内鼓动民族主义情绪,习正在为中国社会的长期斗争做准备。

如果冷战全面爆发,他将能够提醒中国人,今天所遭受的苦难是为了明天的荣耀。

事实上,习也许真的希望爆发一场全面的经济战争,以破坏特朗普连任的机会。

一个新的民主党总统——即使是一个将面对更有争议的中美竞争现实的人——几乎肯定还是能成为对中国而言更有建设性、更诚实的中间人。

按照外交政策机构的说法,习可能会将事实上的冲突升级视为促使美国政权更迭的最快途径。

冷战恐变热战

此外,习近平并不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统治者。尽管控制着绝大多数实施权力的手段,但如果他不对美国采取足够强硬的回应,中国共产党内部仍有一些派系可能会借此攻击他。

他不可能接受一个使他——或中国——失去面子或权力的交易。

如果美国的中长期目标是遏制中国(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清楚地表明这一点),习短期内不会同意任何推进这一议程的举措。

从大局来看,比起让美国赢得未来两年时间的战术优势,现在爆发全面冲突也许是更好的时机。

危险之处在于,特朗普也倾向于部分或全面的贸易和技术战争,而不是软弱无力的协议。

如果特朗普做出任何明显的让步,民主党和右翼人士都会指责他安抚中国,而背叛美国的蓝领阶层。即使他不能达成一个有利的协议,至少他可以说他的立场仍然强硬。

鹰派占上风

在特朗普的亲信中,有一些是关注国家安全的鹰派——其中一些是现代的奇爱博士(Dr.Strangeloves)——他们认为中国非常脆弱,经济冲击可能会引发其政治崩溃,甚至政权更迭。

这是一个危险的游戏,因为它可能导致把冷战变成热战的行动。

在特朗普的身边出现这样的极端声音就表明了美国政府的意图是不惜一切代价遏制中国。

更糟糕的是,由于“房间里的大人”早已离开,这些鹰派已经占了上风。

国务卿蓬佩奥、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代理国防部长帕特里克沙纳汉和副总统迈克彭斯似乎都是中国鹰派。此外,在贸易和经济顾问方面,情况也没好转。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白宫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贸易和制造业政策主管纳瓦罗,已经把财政部长努钦等温和派排除在外。

峰会释放的信号

那还能留给我们什么呢?如果习和特朗普都认为第三种情况对自身更有利,那么双方都不会愿意在交易中妥协。这使得第二个场景——一场全面的贸易和技术战争——成为最有可能产生的结果,因为管控的冲突升级在本质上是不稳定的。

就目前情况来看,最终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很低(我的同事和我估计只有25%)。不过,我们将在本月晚些时候的G20峰会后了解更多情况。

如果特朗普和习近平未能就华为达成休战协议或临时协议,美国可能会对剩下的3000亿美元(1.25兆令吉)中国出口产品征收10%的关税。

之后,我们将处于第三个场景的初始阶段。

另一方面,如果特朗普和习近平举行友好会晤,同意达成休战协议,美国很可能会暂停征收新的关税,而我们将处于第一种情况的早期阶段。这将增加双方达成协议的可能性。

但第三种情况——当前对抗的急剧升级——实际上更有可能发生,并将使双方最终陷入全面冲突。

谁也说不准这场冲突将于何处结束,但在我看来,一场不断升级的贸易和技术战争,比最终达成协议达成更有可能发生。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14年来大转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北京9日讯)中国最高领导层计划在2025年放松货币政策并加大财政支出。在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的背景下,北京方面正在为贸易战做准备。

根据官方媒体新华社,国家主席习近平领导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明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其2011年以来首次显著转变立场。

政治局会议还称,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此外,高层周一还直接承诺“稳住楼市股市”,并首次提到“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促进消费问题获得了更大的重视,包括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内的外国官员曾强调,此事至关重要。

前所未有

澳纽银行高级策略师邢兆鹏称:“本次政治局会议公报的表述是前所未有的。”他说,这预示着强劲的财政扩张和大幅降息。

“政策基调显示出中国应对特朗普威胁的充足信心,”他表示。他指的是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曾誓言对中国出口征收60%的关税。

市场押注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将提振中国经济,离岸人民币扭转跌势,上涨0.1%。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下跌2个基点,至1.938%。亚洲其他货币也受到提振,澳新货币领涨。

中国9月启动的刺激行动已显现了一些稳增长成效,而最新政治局会议公报,则是迄今为止决策者打算加大刺激力度的最清晰信号。

投资者一直在呼唤加大财政支持,这份公报可能会引发对明年提高预算赤字目标并设定乐观增长目标的预期。

12月的政治局会议,会为规模更大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设定议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会规划来年的优先事项,例如年度增长目标。

彭博新闻社上周报道称,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势将于周三召开,其或将提供有关中国政策计划的更多线索。

政策转变

中国上一次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在当时出台了重磅刺激政策以支撑经济。

中国政府曾誓言避免再度采取这种做法,官员们试图在不大幅增加债务的情况下实现今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然而,政治局会议公报释放出了这样一个信号:中国政府感受到了支持经济的新紧迫性。

宏观研究机构Exante Data的资深策略师马丁·拉斯姆森称,这在提醒大家,“高层对经济形势的看法已经较上个季度大转弯了”。

在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的同时,中国还在与本世纪最持久的通缩作斗争。

周一上午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生产者价格已连续第26个月下降。消费者价格涨幅也缩窄至五个月最小,徘徊在零附近。

价格下跌侵蚀企业利润并促使企业减少投资和降低薪资,从而削弱了经济增长。

赤字空间大

虽然中国央行已经多次下调利率,并为银行提供更多流动性,但当局发现很难刺激借贷增加。

政治局承诺“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但没有直接提及通缩问题。

虽然关于财政政策的最新措辞,并不代表较“积极”的立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添上“更加”一词,暗示政府支出将增长。

新华社上周五发表社论称,中国明年有比较大的赤字提升空间。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