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只活一次 生命没有重来/梁键铭

年轻一代,深信我们只在这世上走一回,因此要学习活在当下。

You Only Live Once (Y.O.L.O), 你只活一次。

因此,我们必须要努力活在当下,这是现代人都非常注重且有同感的概念。



尤其是年轻一代,深信我们只在这世上走一回,因此要学习活在当下,别让自己白活,别让自己有遗憾,须积极享受美好及有素质的生活,甚至是消费模式。

有时候,这个想法也成为想要随心所欲消费的“理由”,因此,我们看见了“说走就走的旅行”、“说买就买的手提包”、“说吃就吃的自由餐”等,显示人们及时行乐。

但是,这行为及消费模式的后面,又真的可以那么潇洒自如吗?

当有人向我鼓吹“YOLO”这个生活方式或者概念时,我喜欢反问:“如果我只活一次,那我想这是一个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一次呢?”。

既然只有那么一次,就更应该尽我所能活得精彩,过得有意义。不是吗?



 

世上有三类人

这就说我们对生命及未来前途,基本上就只有一次机会,今天的决定,可以造就明天的困境或是仙境。

从前,我听过一套想法,说世上有三种类型的人。

第一类,

是不喜欢做决定,习惯让身边可以依赖的人为自己做决定。

第二类,

是做不了决定,时常犹豫不决,到最后就算眼前有机会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机会溜过。

第三种类,

是对自己的人生有积极态度,会主动规划、准备,这类型的人当机会出现时,将是最有条件把握机会创造优势及实现梦想的人。

第一及第二类型的人,都把自己的人生及做决定的权利交给其他人或天时地利,对自己的生活及生命缺乏掌握。

如果我们放弃了做决定的权利,任由身边的事情或旁人来为我们做决定或影响,我们就不是真正为自己而活了。不是吗?

我们必须小心管理及处理自己的收入及消费,定时检验财务健康与否。

积极成为第三类人

我认同人生只有这么一回,因此,我们应该要积极成为第三类型的人,确保可以活出应有的人生。

很多时候,人们说活在当下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是为谁而活呢?

有时候太过刻意追求完美和享受时,到后来反而发现其实自己是为他人而活,例如在不谨慎消费而欠下卡债后,我们就会为债主而活。

因此,我们必须小心管理及处理自己的收入及消费,定时检验财务健康与否。

因此,建议大家准备好自己的个人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有了这两个资料,我们就可充分了解个人财务状况是否健康。

以下两个重要的财务比率,可以协助我们提早发现财务状况是否亮红灯:

1.负债收入比率= 每月贷款供款 / 净收入

负债收入比例又称债务偿还收入比例,它是理财师衡量客户财务状况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

如果这比率偏高,意味着收入都是被用来支付贷款供款,这减低你的应变能力及“伸缩性”,同时更加显示你是为债主而活。

可能也反映了你过去太过专注于“活在当下”,埋下了活“灾”当下的伏笔。

2.流动性比率= 流动资产(如现金)/每月支出总额 

理想指标为6个月,若有家庭或工作职位高或属特别专业职业者,可考虑有12个月的流动存款。

流动性比率反映个人支出能力的强弱,换句话说,若失去收入,个人手头上的流动资产可以继续支配多少个月的支出。

如果过于注重享受生活而把这方面拖累了,就应该停止享受,直至这方面“康复”才有任性的条件。

除了为债主而活,也别养成为别人而活的可怜场面。

何谓为别人而活?就是容易受旁人影响,朋友“招”(JIO)就出去消费、出国旅行,出去威一威回来后,自己的钱又减少了。

所以,有时候还是别要嘴巴痒问友人为何“BO JIO”,可能这样的朋友才是了解自己负担能力的良友。

别为钱而活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个目的,或者使命。有时候开心不开心,又真的不是取决于银行户头内的存款数额多寡这样肤浅。

如果你今天感到不开心,但认为是因为自己的收入不高,可能某种程度上你这“推理”是正确的,但肯定不是只因为钱不够用而感到不开心。

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在身边找到在别人眼中已经属于非常富有或成功的人士,但是他们还在非常努力工作,积极地继续创造新成就,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还不够开心吗,那么一个人需要多少钱才会真正开心呢?

也许,钱不是开心不开心的真正答案,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所过的生活感到有意义,有目的才是让自己可以继续前进继续感到开心的动力。

别拖累家人

由于我们只活那么一次,我们应该要对身边的人,尤其是爱自己及自己爱的家人负责任。

如果我们还有年幼的孩子或年长的双亲需要我们照顾,那么,就应该确保自己在财务风险规划方面做得合理,而不是只专注在如何享受而忽略了责任。

也许你会想,要是我需要医疗服务,到政府医院不就可以了吗,或者你会说,我的雇主已经有提供医药保险了,我也不会辞去这份好福利的工作,所以我不需要保险了。

但是,在你病痛或者染上严重疾病时,你认为你的家人不会竭尽所能为你寻找最好的医生及医院吗?

医药福利或调整

你有否想过雇主也可以在未来把这福利调整,当中可能包括把医药保险的福利删除或下调;或者,未来的你真的会因为一些原因在另一家公司上班也说不定。

这些原因可以是因为工作不顺利,可以是因为现有的公司把业务结束,也可以是同事相处得不愉快,还是自己成为办公司政治的牺牲品,总之,可以因为一大堆的原因而更换工作,还是别太过有信心好一点。

别忘记未来的自己

既然今天的决定及习惯,可以影响或形成未来的基础,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只是专注于“及时行乐”而忽略了日后那个比较年老,比较缺乏健康及收入条件的那个自己。

今天没有存款,因为当初(几年前)没有养成存钱的习惯,因为当年认为刚开始工作应该享受一些,谁知道养成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方式。

几年后可能不止没有存款,更糟糕的情况是背负一笔债务重担。

退休后三大挑战

一个人退休后,将面对三个巨大挑战,第一是人还活着但钱已用完,第二是对医疗费用的负担,第三是会因为通胀而丧失购买力。

这三个都是反映出存款及提早准备的重要。但偏偏现在的我们,在消费和不消费之间,都有一个非常大的矛盾;花一令吉就不能把那一令吉存下,如果存了那一令吉,就不能消费。

就因如此,我们应该要了解自己真正的生活目的是什么,自己对未来想要什么,然后根据这些目标作出适当的管理,在消费和存钱的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这样才不会后悔莫及。

若你有任何理财投资疑难杂症,请联络笔者以便能在此为你解答。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财经

拜访老人院后有感/梁键铭

上周有幸和几位同事到外坡走走,在彭亨州直凉镇拜访一家深得人心的叁娘善心老人院,及收集该院的情况。

这是因为我们正筹备在5月中,公司全马各州同事将到该院探访及捐献物品。这家创办于2004年的慈善中心与众不同,规模也相当的大。根据该院负责人说,该院是由3位热心公益及对无家可归老人有怜悯心的妇女所成立。



起先,院长收留了一位无家可归的老人,并安置在电器店屋楼上的房间以便有安身之处,之后收留者渐多,再加上在楼上煮食担心会引起火患,于是就萌起了开办老人院的念头。

当时,院长捐出一块地,为老人院提供一个基本条件,发展至今已有15年。

我们应该提早做好准备,以便有一个比较接近理想的黄金岁月。

老人院目前住着219位长者,若包括已经离院的两百多位,以及离世的三百多位老人,从创办至今,共收留过超过800位老人,对社会的贡献可想而知。

基于这是非营利机构,老人如果通过审核后获得收留,是不须缴费,直至百年归老,这也意味着老人院的营运是依靠社会及大众善心来维持。

叁娘善心老人院在2012年设立临终关怀中心,让行动不便及患有残缺的老人,可以获得悉心照顾,该院也设有一个精神病患看护大楼,收留及看护患有精神病的老人家,并定期带老人到医院进行心理及物理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老人院也设有一所洗肾中心,从2007年到现在,获得热心人士捐助20多部洗肾机。

悲惨晚年令人深思

由于洗肾机需由专人操作,院方也聘请护士,每日提供两班制为患者服务。

我们也看到,有些健康老人仍可自由走动、有的需依靠拐杖走动、也有些卧病在床,无法生活自理、有些更受肾病或精神病困扰,不禁令人伤感。

我也想到当我年老时,晚年将会如何度过?若还健康,能照顾自己就好,但如果是因为患病而无法照料自己,那是一种怎样的人生?

目前,叁娘老人院正考量收留老人的准则,是否要至少60岁、无依无靠、没有子女、或被子女抛弃,才算符合条件。

当然,在某些情况,比如中央医院无法收留该老人,或“无人认领”,该院也会把老人接送回来,据说有时救护车送来时,老人们可能是全身都插满管子的悲惨情况。

理财须保持纪律
勿随意动用存款

必须注意,户头内的存款,到了一定的年份时,虽然应该会累积到2万令吉,然而,实际上户头里面未必有这笔钱。

因为我们随时可以提款,这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原因,而这比起其他外来因素来说更可悲,这是因为自己缺乏纪律、规划、准备,所埋下的恶果。

chart 01 180430_noresize

勿依赖公司福利

一般上,如果你在约30或40岁时,应该都会有医药保险,但是,仍然要确定医药保险可以保到至少70岁或以上,否则,在70岁后就自动取消,就等于安全网被没收掉。
如果今天你还依赖公司所提供的医药保险,那么,也是时候想一想这样的期望是否安全且实际。

毕竟公司可能随时会收回福利,又或者自己日后换工而失去的安全网。

活在当下或规划未来?

研究显示,我们基本上都是会倾向于活在当下或有短视的本性,因此,很多人都有可能把未来的自己及今天的自己看成两个不同的人。

做决定时,这样的一个倾向,会导致我们比较重视短期的愉快和享乐,甚至对未来造成不方便或牺牲都不会察觉。

当我把今天和未来的自己当作两个不同人来看待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私地偏向自己的需要,忽视了第三者的感受和需求,问题是到我们将来后悔当初没有考虑周全和做好准备时,可能已经太迟了。

当然,除了金钱以外,另一个相当重要和关键的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否则有多少财富也是徒然。

在我们忙于工作及享乐时,也需注意保养和维持健康,别把工作当成没时间做运动的借口,饮食方面也要均衡,如此,才算得上一个比较完整的退休规划,毕竟规划的灵魂和中心,始终都是以自己为主。

别想着养儿防老

另外,如果你还保有“养儿防老”的概念,或把孩子当作退休规划的核心部分,我会建议你把这想法放到最后,如果有就是“花红”,如果没有获得儿女的照顾或他们缺乏能力,那么 ,至少我们也做好了自己的本分和准备,可以应对变化和日后的生活挑战,以便有一个比较接近理想的黄金岁月。

若你有任何理财投资疑难杂症,请联络笔者以便能在此为你解答。

chart 180430_noresize

及早准备安享晚年

如果到我年迈时,患有长期疾病,就需要不少金钱来维持晚年。

如果没有做好妥善的准备,或者做了准备也被疾病及医药费“杀个措手不及”,可能会发生活着有苦难言、死去也没有尊严的问题。

可想而知,如果我们只是一心认为中央医院或国立医疗所可以成为我们医药费的后盾,那么,这个后盾也并非永久和获得担保的。

国立医疗机构始终是由国家为人民所设,因此,很多时候会出现床位不够的情况。
这时,医院可能就被逼寻找像叁娘老人院的机构来收留一些患病老人,以便腾出床位给其他病人。

另外,未来的钱和今天的钱相比只会贬值,今天一种治疗需要1万令吉,假设医疗费用的通胀率是1年约12%,6年后、费用就会变成将近2万令吉、12年后就会变成约4万令吉、18年后就会涨至约8万令吉。

如果,今天我把1万令吉放在1年回酬4%的存款户头,6年后结款也只有不足1万3000令吉,在第12年时,会累积到1万6000令吉,在第18年时,按照这样的增长率应该变成约2万令吉而已。

看来,在第一天算起,这两笔账不管怎么算,都没有机会划上等号。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