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向YAHOO道别!

台湾《天下》杂志报道,Yahoo出售案终于落槌。(图:撷自台湾《天下》杂志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3045)

(台北9日讯)台湾时间6月9日凌晨,雅虎(Yahoo)在加州召开特别股东大会,确认将Yahoo卖给Verizon,并购案将于6月13日完成,交易结束后Yahoo也将注册为投资公司,并更名为“Altaba”。

外媒预测,一旦并购案完成可能会裁员1000至1500人。



台湾《天下》杂志报道,Yahoo出售案终于落槌。

至于台湾部分,台湾雅虎奇摩行销暨公共关系部副总欧玫锳则对《天下》表示,目前一切营运正常,未来新的发展要等完成并购后才公布。

回顾喧嚷已久的并购风云,在去年7月有了初步结论,美国通讯公司Verizon宣布将以48亿美元收购Yahoo,全球哗然;今年2月,Yahoo因两起网路资安事件遭骇,Verizon再度杀价,将收购费降至44.8亿美元;而6月8日最新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确认交易将于6月13日完成。这昭示着Yahoo称霸网路的时代正式画下休止符。

并购完成后,Yahoo的核心网路事业将被拆分出来,与Verizon旗下子公司AOL、哈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合并,更名为Oath。

出售网路事业的雅虎将转型为投资公司并更名为Altaba,手上最大资产就是阿里巴巴集团15%股份与日本雅虎35%股份。



AOL执行长提姆.阿姆斯壮(Tim Armstrong)两个月前曾在推特上发文:2017年夏天,一个“10亿以上的用户、超过20个品牌,不可阻挡的团队”将会宣示(Take The Oath)诞生。

一个网路巨人倒下,一个时代就这样过去了。

1994年,10岁从台湾移民美国的杨致远(Jerry Yang)和大卫.费罗(David Filo)两位史丹佛研究生创立了网路搜寻引擎公司Yahoo。90年代至2000年初期,Yahoo的搜寻引擎、电子信箱、即时通讯、广告业务等在全球都是独霸一方,特别是历经了2000年的网路泡沫危机,Yahoo的营收从2001年的7亿到2008年的72亿,整整攀升10倍。

对于上一代的网路使用者而言,Yahoo之于网路是不可抹灭的重要存在。

就台湾来说,台湾雅虎奇摩曾作为台湾最大入口网站,旗下内容与服务如新闻、股市、电子商务(含拍卖、购物中心、商城)等都有相当活跃的使用人数。

以股市来说,据comScore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3月Yahoo股市的造访人数有219万人、Yahoo理财也有189万造访数,流量表现依旧不俗。

然而,近十几年来,Google与Facebook的快速茁壮强压Yahoo,Yahoo的荣景再也回不去。

2000年Yahoo曾是市值高达1250亿美元的网路巨擘,它却让自己一路走向消亡,最终以44.8亿美元出售,名字跟着被抹去。

如同进击的巨人一旦被割下后颈肉就准备倒地,Yahoo的后颈肉则是被自己一刀一刀剜去。

错过了Google,又错过了Facebook

Yahoo曾错过收购Google的机会。2002年当时Google创办人佩吉(Larry Page)和布林(SergeyBrin)有意以10亿美元出售Google,不过Yahoo当时的CEO塞梅尔(Terry Semel)却犹豫不决,当他之后决定收购时,两位创办人再把售价提高至30亿美元,这场交易便无疾而终。如今Google市值今年已突破6000亿美元。

没想到同样的状况又再重演。Yahoo在2006年也曾错过并购Facebook,当时Yahoo希望以10亿美元收购Facebook,不过扎克伯格拒绝了,据英国的每日电讯报说,Facebook董事会有意把售价提高至11亿美元,再逼扎克伯格点头出售,但这次换塞梅尔不愿接受抬价,机会又再度错失。而Facebook的市值也在今年3月突破4000亿美元。

此后,局势显然不同了。2008年Yahoo拒绝微软以446亿美元收购;2013年Yahoo现任CEO梅尔(Marissa Mayer)以11亿美元收购亏损的Tumblr,现在看来显然是个错误决策。除此之外,22年来换了7位CEO,决策的一变再变更是导致Yahoo的衰亡。

《纽约时报》更提到,梅尔专注于转变Yahoo的网路事业,以致于错过了行动革命,并彻底感受到展示型广告和搜寻引擎广告营收的直线下滑。说到底,Yahoo面对行动通讯世代根本无能为力。

TiEA台湾网路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协会理事长林之晨认为,时代本来就会有典范转移,特别是现在典范转移的速度更快,“Yahoo本来是霸主,但它连续错过社群、social、mobile三个典范,”从此一落千丈。

本来时代的霸主若没有跟上典范,就会翻船,所以整个Yahoo的故事只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Yahoo带给我们的启示或许如同亚马逊的创办人贝佐斯(Jeff Bezos)在5月的股东会所言,“We can’t rest on our laurels.(我们不能在桂冠上休息)。”在变化速度极快的网路时代,企业永远得要保持在“Day 1”的状态才能不被淘汰。

反应

 

品酒

生人勿近之19宗罪酒标

第一眼瞥见“19 Crimes”品牌葡萄酒,心中顿时涌起一阵冲突感。大多数酒庄都会透过酒标向消费者宣传他们好的一面或纪念某些特别的好事,而这酒标则大胆地打破常规,以“19宗罪”命名酒款,仿佛在向世界宣告其独特的叛逆精神。

大大的“19 Crimes”字眼酒标引人注目,但一张张栩栩如生的人像才是让人目不转睛。他们有的表情严峻,有的眼神阴郁,还有的脸上带着一丝倔强……胸前挂了一个任谁看了都会马上联想到囚犯的牌子。酒标泛着旧时的黄褐色,仿佛承载着许多未被诉说的故事。

看过这酒标的人都会马上产生好奇与疑问:这些人是谁?为什么要放在酒标上?背后究竟藏着怎么样的故事?”

背负罪名的流放者

“19 Crimes”品牌中,除了一款朗姆酒,共有11款葡萄酒,涵盖红、白、粉 3种类型。每一款都代表着一名历史罪犯,如John Boyle O’Reilly、Michael Moore、James Kieley等。这些人都是现实中真实的人物,查阅资料发现,这些罪犯中有好几位是爱尔兰人。这些人当中,有些人是涉及叛国或冒犯英国王室的罪犯,有些人则是与当时社会、政府理念背道而驰的艺术家及学者,也有些人则是罪行较轻的偷窃犯。

爱尔兰独立之前,是英国国土的一部分。而让爱尔兰人萌生争取独立的导火线,还得提到 19世纪的“马铃薯危机”。

当时因为病菌的传播,导致爱尔兰的马铃薯耕作歉收。爱尔兰发生饥荒时,偏偏英国政府采取消极的赈灾手法导致爱尔兰人口在短短几年内大幅减少。爱尔兰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同时,也衍生了许多社会问题。

英国政府的不作为,使许多爱尔兰人纷纷站出来反抗,甚至跨越法律的红线,争取独立。

同时,18世纪末欧洲各地相继发生工业革命,资本家以机械代替劳动力,导致英国国内许多中下阶层的人失业。为求生存,许多人不惜犯罪。

最终,英国监狱人满为患。为了解决监狱人口问题,当中一些囚犯被流放到当时的英国殖民地——澳洲。

19宗罪的历史背后

“19 Crimes”品牌系列的名字源自19世纪英国的一项政策。根据该政策,凡犯下了规定的19宗重罪的其中之一的罪犯,经法庭审判后就会被流放。这些罪名包括秘密婚姻、假扮埃及人等,这些听起来古怪的罪名,如今我们已不知是不是莫须有之罪,但却决定了许多人一生的命运。

罪犯穿越时空复活 

英国政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监狱不够的问题,还为澳洲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那些以被流放取代死刑的罪犯,成为了到澳洲的第一批欧洲开拓者,在澳洲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这个系列的酒标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结合了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

当你下载并打开Living Wine Label App后,用手机对准酒标时,酒标上的人物会突然动起来,仿佛穿越时空向你讲述他们的故事。

比如,当你对准James Kiely时,他会说:“They called me the informer, well forgive me for caring more about myself than the cause.(他们叫我告密者。好吧,请原谅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呀。)

打开瓶盖,你还会发现其中一条“19宗罪”写在瓶盖内侧,让这款酒充满了互动性和趣味性。

大胆营销创话题销量

“19 Crimes”通过AR技术,消费者沉浸式体验了一种独特的历史感。

这种创新方式,使酒庄的销售额增长了60%。

虽然葡萄酒与被流放到澳洲的罪犯看似毫无关联,但通过巧妙的设计,这款酒将历史与现代紧密交织在一起。

无论“19 Crimes”这一命名的初衷为何,这系列来自澳洲的葡萄酒,都凭借创新营销手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成功引发了大众的好奇与关注。

与罪犯“聊聊天”

品酒时,不仅能扫描酒标和罪犯“聊聊天”,还可以与朋友讨论酒标背后的历史背景与地理文化,为品酒增添了另一种趣味。

最后,必须澄清的是有两款酒的酒标上,人像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嘻哈教父Snoop Dogg。那是Snoop Dogg的联名酒款,可别把他当成几个世纪前的已故囚犯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