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国债熊市预警通胀升温/叶得利

近期全球各国的国债进入熊市。国债虽然作为接近零风险的投资工具之一,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国债市场,接连的遭遇抛售,因此导致被抛售的国债收益率逐渐攀升。

例如截止本月初,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一度创下9个月以来的新高,达到2.6%的收益率水平。



数据显示,全球国债市场在2018年就有些开局不利。首先是日本中央银行放缓了一部分的长期债券购买意向。

这引发了国际投资者们的遐想,猜测日本中央银行会不会在今年,也追随加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步伐,开始起实行缩减性的经济刺激计划,就是实施紧缩性的、逐步升息的货币政策已应对通胀压力。

综合本轮投资者抛售国债的一些原因,主要是投资者担忧全球通货膨胀升温,特别是来自美国特朗普减税政策将释放更多的资金,加上强劲的经济增长推高通胀率。

此外,投资者也担心国际油价的上涨即将带来通胀。

同时,本轮美国债券市场遭遇一轮激烈抛售,也印证投资者早前担心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将比预期更激进地终结在金融危机时期的低利息经济刺激计划,资本市场流动性也将趋向收紧。



中国减持美债

此外,有债市“债券之王”之称的格罗斯在早前就公开宣称,持续了近30年的债券牛市即将结束,而这债券熊市基本上也与国际投资者们的理性预期一致,因此也引发了做空国债的抛售潮。

另外,也有一些市场传闻指出,中国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单一持有者,可能会减缓或暂停增持美国国债。

目前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央银行,对于未来的利息走向决策仍然犹疑不决。

例如,土耳其中央银行料将维持其指标性利率12.75%不变,因为因该国的通胀率目前稳步回升至两位数范围内。

土耳其被视为最容易受到美元再度走强,以及受到国际油价上涨影响的国家之一。

另外,韩国中央银行预料也将按兵不动,该国央行曾在去年11月将指标性利率升至1.5%,为六年以来首次升息。相比之下,印尼中央银行也将会维持利率在4.25%不变。

中国趋向紧缩

作为举足轻重的货币政策主导国之一,中国中央银行是否会保持着其一贯的独立货币政策,将引起国际投资者的关注。

回顾去年举行的中国十九大会议中,中国政府基本明确了中国经济已经由高增速,转向了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对此,投资者可以预测中国未来的金融政策,主要集中在降低金融杠杆率,清除中国僵尸企业(就是所谓的没有效率的国营企业),促进各行业的产业升级等实质性经济措施。

因此,中国在2018年的货币政策,应该会趋向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各国升息几率高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中长期内,世界各国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似乎有可能趋向于紧缩性货币政策,也就是说各国央行未来升息的几率较高。

若国际国债市场的熊市趋势已定,那么国际金融市场将如何应对今后高成本的融资模式,企业融资如何应对未来的流动性风险值得关注。

反应

 

财经新闻

调整国债拍卖时间表 国行:反映政府资金需求

(吉隆坡21日讯)国家银行罕见地调整国债拍卖时间表,原定在本月重新开放的10年期大马公债(MGS)拍卖活动,被延迟到12月进行,而本来在12月举行的3年期政府投资票据(GII)拍卖,则被取消。

在受到媒体询问之下,国家银行于周四晚间透过电邮简短回应称,此举是为反映我国政府最新的资金需求。

“最近更新的大马政府债券拍卖时间表,以反映政府最新的资金需求。”

较早之前马银行投行分析员指出,目前不清楚国行调整时间表的原因,但他猜测,可能有3个理由促使国行这么做。

“首先,这可能是因为我国的财政赤字,比10月公布2025年预算案时政府预测的843亿令吉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3%还低。”

分析员认为,这是最有利的情况,代表政府达成了赤字目标,接下来市场有望迎来一些意外之喜。

至于第2个理由,他表示,政府也可能决定改变融资时的债券和国库券(T-bills)比例。

“又或者是,上述两个情况同时发生,造成国行修改公债时间表。”

分析员认为,第二种理由带来的利好较少,因为国库券的有效期更短,只会带来暂时性的影响。

“无论如何,公债发行量减少,供应量降低,令吉债券应可获得更大支撑。”

国库券的有效期往往不到一年,是各国政府为融资而发行的短期债务证券。

该分析员指出,国行此前亦曾调整国债拍卖时间,但历史上从未取消任何拍卖活动。

“在调整后,今年只余下一场公债拍卖,而我们预测,12月重开的公债拍卖规模为50亿令吉,全年MGS+GII供应量总计为1780亿令吉,而净供应量为850亿令吉左右。”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