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多富才算富?

多富才算“富”?

答案,当然取决于谁在问——而如今,问的人很多。在像伦敦和纽约这样富豪云集的大都市,已经挤进1%富人圈的人常会念叨,每年50万美元(约195万令吉)的日子,感觉就像狄更斯笔下的穷鬼。



在Showtime热播剧“Billions”里,一位身家4000万美元(约1.56亿令吉)、孩子上私立学校、拥有汉普顿度假别墅、养了一匹马和一家慈善机构的对冲基金经理竟然感叹说:“我–!我破产了!”

感谢神秘的私人银行界,真正的答案在这里:2500万美元(约9750万令吉)。

2500万美元的可投资财富。你可以承受这些钱在一个季度、三个季度甚至是一两年时间里深陷亏损,而过得毫不吃力。有了2500万美元,或许,仅仅是或许,你就开始跟富有挂钩了。

贫富差距扩大

因为这是一个超级富有、高度不平等的时代,这只是踏进富人圈的入场券,而且事实上,只是这个圈子最外围、最低级的一层。



而对地球上大多数人来说,2500万美元是难以想象的财富。对精英私人银行家来说,只能买得起他们的基本服务。

姑且称之为经济舱富人吧。商务舱?1亿美元(约3.9亿令吉)。头等舱?2亿美元(约7.8亿令吉)。私人飞机?也许是10亿美元(约39亿令吉)。

众所周知,有钱与没钱的财富差距,以及有钱和真正有钱的财富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股市的牛市行情,以及世界各地的私人生意所产生的财富。

还有一个标准至少在金融圈外不那么显而易见,那就是这些财富在谨慎打理它们的银行家心中有多少分量。

有了2500万美元的可投资财富,或许,仅仅是或许,你就开始跟富有挂钩了。

衡量标准变化大
20年前300万20年后2500万

没有哪位私人银行家会说自己不关心只有“区区”几百万的客户。

与全球许多最富裕家庭打交道的北方信托(Northern Trust Corp)强调说,最近几个季度,一半以上新客户有超过1000万美元的可投资资产。

但“为了达到最高水平,各公司都已经提高了门槛”,Boston咨询集团全球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务负责人布伦特·比尔兹利表示。

过去20年间,衡量富有程度的标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花旗私人银行全球负责人彼得·查林顿于1994年刚刚加入这家公司的时候,“300万在整个行业基本上都会被视作超高净值,”他回忆道。

“经过近25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对超高净值的定义已经变成2500万美元。”

按服务需求框定目标客户

财富管理者喜欢根据服务需求,来框定目标客户类型。

举例而言,一对夫妻的财富价值远低于2200万美元(约8580万令吉),且主要投资于分散的股票组合,那么他们可能就不需要太多花哨的信托和遗产服务,因为继承2200万美元左右无需担心遗产税和赠与税的问题。

如果是拥有遍布多国、涉及不同币种的住宅和资产的家庭,就可能需要更多现金流管理,针对抵押贷款、游艇或飞机的定制化融资,以及以艺术品或投资组合为担保来融资的能力。

将商业利益打包进信托,找顾问作受托人也就可能合情合理。

在拥有投行部门的私人银行,“有时候投行会与私人银行客户合作对公司实施资本重组,或者可能通过出售非核心部门来变现,以便家族成员退出生意,”摩根大通私人银行的全球机构财富管理部门负责人约翰·达菲表示。

在一家财富管理机构放至少2500万美元可投资资产——拥有这个数目或更多财富的客户往往会与几家公司合作,就能参与到首次公开募股(IPO),投资至少500万美元(约1950万令吉),就能跨国参与私募产品的一道监管障碍。

但这并不代表2500万美元就能敲开所有大门。

富国银行服务于超高净值家庭的阿博特·唐宁业务,需要客户至少有5000万美元可投资资产或1亿美元净资产。

美国银行的Ascent私人资本管理设定的门槛是7500万美元(约2.93亿令吉)净资产跨代财富。例外总是有的——对世交或有前途的企业家而言。

Suzanne Woolley●彭博专栏作家

反应

 

国际财经

快追“傻瓜钱”! 对冲基金瞄准迷你富豪

(纽约11日讯)对冲基金正在向低端市场寻找下一批钱袋子,目光锁定在了“迷你百万富翁”身上。

彭博报道,随着大型机构、超级富豪等对冲基金传统客户变得愈发沉寂,医生、律师、企业主或任何拥有七八位数资产的人,成为对冲基金新目标,且这种趋势一直在加快。

整个华尔街的天鹅绒绳索正在下降。从私募股权投资到房地产运营商,再到热门的新兴私募信贷基金,大家都在千方百计吸引那些“身家阔绰但够不上富豪级别”的有钱人。

据投资公司DBi的安德鲁·比尔称,华尔街一些人把这类投资者称为“傻瓜钱”(Dumb Money)。

为什么这么说呢。“聪明钱”近来表现不怎么亮眼。

许多对冲基金连跑赢标普500指数都很困难,一些业内知名基金爆出惊人亏损。

与私募股权押注押注相关的大型投资者从对冲基金撤资以增加流动性,这些都削弱了机构的兴趣。

NEPC的全球研究主管尼尔·谢思表示,“过去三年,我们客户谈论对冲基金资产的情况比以前少多了”。NEPC的客户包括养老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

为了吸引新的投资者,一向高冷的对冲基金经理,越来越多地利用品牌银行的私人财富网络,这在过去可能是他们认为不值得做的一件事,尤其是因为他们必须向银行付钱才能接触到这些客户。

示警买家要谨慎

怀疑论者警告买家要小心,因为投资对冲基金并不总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他们往往会占用客户的资金,并向个人客户收取比财力雄厚的机构更高的费用。税率也高,杠杆和流动性构成风险。

Jackson Square资本创始人安德鲁·格雷厄姆,拒绝把对冲基金引荐给自己的客户,他说,“到这些基金开始接触个人投资者的时候,那也不是最好的投资机会了”。

支持者认为,对冲基金的零售化让散户可以投资一些世界上最知名的公司,从而使这个行业民主化。它们可以帮助分散传统股票和债券的风险,防止市场陷入低迷。

无论风险和回报会变得如何,安德烈亚斯·哈尔沃森的Viking环球投资等知名机构,已经明显出现了这种转向趋势。

成立25年以来,Viking大部分时间里的经营方式就像一个高端俱乐部。

这家总部位于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的公司,以提供高回报这种老派方式吸引到退休基金、捐赠基金和其他一些基金会。

散户投资者踊跃参投

与较小的竞争对手不同的是,该公司从未提供过佣金折扣。现年63岁的安德烈亚斯·哈尔沃森,很少在会议上跟任何人推销Viking。

但如今,安德烈亚斯·哈尔沃森却在向拥有数百万美元资产的人推介产品。

这家坚定的私募公司,一直在通过网络研讨会对银行的私人财富客户进行投资者教育,还第一次招揽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团的客户。

努力终于获得回报。去年,该公司十年来首次向新资金开放其旗舰基金,散户投资者踊跃参投。 Viking筹集的约50亿美元(约221亿令吉)资金中约有五分之一来自“迷你百万富翁”。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