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央行将推翻加密货币/努里埃尔·鲁比尼

世界各国央行的行长们都已开始讨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的概念,如今甚至连国际货币基金(IMF)总裁·拉嘉德也在公开谈论这一理念的利弊。

此样的对话早该进行了。现金的使用日渐稀少,甚至在瑞典和中国等国近乎消失了。



与此同时,数字支付系统——欧美的PayPal,Venmo等系统;中国的支付宝和微信;肯尼亚的M-Pesa;印度的Paytm——都能提供原本归属于传统商业银行的有吸引力的替代服务。

一旦某个央行数字货币被发行出来,它将立即取代加密货币。

无关区块链技术

大多数这些金融科技创新仍然与传统银行对接,没有一个依赖于加密货币或区块链。同样,如果央行数字货币得以发布,它们也将与这些过度炒作的区块链技术无关。

尽管如此,那些过分乐观的加密狂热分子,也还是抓住政策制定者对央行数字货币的考量,试图证明央行也得借助区块链或加密技术来加入这场游戏。这是无稽之谈。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取代所有私人数字支付系统,无论它们对接的是传统银行账户还是加密货币。



而目前的情况在于,只有商业银行才能对接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同时央行的储备已经作为数字货币而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央行在居中调度银行间支付和贷款交易方面如此高效且低成本的原因。

但由于个人、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不享有相同的访问权限,因此必须依赖持牌商业银行来处理其交易。

因此银行存款属于某种形式的私人资金,用于非银行私人行为主体之间的交易。即使是支付宝或Venmo等全数字系统也无法与银行系统分开运作。

更安全流畅

允许任何个人通过央行进行交易,央行数字货币将减少对现金、传统银行账户甚至数字支付服务的需求。

而更优秀之处在于央行数字货币不必仰仗于加密货币赖以构建的公开“免许可”、“非信任”分布式记账。

毕竟中央银行已经拥有了一个集中化且得到许可的私人非分布式记账,可以安全流畅地促成支付和交易。任何一个保持理智的中央银行家会用区块链技术替换掉这么一个合理的系统。

央行币也可匿名交易

一旦某个央行数字货币被发行出来,它将立即取代加密货币,因为前者不具备可扩展性、廉价、安全,或实际上是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的狂热信徒会反驳说加密货币对那些希望保持匿名的人仍然具有吸引力。

但就像今时今日的私人银行存款一样,央行数字货币交易也可以匿名进行,只会在必要时向执法机关或监管机构提供账户持有人信息,就跟私人银行已经发生的情况一样。

此外像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实际上并不是匿名的,因为使用加密钱包的个人和组织仍然留下了数字足迹。而那些想要合法地追踪罪犯和恐怖分子的政府当局很快会出手打击那些创建完全隐私加密货币的企图。

高效支付近乎免费

如果央行数字货币能驱逐掉那些毫无价值的加密货币,它们就应该受到欢迎。

此外,通过将支付从私人银行转移到中央银行,一个基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系统将成为传递金融包容性的福音。数百万无银行账户的人可以通过手机获得一套近乎免费且高效的支付系统。

金融革命势在必行

而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问题在于它们会破坏当前的条块化储备体系,商业银行通过这种体系来借出比手中持有的流动性存款更多的资金,进而创造出货币。

银行需要存款才能做出贷款和投资决策。如果将所有私人银行存款都转成央行数字货币,那么传统银行将需要转型为“可贷资金中介机构”,通过借入长期资金来为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提供资金。

换言之,条块化储备银行系统将被主要由央行管理的狭义银行系统所取代。这相当于一场金融革命——而且会产生许多好处。央行可以更好地控制信贷泡沫,阻止银行挤兑,防止到期日错配以及规范私人银行的高风险授信/贷款决策。

干预贷款决策风险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决定向这个方向进发,或许是因为这将导致私人银行业的彻底去中介化。另一种选择是央行将已经转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存款借回给私人银行。

但如果政府实际上是各大银行唯一的存款人和资金提供者,那么就会明确存在国家干预贷款决策的风险。

公私监管防范危机

而拉嘉德则提倡第三种解决方案:中央银行与私人银行之间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她最近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解释:“个人可以将一般性存款放在金融企业那里,但交易最终会以企业之间的数字货币来结算。与当前的状况相类似,但整个操作会在瞬间完成。”这种安排的优势在于支付“将是即时,安全,廉价且可能是半匿名的。”

仍有信贷泡沫风险

“各家央行依然会是支付行为背后的稳固基础“。

这是一个明智的妥协,但一些完美主义者会反驳说它无法解决现行条块化储备银行系统所存在的问题。

银行挤兑、到期日错配以及由私人银行创造的资金所推动的信贷泡沫等风险依然存在,同时仍然需要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的支持,而这本身就会产生道德风险。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监管和银行监管来管理,且不一定足以防止未来的银行业危机。

在适当的时候,基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狭义银行和可贷资金中介机构可以确保实现一个更好更稳定的金融体系。如果对此的替代方案是危机频发的条块化储备系统和加密反乌托邦,那么我们就应该对该想法持开放态度。

努里埃尔·鲁比尼

鲁比尼宏观合伙公司CEO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国际财经

华尔街:幅度十年最大 中国明年料降息40基点

(纽约6日讯)许多华尔街大行预计,中国央行明年将进行10年来最大幅度的降息,决策者将加大力度提振经济增长并应对通缩压力。

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等机构预测,中国央行2025年将把主要政策利率下调40个基点。

这将是2015年以来日历年度中的最大降幅,届时7天期逆回购利率将下调至1.1%,彭博最近调查中的预期中值为下调30个基点。

中国央行保持谨慎

虽然这个幅度相比多数其他主要经济体央行的通常操作来说要低很多,但中国央行有理由保持谨慎。

降低利率将令商业银行本已处于纪录低点的净息差承压,在房地产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银行蒙受损失的缓冲空间将更小。

无论如何,很少有分析师认为在信贷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单靠货币政策就能刺激经济。

不过,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暗示准备加大努力为经济发展助力。

中国正在经历本世纪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通缩局面,尽管央行下调了利率,但实际借贷成本保持高位。

随着特朗普重回白宫,第二轮贸易战威胁可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许珊(译音)表示,财政刺激在明年提振需求上将需要发挥重要作用,不过也需要更低的利率。

她表示,为了抵御国内需求疲软和美国可能加征关税所带来的增长强阻力,有必要大幅放宽宏观政策,包括货币宽松。

经济学家呼吁政府加大举债和支出力度,并采取更多行动来稳定长期低迷的房地产市场。

降息预期表明,中国的低利率环境可能会持续,这一趋势最近成为债券市场关注的焦点。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跌破2%,为有纪录以来首次,30年期国债收益率低于日本。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