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如何在公司顺利导入改革/陈绣茗

昨天在一堂课程巧遇一位同学,来自一家国际大机构。

在交流中,他问我:如何让你的客户,包括他们的员工这么听话,乖乖地导入你所写的作业程序?



我在公司里也是负责流程改造的工作,可是,常常就是上面说一套,下面做一套,所有对公司有利的流程,即使上头同意改变,可是在底层员工的眼里,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同时也造成我常常会跟同事因为改革的事情而有冲突。

公司改革有几个层面。

首先我们先看营销收入支出面。有一句古老的名言“改变就是唯一不变的定律”,相信大家都听过。

这句话对中小企业而言,绝对没有问题,主要原因就是老板就是投资人,而老板每天都看着收入与支出,对市场变化造成的收入支出影响特别有体会。



再者,小公司对大环境的变化特别敏感,因为他们的营业额小,市场涵盖面不大,所以当市场有少许变化,他们特别容易知道与体会变化。

此外,中小企业内部的结构也是简单三层,即是老板-经理-员工,所以,所有的改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获得关注与落实。

但是,在大公司(这里指的是拥有上千员工的机构),从管理层往下都是聘请回来的,所以,当市场变化造成收入支出的影响,首先,他们的薪资并没有受到影响,所以他们的体会不会太深。

再者,花的钱也不是他们荷包里掏出来的钱,所以不疼。

还有,由于企业机构太大,当市场少许变化,其涟漪效果不大,在层层的员工阶层中,早已经消失不见踪影。

当事人改变意愿成关键

举柯达(KODAK FILM)倒闭的例子, KODAK其实是最早发现数字摄影相机的公司,但是机构太大,在层层人员过滤下,加上当时传统相机的营业额大到可以忽略数字相机的威胁。

所以,数字相机的发展因此被忽略,等到看到威胁抵达门口时,要改变已经来不及,最终失去传统相机的市场地位而倒闭。

在改革中,最关键的就是当事人愿意改变。

如果一个人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而且下定决心要改变,那改变就不难。

但是在企业中,挑战的是那种不认为有问题、又或者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有问题的人,在当局者迷的状况下,这些人拒绝改变。

这种情况下,解决方案有:

1.想办法将问题放大,让当事人产生感觉与体会。

我用煮青蛙的例子,当事人或许长期在温水里,刚开始觉得热,但又不会热到没命,所以久了也习惯了。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把火加大,青蛙马上就会跳出来了。

将当事人引导出他的舒适区域,让他回看眼前的问题,这样也能引起他的关注,虽然未必能马改变(改变是需要计划与行动),至少现在你已经引起关注。

2.引起关注后,又如何有所行动?

要一个人有所行动,你必须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动机,如果一个人连吃饱都难了,你跟他谈未来方向,他会觉得跟他无关,当然要落实改革就很难了。

如果这个人的心理需求是友谊(爱),你跟他谈改革后可以赚很多钱,他会告诉你他其实还是想回家或者跟朋友聚会。

从以上得知,不管公司大小,想要改革成功,就需要要每一个人或者大部分的人都能意识改革是重要,而且是关乎自己的心理需求。

简单来说,将企业改革转变成员工认为是自己的事情,这样,就可以达到彻底改革的目的。

反应

 

灼见

【灼见】平衡改革与降生活成本/勤保伟

政府即将在本周五提呈2025年财政预算案。这份预算案对于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宏观环境的背景下,备受关注。

自几个月前政府落实针对性柴油补贴以来,市场普遍预期,下一步的改革将会是汽油补贴的调整。相比柴油,汽油补贴的取消对普通百姓的影响更为直接,涉及的消费群体也更加广泛,因此这一决定无论从经济还是政治层面来看,都更加敏感。

取消汽油补贴将为国家财政节省大量资金,有助减少赤字。然而,这项政策改革也带来巨大的政治风险。对于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领导的政府来说,如何平衡国家财政压力与民众的生活负担,成为决定该政策能否顺利落实的关键。

如果政府能够成功推行这一补贴改革,将为未来的经济改革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为其他领域的财政支出提供更多空间。

消费税是讨论焦点

消费税(GST)重启的传闻尽管屡次被政府否认,但这一话题仍然广泛流传。消费税被认为是解决政府财政赤字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考虑到过去消费税推行所引发的公众不满,以及当前政府担心违背自己当初的竞选承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消费税的重新落实短期内似乎并不现实。

可是,面对财政赤字的压力,政府最终可能不得不重拾这一税制。即使不会在2025年财政预算案中提出,消费税的未来仍是不可忽视的讨论焦点。

近期,马币在国际市场上强劲回升,为政府的财政改革提供了更多信心。随着美国进入降息周期,中国也在大力宽松货币政策,这些全球宏观因素为马来西亚提供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马币的升值不仅有助于缓解进口成本,降低通胀压力,还为财政支出和改革提供更加宽裕的空间。在这个经济回暖的背景下,政府拥有更多筹码去推进更具结构性的改革措施,从而推动马来西亚经济的长期增长。

预算案是否能够结合这些宏观趋势,进一步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经济稳定性,值得观察。

隆新高铁项目多年来一直是舆论的焦点,计划的推进和搁置频繁引发热议。近期,这项备受关注的项目似乎又有了新进展。然而,关键问题依然在于巨大的建设资金来源究竟如何解决。如果项目得以重启,对于马来西亚的建筑行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并带动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发票的推行是近年来政府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已在国内企业分阶段实施。然而,电子发票的推行,旨在提高税收透明度和减少影子经济,但中小企业对政策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弱,推迟实施或许能缓解其面临的压力。政府若选择延迟电子发票的全面实施,可能是在给予企业更多适应时间的同时,确保该政策的顺利落地。

省下资金如何分配

取消补贴、省下来的资金如何分配,将成为预算案的另一个焦点。政府可能将更多资金用于推动住房计划,特别是针对首购族的补贴政策,帮助年轻人实现购房梦想。此外,绿色能源的推动也是重点领域之一,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压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马来西亚需要通过发展绿色产业,确保未来的经济的永续发展。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和教育改革等领域的资金分配也将在预算案中体现。政府如何平衡短期经济复苏与长期经济结构转型之间的需求,将直接影响国家未来几年的发展路径。

此次预算案重点将是提高经济增长和推动结构性改革,人民的期望则集中在降低生活成本和提高生活水平。政府须通过预算案实现这一平衡,既要在财政改革上有所突破,又要避免政策对普通民众生活产生过大的冲击。

预算案中的政策将直接影响到马来西亚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降低物价、缓解通胀压力,减轻百姓的生活负担,都是安华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